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丽

作品数:16 被引量:60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市神经病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内皮
  • 11篇祖细胞
  • 11篇内皮祖细胞
  • 10篇细胞
  • 8篇外周
  • 8篇外周血
  • 7篇创伤
  • 5篇血内
  • 5篇外周血内皮祖...
  • 5篇脑损伤
  • 4篇血管
  • 4篇颅脑
  • 4篇脑创伤
  • 2篇血管新生
  • 2篇人外周血
  • 2篇流式细胞
  • 2篇颅脑创伤
  • 2篇颅脑创伤后
  • 2篇颅脑损伤
  • 2篇内皮细胞

机构

  • 16篇天津医科大学...
  • 5篇天津市神经病...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新乡医学院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 1篇大港油田集团...

作者

  • 16篇刘丽
  • 14篇张建宁
  • 4篇王东
  • 3篇陈芳莲
  • 3篇郭新宾
  • 2篇刘庆国
  • 2篇王亮
  • 2篇崔维韻
  • 2篇王晓楠
  • 2篇尉辉杰
  • 2篇江荣才
  • 1篇何坚
  • 1篇卫重娟
  • 1篇贾叶华
  • 1篇高剑峰
  • 1篇朱涛
  • 1篇韩振营
  • 1篇崔维韵
  • 1篇陈心
  • 1篇张元兴

传媒

  • 4篇中国现代神经...
  • 3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程度颅脑创伤大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动态变化及伤后认知能力的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颅脑创伤(TBI)大鼠外周循环血中内皮祖细胞(EPCs)和认知能力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8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和轻、中、重度TBI组,每组7只。在前囟后4 mm,矢状缝右侧旁开3 mm处(海马区域)开圆形骨窗,轻、中、重度TBI组分别采用0.9、2.1、3.2 atm(1 atm=101.325 kPa)的力度打击骨窗建立TBI模型,分别在创伤前(0 h)及创伤后3、6、24、48、72、168、240、336 h取内眦球后静脉丛血,检测其循环血中EPCs水平,并进行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计数。TBI后第21~25天,采用Morris水迷宫定位巡航实验和空间探索实验比较各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和目标象限百分率。结果假手术组循环血中EPCs数量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稳定。TBI后3 h,轻、中、重度TBI组循环血中的EPCs数量[(17.4±3.1)个、(15.6±5.0)个、(23.6±3.0)个]低于假手术组[(53.6±7.9)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伤后6 h,EPCs数量迅速升高,且轻度、中度TBI组高于假手术组(P<0.05),约48 h后降至正常水平。整个实验过程中EPCs与WBC、PLT的变化并不一致。定位巡航实验结果显示各组大鼠逃避潜伏期随着创伤时间的延长而缩短;同期各TBI组逃避潜伏期均较假手术组延长。空间探索实验结果显示,中、重度TBI组大鼠停留在目标象限百分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和轻度TBI组。结论颅脑创伤大鼠随着创伤程度加重,其认知能力降低,且循环血中EPCs的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标志物。
王计伟王毅王东周源陈芳莲崔维韻刘丽张建宁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水迷宫实验
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分离培养与鉴定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和诱导分化的实验方法,为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抽取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外周血10ml,密度梯度离心获得单个核细胞,经体外培养后于倒置相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及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CD133、CD34和凝血因子Ⅷ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D133-FITC和CD34-PE双阳性细胞所占比例及CD34-PE单阳性细胞所占比例。结果倒置相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体外培养至第2天时,呈贴壁生长;至第4~6天时细胞集落形成,集落周围有内皮样细胞,细胞质和细胞膜呈红色和绿色双色荧光,细胞核呈蓝色荧光,提示内皮祖细胞特异性吸附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和FITC标记的Ⅰ型荆豆凝集素,具有内皮细胞功能。免疫荧光染色CD133、CD34和凝血因子Ⅷ表达阳性;流式细胞术检测CD133-FITC和CD34-PE双阳性细胞所占比例为38.30%,CD34-PE单阳性细胞所占比例为82.60%。结论初步确立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和诱导分化的实验方法,为内皮祖细胞的移植研究奠定了基础。
郭新宾崔维韵刘庆国张建宁刘丽
关键词:干细胞内皮细胞细胞分离细胞培养技术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动态变化的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水平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选取3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试验组、30例正常年龄相似的体检健康人群为对照组,以流式细胞术动态观察患者外周血中EPCs第1、3、5、7、14、21天的变化情况。结果在出血后急性期(3d内)试验组患者EPCs水平(55.25±13.28)×10^3/ml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75.35±15.58)×10^3。/ml,(P〈0.05),之后,实验组EPCs含量则迅速上升(135.17±15.58)×10^3/m1),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75.35±15。58)×10^3/ml,(P〈0.05),约2周后降至正常水平(78.354±11.26)×10^3/ml。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外周血中EPCs的水平与病情密切相关,可能会成为判断预后的标志物。
王志涛王东刘丽陈芳莲张建宁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内皮祖细胞流式细胞技术
内皮祖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疾病研究中的意义被引量:6
2007年
干细胞或祖细胞的研究是目前生命科学研究中最具活力的研究领域之一。在诸多的干细胞研究中,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的研究正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外周血中的EPC。由于它在人类疾病转归和治疗中所体现的重要作用,许多学者对其来源、特征及其对疾病的影响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研究。
刘丽张建宁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疾病转归生物学特征CELLEPC
不同他汀对脑创伤大鼠循环内皮祖细胞动员和认知功能改善的比较研究
2012年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对颅脑损伤大鼠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的变化和认知功能改善的影响,并分析其差异性。方法 6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Sham组)、盐水对照组(NS组)、阿托伐他汀组、辛伐他汀组、瑞舒伐他汀组。对各实验组大鼠进行液压打击,各处理组分别于术后给予相应他汀药物灌胃,每天1次,每次1 mL,连续21 d,Sham组和NS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后1、4、7、14和21 d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EPCs数量,22~28 d利用Morris水迷宫评价其认知功能。结果脑外伤后循环血EPCs数量,第4天,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大于瑞舒伐他汀(P<0.05),第14天瑞舒伐他汀大于辛伐他汀(P<0.05)和阿托伐他汀(P<0.05);水迷宫训练目标象限百分率辛伐他汀组高于阿托伐他汀组和瑞舒伐他汀组(P<0.05),辛伐他汀组与Sham组、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他汀能够动员脑创伤大鼠循环EPCs改善其认知功能,在动员EPCs作用方面,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先于并强于瑞舒伐他汀;在改善认知功能方面,辛伐他汀强于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
张元兴刘丽赵子龙张建宁
关键词:他汀脑创伤内皮祖细胞
脊髓损伤大鼠内皮祖细胞与脊髓血管新生被引量:2
2012年
背景:诸多脑损伤实验表明,改善损伤组织缺血缺氧有助于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并有保护神经功能的目的。目的:探讨挫伤型脊髓损伤后大鼠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的变化及其与创伤灶周围早期血管新生情况的关系。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Allen’s原理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对照组只行椎板切除暴露脊髓,不予打击致伤。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6,24,48,72,168h取大鼠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数量。并于术前及术后1,4,7,14d处死大鼠取脊髓,采用血管内皮标志物CD31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创伤区血管的新生情况。结果与结论:两组大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水平于伤后3h均有所下降,6h开始上升,24h达高峰,随后逐渐达稳定水平。实验组高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微血管数量呈逐渐增多的趋势。说明大鼠脊髓损伤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内皮祖细胞参与血管新生和损伤组织的修复,最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魏正军朱涛江荣才刘丽刘通孙石平余云湖
关键词:脊髓损伤血管新生内皮祖细胞外周血
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目和阿尔茨海默病关系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 研究AD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目及脑血流速度、血小板计数等临床资料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自2008年至2009年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老年神经科就诊的患者78例,按照疾病种类分成3组:AD组(23例),血管性痴呆(VaD)组(25例),认知功能正常组(30例)。采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TCD检查评价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颈动脉彩色TCD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EPCs数目,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测定认知功能。结果 3组患者问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血压、血脂、血小板计数、IM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D、VaD组患者外周血中EPCs数目、MMSE评分、脑血流速度均较认知功能正常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常见危险因素的影响后,外周血EPCs数目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0.541,P=0.00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AD组患者MMSE评分、体重指数、舒张压、血小板计数与外周血EPCs数目有关(P<0.05)。结论 AD患者外周血EPCs数目明显减少,其导致的脑血管修复能力下降、脑灌注不良可能与A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有关。
孔晓冬张蕴张建宁卫重娟孙宁刘丽张明义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内皮祖细胞
创伤性脑损伤对大鼠齿状回神经细胞新生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成年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齿状回神经细胞新生的变化。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和液压打击脑创伤组,使用5-溴脱氧尿核苷(BrdU)标记新生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脑损伤后大鼠齿状回神经细胞新生水平的变化和规律。结果:成年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在第3、7、14天,创伤组齿状回BrdU免疫阳性细胞数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5),以受伤侧齿状回变化最显著。结论:创伤性脑损伤可促进齿状回神经细胞新生。
郭新宾张建宁崔维韻刘丽
关键词:创伤性脑损伤齿状回BRDU
脑损伤大鼠内皮祖细胞与早期血管新生的关系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大鼠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的变化及创伤区早期动态血管新生情况。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创伤组及假手术组,每组各35只,两组于伤前及伤后3、6、24、48、72、168h随机取7只大鼠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数量。同时于伤前及伤后1、4、7、14d各随机取5~7只大鼠取脑,行血管内皮标志物CD31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创伤区血管的新生情况。结果脑创伤大鼠外周血中的内皮祖细胞表现于3h先降低(P<0.01),在6h升高达峰(P<0.05),后逐渐降低达基础水平。创伤区周围CD31+细胞与对照组相比于1d开始增多(P<0.01),于7d左右达到平台高峰;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变化与创伤区周围血管的数量变化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同时微血管呈逐渐增多的趋势。结论脑创伤后外周血中的内皮祖细胞明显增加,归巢到创伤区,参与了创伤区血管的新生和损伤组织的修复。
王亮焦俊峰王晓楠王东刘庆国尉辉杰刘丽张建宁
关键词:脑创伤内皮祖细胞血管新生血管发生
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2009年
内皮祖细胞(EPC)可促进血管生成及组织修复。很多学者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来源的EPC作为标准,揭示具有典型免疫标志的细胞的病理生理学特性,但对EPC的定义却并不明确。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
崔维韻张建宁张安玲刘丽陈芳莲
关键词: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生理学特性血管生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