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鸿

作品数:9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潮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出血
  • 4篇脑出血
  • 3篇引流
  • 3篇微创
  • 3篇高血压
  • 3篇高血压脑出血
  • 2篇动脉
  • 2篇引流术
  • 2篇置管
  • 2篇神经功能
  • 2篇微创置管
  • 2篇膜下
  • 2篇出血患者
  • 1篇大隐静脉
  • 1篇地平
  • 1篇动脉闭塞
  • 1篇动脉搭桥术
  • 1篇动脉血
  • 1篇动脉血气
  • 1篇动脉粥样斑块

机构

  • 9篇潮州市中心医...

作者

  • 9篇林鸿
  • 3篇赖素勇
  • 3篇许曼丹
  • 1篇汪朝阳
  • 1篇洪楚宏
  • 1篇谢家彬
  • 1篇郑佳坤
  • 1篇陈原

传媒

  • 2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临床医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医药前沿
  • 1篇首都食品与医...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颞浅动脉-大隐静脉-角回动脉搭桥术治疗颈内动脉闭塞1例被引量:2
2015年
患者,男,72岁。因突发言语不清2 d,加重1 d 于2014年8月7日入院,体格检查:左侧肢体肌力3级,肌张力增高。右侧侧肢体肌力2级,肌张力增高。颈部血管超声提示:右侧颈动脉分叉部及右侧颈内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头颅、颈部 CT +CTA 示:左侧额叶、放射冠脑梗死,左侧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左侧大脑中动脉 M1段近端狭窄,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血栓形成并颈内动脉闭塞。入院诊断:左侧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血栓形成并动脉闭塞。诊疗经过:入院给予吸氧,扩管、疏微、抗凝等治疗。治疗15 d 过程中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作次数增多,反复出现言语不清,右侧肢体完全性瘫痪。考虑:(1)患者经治疗后反复出现 TIA 症状,且症状逐渐加重,内科治疗无改善;(2)检查发现右侧颈内动脉闭塞;(3)无手术禁忌证,有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指征,由于血管重建中发现颞浅动脉头皮段太小,拟行右侧角回动脉-隐静脉-颞浅动脉端侧吻合术。气管内麻醉,取侧卧位头架固定。先取大隐静脉12 cm,根据颞浅动脉行程显露颞浅动脉耳屏段,根据原设定切口切开并沿颞浅筋膜间隙分离皮肌瓣,然后游离肌瓣并打开骨窗直径约4 cm,剪开硬膜并悬吊固定后,先行隐静脉与颞浅动脉端侧吻合术。再将游离一端的颞浅动脉通过皮下隧道引入颅内,取显微剪刀锐性剪开蛛网膜暴露侧裂周围角回动脉直径约1 mm的皮层支,将隐静脉其与角回动脉行端侧吻合,吻合使用10-0的缝线缝合8针,松开临时阻断夹观察吻合口吻合处血流通。。患者术后返回 ICU 病房,给予持续心电监护、吸氧、止血、护胃、消炎、营养神经、补液及对症等治疗。术后12 h 后神志清醒,缺失的神经症状慢慢恢复,没再发生 TIA。术后曾行脑 CT 扫描3次,未发
郑佳坤赖素勇林鸿陈原洪楚宏许曼丹汪朝阳谢家彬
关键词:颈内动脉闭塞颞浅动脉大隐静脉动脉搭桥术端侧吻合术动脉粥样斑块形成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尿激酶溶解块状血肿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尿激酶溶解块状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四组,各20例。A组术后不注射尿激酶,B组术后给予尿激酶2万U+生理盐水5 mL灌注,C组术后给予尿激酶5万U+生理盐水5 m L灌注,D组术后给予尿激酶10万U+生理盐水5 mL灌注。随访观察1个月,比较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四组患者治疗48 h的血肿清除效果、住院时间、颅内感染率及血肿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的达到基本清除所需给药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钻孔引流+尿激酶溶解块状血肿能够有效改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症状,大幅提高血肿吸收程度,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尿激酶5万U+生理盐水5 mL灌注方案在疗效显著的同时,给药次数最少,住院时间最短,颅内感染率及血肿复发率均最低,值得推广应用。
程武林鸿林燕波陈泳钗
关键词:钻孔引流
微创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比较微创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潮州市中心医院诊治的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开颅和微创血肿清除手术治疗的各20例患者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5%,17/20)明显高于对照组(65%,13/20,P<0.05)。观察组治疗2周后血肿体积显著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显著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程武林鸿林燕波许曼丹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手术微创手术
SGLT1在颅脑外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21年
目的讨论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1(SGLT1)在颅脑外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2020年就诊的45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分组采用格拉斯昏迷指数评分(GCS评分)为标准,其中轻度组患者13例,中度组患者21例,重度组患者11例。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剂法测定各组患者伤后各时间点血清中SGLT1含量,探讨颅脑外伤后血清中SGLT1含量的变化以及趋势是否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存在相关性。结果中度组对比轻度组,重度组对比中度组,血清SGLT1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血清SGLT1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预后明显好于中度组,中度组预后明显好于重度组,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外伤病情越重,预后越差,患者血清SGLT1水平越高,血清SGLT1水平可预测颅脑外伤的转归与预后。
林鸿
关键词:颅脑外伤预后
CT简易定位行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使用CT简易定位下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CH)的效果.方法将70例HCH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的3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治疗方式,而35例观察组的患者则是实施CT简易定位下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的治疗方式,进行各组疗效及安全性的评价及对比.结果同术前时刻相比,在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在NIHSS评分上均降低,而BI评分均提高,但观察组评分变化幅度上较对照组显著(P<0.05);观察组94.29%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4.29%的总有效率(P<0.05);观察组2.86%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的17.14%明显更低(P<0.05).结论采取CT简易定位下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HCH的效果满意,显著改善患者神经缺损情况及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同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低,安全可靠.
林燕波赖素勇林鸿程武陈安斯
关键词:CT简易定位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症
微创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术治疗老年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微创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术治疗老年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3年8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老年脑出血患者中选择50例进行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微创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的高(P<0.05);两组治疗前的CSS评分、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微创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术治疗老年脑出血效果满意,也能促进神经功能修复,值得推广。
林鸿
关键词:老年脑出血神经功能
微创置管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微创置管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从2013年8月—2018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中选择40例进行观察,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行开窗血肿清除术,观察组行微创置管引流术,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进行观察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简明智力状态评分(MMSE)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的NIHSS评分与MMSE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前炎性因子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的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促进神经功能修复,也能控制炎性因子水平,值得推广.
林鸿
关键词:微创置管引流术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功能炎性因子
尼莫地平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应用对脑血管痉挛预防作用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脑血管痉挛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40例动脉瘤破裂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降颅内压、止血、营养神经、预防感染等临床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治疗。治疗过程中,通过检测相关指标来判断其结果:①通过头颅CT来判断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②大脑中动脉血液流速比较;③通过腰椎穿刺,判断颅压,以观察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结果观察组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4、8、14 d后,两组患者的MCA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7、14 d,观察组的颅内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莫地平能够有效地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程武林鸿林燕波许曼丹
关键词:尼莫地平脑血管痉挛
超早期气管插管在昏迷患者急诊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2年
目的:观察超早期气管插管在昏迷患者急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诊昏迷患者,根据昏迷期间插管时机的不同将急诊收治的60例昏迷患者分成超早期组与晚期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气管插管。其中超早期组在入院2 h内进行气管插管,晚期组则在2~24 h内进行气管插管。观察两组患者经插管后的动脉血气指标变化、救治效果。结果:入院72 h两组PaO_(2)、动脉血p H值均高于入院时,且超早期组高于晚期组。两组PaCO_(2)值均低于入院时,且超早期组低于晚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苏醒时间早于晚期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超早期组预后Ⅰ级+Ⅱ级例数为19例(63.33%),晚期组为10例(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的插管与抢救成功率均高于晚期组,获得性肺炎发生率低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昏迷患者,入院后予以超早期气管插管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缩短患者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林燕波赖素勇林鸿程武陈安斯
关键词:气管插管昏迷动脉血气机械通气时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