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 作品数:24 被引量:136H指数:8
-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西医结合科研计划课题中国肝炎防治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低病毒血症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状态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评估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中低病毒血症人群外周血T、B、NK淋巴细胞情况,为解决低病毒血症提供思路。方法回顾性收集344例治疗后慢性HBV感染者的基本情况、生化、凝血、HBV DNA、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PD1及CD28、NK淋巴细胞穿孔素及颗粒酶B等数据,分为低病毒血症(low-level viremia,LLV)组与完全病毒学应答(complete virological response,CVR)组,比较两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PD1及CD28表达、NK淋巴细胞穿孔素及颗粒酶B表达,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验证结果的准确性。结果对162例LLV者和182例CVR者进行疾病诊断、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和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和比例,以及CD4^(+)/CD8^(+)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LV组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PD1和CD28表达高于CV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LV组外周血CD19^(+)B淋巴细胞计数高于CV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LV组外周血CD19^(+)B淋巴细胞比例高于CV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LV组外周血CD16^(+)CD56^(+)NK淋巴细胞计数及穿孔素表达低于CV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LV组外周血CD16^(+)CD56^(+)NK淋巴细胞比例及颗粒酶B低于CV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倾向性评分匹配后108例LLV者和108例CVR者,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LLV组CD4^(+)T淋巴细胞比例与CD4^(+)/CD8^(+)比值高于CVR组,CD8^(+)淋巴细胞比例低于CV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D3^(+)、CD4^(+)、CD8^(+)T淋巴细胞PD1和CD28表达仍高于CV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VR组比较,LLV组外周血CD19^(+)B淋巴细胞计数及比例差异无统计学�
- 郭丽颖李晓燕苏瑞曹宇王静雷金艳李澎任玮宋涛涛贾建伟赵洁伍喜良苗静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淋巴细胞
-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重叠综合征早期治疗获组织学缓解1例报告
- 2019年
-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2岁,主因“发现肝功能异常1个月”于2014年8月21日入本院。患者平素无乏力、厌食、皮肤瘙痒等不适。既往体健,否认肝病史及其他系统疾病史,否认饮酒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BMI23.03kg/m^2,正常面容,无色素沉着,可见肝掌,未见蜘蛛痣,无皮肤、巩膜黄染,心肺未闻及异常,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无双下肢水肿。
- 王静赵黎莉石瑞芳刘勇钢李嘉
- 关键词:治疗学
- 贾建伟教授从正气理论调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状态验案被引量:2
- 2020年
-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世界约20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其中2.4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1]。HBV和宿主免疫系统是驱动疾病进展的两大因素,其中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是导致HBV感染慢性化的一个重要原因[2]。抗病毒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关键,免疫调节有望成为未来更重要的治疗手段[3]。
- 赵立聪孙小雪翁奉武尹美君苗静王静贾建伟郭丽颖
- 关键词:免疫
- 营养风险筛查2002在100例艾滋病患者营养筛查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在艾滋病(AIDS)患者营养筛查中的适用性及意义。方法应用NRS2002和主观全面评定(SGA)对100例AIDS患者进行营养筛查分析。结果 NRS 2002筛查中有28.00%患者营养不足(BMI<18.5),有37.00%的患者存在营养风险;SGA评估中有66.00%的患者营养评定为A级,有34.00%患者评定为营养不足。NRS2002和SGA筛查AIDS患者的营养不足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RS 2002适用于AIDS患者营养筛查,可筛查出患者营养不足并可预测营养风险,可以为AIDS患者早期实施营养治疗提供依据。
- 张勇湛马萍周建峰王静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营养风险筛查2002营养治疗
- 中医辨证施治乙型肝炎病毒-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思考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的中医证候规律,探讨中医证候实质和中西医结合治疗HBV-ACLF的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HBV-ACLF患者的病例资料,收集入院时患者的中医证候信息,包括症状评分和舌脉积分,采用聚类分析归纳疾病证候特点,评价不同证型的疗效,比较各证型间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时间(PT)、总胆汁酸(TBA)、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纤维蛋白原(FIB)、甲胎蛋白(AFP)等反映肝脏损伤、合成及再生能力指标的差异,分析HBV-ACLF各中医证型的实质.结果64例HBV-ACLF患者的证候、舌质、舌苔、脉象等47项指标信息主要聚类为热毒炽盛证、肝脾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5个证型,所占比例分别为10.94%、10.94%、12.50%、23.43%、42.19%.HBV-ACLF早期患者多为肝郁脾虚证(10例)和湿热蕴结证(12例);HBV-ACLF中期患者中,热毒炽盛证(5例比0例)和肝肾阴虚证(3例比1例)患者较早期患者增多;HBV-ACLF晚期患者中,肝肾阴虚证(4例比3例、1例)和肝脾血瘀证(5例比1例、1例)患者较早期和中期患者增多;各期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患者近期疗效明显优于肝脾血瘀证、肝肾阴虚证和热毒炽盛证(治愈为6例、4例比0例、0例、1例,显效为3例、8例比1例、1例、0例,有效为2例、5例比2例、2例、0例,均P<0.05).TBIL、TBA在热毒炽盛证患者中表达最高〔TBIL:(295.09±75.30)μmol/L,TBA:(253.66±44.70)U/L,均P>0.05〕,其次依次为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肝肾阴虚证、肝脾血瘀证,但各证型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LT、AST在热毒炽盛证患者中表达最高,在肝脾血瘀证患者中的表达最低;2个证型间的AS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L:301.20(105.80,638.60)比73
- 郭丽颖王静李秋伟苗静翁奉武尹美君徐懂贾建伟
- 关键词:中医证候证型中西医结合治疗
- 中医辨证敷贴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观察
- 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腹水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将肝硬化腹水患者共36例分为试验组18例,对照组18例。试验组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内科基本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敷贴治疗。治疗周期为1个月,观察患者腹水消退情况,结果 提...
- 任玮贾建伟王静李秋伟郭丽颖
- 关键词:肝硬化腹水中药敷贴
- 中西医结合治疗布鲁氏菌病的效果研究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布鲁氏菌病临床效果及对体液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于2019年10月,以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住院的布鲁氏菌病患者16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84例,西医治疗组85例。西医治疗组给予抗菌素等常规西医支持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施治的中药,6周为1疗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分析治疗前后患者体液免疫指标、生化及肝肾功能变化。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84/84),西医治疗组为97.65%(83/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西医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IgG、IgA、IgM、C3、C4、miRNA-155、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gG、IgA、IgM、miRNA-155、CRP、ESR、ALT和AST均低于治疗前,C3和C4补体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IgG、IgA、IgM、miRNA-155、CRP、ESR、ALT和AST均低于西医治疗组,而C3和C4补体水平高于西医治疗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布鲁氏菌病可以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同时降低CRP和ESR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患者体液免疫指标有关。
- 苗静王丽崔换天郭丽颖王静雷金艳贾建伟
- 关键词:职业病布鲁氏菌病中医证候积分免疫功能肝肾功能
- 医用三原子氧化三蒸水与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比较饮用三原子氧化三蒸水联合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所致慢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99例Hp慢性胃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3组各33例,医用三原子氧化水组给予医用三原子氧化三蒸水(300mL/次,2次/d)治疗;三联治疗组给予埃索美拉唑(20mg/次,1次/d)+阿莫西林片(1 000mg/次,2次/d)+克拉霉素片(500mg/次,2次/d)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医用三原子氧化三蒸水+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用量、用法同上述;抗Hp治疗2周后,3组患者均服用埃索美拉唑治疗4周,停药4周后再次行14 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结果治疗后,医用三原子氧化水组Hp阴性18例,Hp清除率为54.55%,三联治疗组Hp阴性26例,Hp清除率为78.79%,联合治疗组Hp阴性32例,Hp清除率为96.97%,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用三原子氧化三蒸水具有清除Hp的功能,与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联合应用可提高慢性胃炎患者Hp清除率。
- 王静程新黄绍萍程计林樊贞瑜须亚红冯艳玲
- 关键词: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埃索美拉唑
- 贾建伟教授运用燮理阴阳法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经验被引量:5
- 2020年
-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由针对肝细胞的自身免疫反应所介导的肝脏实质炎症,以血清自身抗体阳性、高免疫球蛋白G和(或)γ-球蛋白血症、肝组织学上存在界面性肝炎为特点,如不治疗常可导致肝硬化、肝衰竭[1]。西医多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但因发病人群的特殊性,且合并内科疾病的增多,免疫抑制剂的治疗存在各种禁忌证,以及患者对该类西药依从性较差,同时亦有10%~15%的患者对标准化治疗的应答效果不佳,而对于标准化治疗应答不满意的AIH患者,目前无统一的诊疗方案[2]。而近些年中医在AIH的诊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贾师系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第六批中医继承人指导老师,师从全国名中医钱英教授、黄文政教授,从事肝病临床诊疗30余年,倡中西医理论互参,师古而不泥古,提出了燮理阴阳治疗AIH之大法,现将贾师治疗的经验整理如下,望相益于同道。
- 王静贾建伟袁晨翼
-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炎中医燮理阴阳
- 慢性乙肝的药物治疗进展被引量:1
- 2021年
- 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属于慢性肝脏炎症性疾病,诱发机制为感染乙肝病毒(HBV),临床多通过乙肝病毒检测进行诊断,若患者结果为阳性,且病程>6个月,即属于慢性乙肝范畴。该病具有传染性强以及传播途径广等特点,发病后患者肝区往往存在肿大、疼痛等问题,若不及时抑制HBV活性,存在肝纤维化和肝癌的风险,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当前临床始终致力于探讨有效治疗乙肝的方案,但由于医学水平的局限性导致仍依赖核苷酸类似物、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虽然这些药物能对HBV的复制产生阻断效果,避免患者肝功能进一步受损,缓解病情,但无法灭活HBV原始转录模板的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即无法彻底将乙肝病毒清除。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学者开始研究以HBV生命周期以及各个靶点等特征为依据的新型药物,可以预见慢性乙肝治疗将迎来全新的阶段。本文从慢性乙肝临床治疗难点、HBV复制特点、既往抗病毒药物的应用效果进行综述,并结合研究资料对新药研发方向进行概述,旨在可为慢性乙肝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王静
- 关键词:慢性乙肝新型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