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英梅

作品数:25 被引量:87H指数:6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贫血
  • 8篇细胞
  • 7篇再生障碍性贫...
  • 7篇障碍性贫血
  • 7篇骨髓
  • 6篇白血
  • 6篇白血病
  • 5篇异常综合征
  • 5篇增生
  • 5篇增生异常综合...
  • 5篇综合征
  • 5篇急性
  • 5篇骨髓增生
  • 5篇骨髓增生异常
  • 5篇骨髓增生异常...
  • 4篇地西他滨
  • 4篇再生障碍性贫...
  • 4篇障碍性
  • 4篇贫血患者
  • 3篇蛋白尿

机构

  • 22篇郑州大学第一...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河南省中医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昌大学第二...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厦门大学
  • 1篇浙江省中医院
  • 1篇南昌大学第一...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24篇李英梅
  • 12篇孙慧
  • 10篇孙玲
  • 10篇姜中兴
  • 10篇郭荣
  • 9篇万鼎铭
  • 8篇谢新生
  • 4篇刘延方
  • 4篇陈胜梅
  • 4篇陈亚丽
  • 3篇郑以州
  • 2篇刘林湘
  • 2篇邢海洲
  • 2篇王冲
  • 2篇陈绍倩
  • 2篇李星鑫
  • 2篇杨靖
  • 2篇赵航
  • 2篇陈丹丹
  • 2篇邹典斌

传媒

  • 4篇中华血液学杂...
  • 3篇河南医学研究
  • 2篇白血病.淋巴...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国际输血及血...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临床观察
陈亚丽姜中兴陈丹丹李英梅郭荣万鼎铭张秋堂
低剂量地西他滨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38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探讨低剂量地西他滨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8例中高危MDS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剂量地西他滨25mg/d微量泵泵注,1h泵注完毕,第1~4或1~5或1~6天,每28d为1个周期。每周期治疗后评价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随访观察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38例共完成115个周期治疗,其中完成1个周期者9例,完成2个周期者12例,完成3个周期者5例,完成4个周期者5例,完成6个周期者3例,完成7个周期者3例,完成8个周期者1例;总有效率为73.68%,其中完全缓解10例,骨髓完全缓解6例,血液学改善12例;115个周期中,Ⅲ~Ⅳ度贫血发生率为37.39%(43/115),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40.87%(47/115),Ⅲ~Ⅳ度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40.00%(46/115),Ⅲ~Ⅳ度感染发生率为13.91%(16/115),Ⅲ~Ⅳ度出血发生率为1.74%(2/115);骨髓抑制期内死亡3例(7.9%),无因药物不良反应停药病例,治疗30d内无死亡患者;随访至2015年11月30日,3例失访,4例死亡,31例存活,中位生存期为14.3个月,1a累积生存率为52.1%。结论低剂量地西他滨治疗中高危MDS疗效满意,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陈亚丽郭荣李英梅马丽君姜中兴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地西他滨
急性白血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术后复发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自2003年12月至2013年12月行allo-HSCT的157例AL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Cox回归法分析受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初诊白细胞计数、诱导疗程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移植物来源、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与移植后复发的关系.结果 157例患者中32例在移植后24个月内复发.单因素分析结果示:初诊白细胞计数(P=0.023)、诱导疗程数(P=0.074)、移植物来源(P=0.044)、cGVHD(P=0.033)是allo-HSCT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示:诱导疗程数(P=0.027)、cGVHD(P=0.011)是allo-HSCT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诱导疗程数多、未发生cGVHD是allo-HSCT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韩春艳孙玲桑丽娜李英梅孙慧万鼎铭谢新生姜中兴刘延方
关键词:复发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诊断和治疗进展
2015年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lastic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 neoplasm,BPDCN)是一种罕见的高度侵袭性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病程凶险,进展迅速,极易复发,预后差。此病临床表现以皮肤改变最为常见,亦可累及淋巴结、软组织、外周血、骨髓及中枢神经系统,多发生于老年人,儿童及青少年发病较少见。由于发病率低,自首例报道以来,国内目前不到20例被报道,对肿瘤的认识仍处于探索中。现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陈亚丽姜中兴陈丹丹李英梅郭荣
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基因突变及表达异常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初治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常见基因的突变及表达异常。方法:取208例NDMM患者的骨髓细胞,用DNA测序法检测6种基因的表达水平及28种基因的突变状态。应用FISH法检测多发性骨髓瘤常见的细胞遗传学异常。结果:61例(29.33%)NDMM患者检测到基因突变,≥5例患者发生突变的基因包括NRAS、PRDM1、FAM46C、MYC、CCND1、LTB、DIS3、KRAS和CRBN。83例(39.90%)患者检测到6种基因的过表达,以细胞周期调节基因的过表达为主,分别是CCND1、CCND3、BCL-2、CCND2 FGFR3和MYC。169例(81.25%)患者检测到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改变,主要为TP53基因P72R多态性(70.17%)。染色体结构异常与基因表达异常有一定相关性,与染色体结构正常者相比较,14q32缺失患者中CCND1基因过表达比例更高,13q14缺失患者中FGFR3过表达比例更高,而1q21扩增患者中CCND2、BCL-2、FGFR3基因过表达比例更高。结论:NDMM患者存在多种基因突变和表达异常,但是缺乏主要的单个基因突变或表达异常。累及RAS/MAPK通路的基因突变及细胞周期蛋白CCND的过表达是常见的基因异常。
范熠王树娟刘延方王冲李亚飞王伟琼郝倩倩张丹凤李英梅孙慧郭荣陈绍倩谢新生李涛万鼎铭姜中兴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基因突变基因过表达DNA测序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出血性膀胱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14年
出血性膀胱炎(HC)是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的常见并发症,常引起血尿和泌尿道刺激症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延长住院时间并增加移植费用.严重者发生尿道梗阻和肾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在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后,HC仍有发生[1].为减少HC的发生,提高HSCT后患者生活质量,我们对我院自2003年12月至2012年12月行HSCT的244例血液病患者HC的发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桑丽娜孙玲李英梅陈胜梅孙慧万鼎铭谢新生张静闫春艳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出血性膀胱炎移植术后血液病患者尿道刺激症状HSCT
IFN-α对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研究IFN-α对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12月确诊为CML患者5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n=25)和复合治疗组(n=25),选择3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组和复合治疗组患者口服羟基脲,在常规治疗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合治疗组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采用ELISA法检测血液中ALP、IL-6、PGE-2、MMP-2、及bFGF含量,对比对照组和CML组、CML慢性期和CML急变期组的上述指标的变化,记录治疗6周后细胞遗传学、分子学和血液学的疗效。结果:CML慢性期患者和急变期患者血清中ALP、IL-6、PGE-2、MMP-2及bFGF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ML慢性期患者血清中的MMP-2和bFGF的含量高于CML急变期患者(P<0.05);CML慢性期患者的ALP、PGE-2和IL-6水平明显低于CML加速急变期患者(P<0.05);治疗2周、6周后复合治疗组的ALP、IL-6、PGE-2、MMP-2及bFGF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结束后常规治疗组的完全血液学缓解率(CHR)为56%,低于复合治疗组的84%(x^2=18.667,P<0.001);常规治疗组的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为32%,明显高于复合治疗组的12%(x^2=11.655,P<0.001);常规治疗组的完全分子学缓解(CMR)为12%,显著高于复合治疗组的4%(x^2=4.347,P=0.037)。随访中,常规治疗组中位生存期显著短于复合治疗组,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IFN-α能缓解CML患者的症状,抑制CML进程,有效抑制相关疾病细胞因子的表达。
吴艺程志石琳冯磊李英梅吕殿亮
关键词:慢性髓系白血病IFN-Α细胞因子
联合模式分析肝素结合蛋白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在血液系统疾病早期感染的临床应用
2023年
目的 探讨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 binding protein, HBP)在血液系统疾病早期感染中的恰当解读的正确模式,寻找早期判断感染的新模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检测血常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肝素结合蛋白,比较两组资料的差异。根据白细胞数目进一步分成白细胞细胞正常组、白细胞细胞减少组、中性粒细胞缺乏组,比较在不同中性粒细胞数目下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在CRP、PCT、HBP中的差异。进一步分析HBP与中性粒细胞数目的关系,比较“肝素结合蛋白/中性粒细胞”在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的差异。结果 感染组CRP、PCT、HBP水平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白细胞数目正常时,HBP在AUC数值上高于CRP、PCT;HBP受中性粒细胞数目的影响,HBP水平与中性粒细胞数目呈正相关(r=0.706,P<0.05);“肝素结合蛋白/中性粒细胞”比值不受中性粒细胞数目影响,“肝素结合蛋白/中性粒细胞”比值在感染组明显高于非感染组。结论 HBP水平受中性粒细胞数目影响,当中性粒细胞数目正常时,HBP在判断早期感染的价值上优于CRP、PCT,当中性粒细胞数目减少甚至缺乏时“肝素结合蛋白/中性粒细胞”比值反应感染更具有意义。HBP作为感染指标用于血液系统疾病感染时,应结合中性粒细胞数目进行综合评价。
邢海洲梁春艳徐新童李俏俏李英梅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血液病
地西他滨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就诊并接受地西他滨治疗的15例 MDS 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5例 MDS 患者中,完全缓解( CR)2例(13.33%),骨髓缓解和(或)血液学改善( mCR/ HI)8例(53.33%),疾病稳定(SD)3例(20.00%),治疗失败(failure)2例(13.33%),复发1例(6.67%),总反应率(ORR)66.67%。不良反应:骨髓抑制:Ⅲ~Ⅳ级中性粒细胞减、贫血、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82.46%、59.65%、47.37%;感染发生率为40.35%,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结论地西他滨治疗中高危 MDS 安全有效,常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感染,患者对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侯韶英谢新生孙慧孙玲万鼎铭郭荣李英梅
关键词:去甲基化地西他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国产硼替佐米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效果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国产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接受国产硼替佐米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的MM患者60例(观察组),同时与2010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原研硼替佐米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的112例MM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根据疾病阶段分为初治MM组和复发难治MM组,评价国产硼替佐米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反应率(ORR)为71.7%(43/60),其中严格意义的完全缓解(sCR)+完全缓解(CR)率16.7%(10/60),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率18.3%(11/60),部分缓解(PR)率36.7%(22/60)。观察组中,初治MM组45例,ORR为82.2%(37/45),复发难治MM组15例,ORR为40.0%(6/1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77,P<0.05);国际分期系统(ISS)Ⅰ+Ⅱ期组与Ⅲ期组ORR分别为75.7%(28/37)和65.2%(15/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64,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中初治MM组和复发难治MM组的ORR、CR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国产硼替佐米治疗过程中最常见不良反应为外周神经病变,多为1~2级,其他不良反应包括血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带状疱疹等,均经对症治疗后缓解或恢复正常;1例患者化疗间歇期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而死亡。结论国产硼替佐米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MM的ORR高,不良反应较原研药物无明显增加。
韩好好韩利杰仟菲斐甘思林马杰陈胜梅王冲刘延方邢海洲姜中兴谢新生李英梅曹伟杰孙玲孙慧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米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