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丽颖

作品数:58 被引量:254H指数:9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西医结合科研计划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天津市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7篇衰竭
  • 17篇肝衰
  • 17篇肝衰竭
  • 16篇肝炎
  • 15篇乙型
  • 15篇乙型肝炎
  • 10篇慢性
  • 9篇病毒
  • 8篇慢性乙型
  • 8篇慢性乙型肝炎
  • 7篇中医
  • 7篇慢加急性肝衰...
  • 7篇急性肝
  • 7篇急性肝衰
  • 7篇急性肝衰竭
  • 6篇验案
  • 6篇乙型肝炎病毒
  • 6篇肝炎病毒
  • 5篇中医证
  • 5篇疗效

机构

  • 58篇天津市第二人...
  • 39篇天津中医药大...
  • 4篇山东大学
  • 1篇天津市中心妇...
  • 1篇天津市疾病预...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作者

  • 58篇郭丽颖
  • 53篇贾建伟
  • 29篇苗静
  • 16篇李秋伟
  • 14篇雷金艳
  • 13篇王静
  • 7篇赵洁
  • 7篇王丽
  • 5篇郭丽颖
  • 5篇伍喜良
  • 4篇沈南兰
  • 3篇任玮
  • 3篇李澎
  • 2篇崔涛
  • 2篇李晨龙
  • 1篇罗晓岚
  • 1篇勾春燕
  • 1篇李晓燕
  • 1篇杨华升
  • 1篇李秀惠

传媒

  • 9篇中西医结合肝...
  • 4篇中国中西医结...
  • 4篇中国中医急症
  • 3篇四川中医
  • 3篇中华危重病急...
  • 2篇传染病信息
  • 2篇医学综述
  • 2篇中华劳动卫生...
  • 2篇天津中医药
  • 2篇中医药导报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医药学报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北京医学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5篇2023
  • 1篇2022
  • 10篇2021
  • 8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8篇2016
  • 7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32例慢乙肝患者HBsAg定量水平与肝储备、肝硬度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病(慢乙肝)患者的血清HBsAg定量水平与肝脏储备功能、肝硬度的关系。方法 132例慢乙肝患者,包括慢性乙型肝炎(CHB组)39例、肝硬化Child-pugh A级(LCA组)54例、肝硬化Child-pugh B级(LCB组)39例,分别行血清HBsAg定量、肝脏储备功能ICG R15及肝脏瞬时弹性FibroScan(FS)检测。结果血清HBsAg定量在CHB组、LCA组、LCB组的中位数分别为3 110.00、488.19、382.72 IU/mL,三组相比,P均<0.01。ICG R15及FS在CHB组、LCA组、LCB组的中位数分别为36.10%及41.00 kPa、15.20%及21.10 kPa、9.30%及14.30 kPa,三组相比,P均<0.01。LCB组血清HBsAg定量水平与ICG R15、FS呈负相关(r分别为-0.444、-0.440,P均<0.01)。结论 HBsAg定量检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慢乙肝患者肝脏储备功能及肝脏纤维化程度。
时海艳郭丽颖赵洁贾建伟袁桂玉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变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肝脏储备功能
替比夫定序贯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应答及肝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序贯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应答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9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慢性乙肝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替比夫定组、干扰素组、干预素序贯替比夫定的序...
赵洁贾建伟雷金艳郭丽颖
基于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572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规律研究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后肝硬化(PHBC)的中医证素特点和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收集PHBC患者572例,使用自拟《PHBC中医证候临床调查表》进行中医症状、体征、舌象和脉象的四诊信息采集,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PHBC的中医证素特点和证候分布规律。结果收集调查表的83个症状条目因子分析,KMO统计量为0.843,Bartlett球型检验P<0.001,共提取出16个公因子,筛选出具有意义的症状66项,主要涉及病位证素为肝、脾、肾,病性证素为血瘀、气虚、气滞、阴虚、阳虚、湿热、水湿、水停。根据病性、病位证素归纳出湿热蕴结、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脾气虚、肝气郁结、水湿内阻共7类中医证候。采用聚类分析探讨本病的证候分布,依次为瘀血阻络(26.92%)、湿热蕴结(16.96%)、水湿内阻(14.86%)、脾肾阳虚(12.41%)、肝肾阴虚(11.71%)、肝气郁结(10.66%)、脾气虚(6.47%)。结论PHBC的基本中医证候可分为湿热蕴结、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脾气虚、肝气郁结、水湿内阻,从证候分布规律和病机特点来看,瘀血阻络证是PHBC最常见的中医证候之一。
李力徐懂翁奉武赵立聪王丽赵洁郭丽颖贾建伟徐宗佩
关键词: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素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抗乙型肝炎病毒核苷(酸)类似物肾损害的研究进展
2018年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为患者家庭和全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核苷(酸)类似物(NAs)是当前CHB抗病毒治疗的主要药物,具有迅速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口服方便等特点,但随着NAs的临床推广和患者用药时间的延长,其相关肾损害的报道逐渐增加,如不及时发现处理,有可能引起严重的临床后果。目前认为NAs肾损害病变主要累及近端肾小管,发生机制为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临床可见低磷血症、蛋白尿、血肌酐升高以及范科尼综合征,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病史及尿常规、血电解质、肾功能、肾脏早期损伤标志物进行综合分析,治疗措施则以调整抗病毒方案的病因治疗和补充钙磷的对症治疗为主。
李力郭丽颖郭丽颖李秋伟苗静贾建伟贾建伟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益气活血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研究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气阴两虚、瘀血阻络型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纳入标准的71例气阴两虚、瘀血阻络型CHB肝纤维化患者,根据有无使用益气活血中药汤剂分成治疗组34例,对照组37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每次0.5mg,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方汤剂,每次200ml,2次/d,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单项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腹部超声、肝脏Fibroscan瞬时弹性成像、肝脏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RFI)、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24周时,治疗组患者肝区痛、乏力、失眠、便秘的单项症状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5.3%vs 59.5%,P<0.05);治疗组患者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脾脏厚度、脾脏长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门静脉直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硬度值均;治疗后两组患者ARFI肝纤维化分期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降低更为明显,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计数绝对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气活血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气阴两虚、瘀血阻络型CHB肝纤维化,在改善患者症状、抗肝纤维化、调节免疫方面的疗效优于单用恩替卡韦,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李力郭丽颖贾建伟苗静李秋伟徐宗佩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益气活血方恩替卡韦
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低病毒血症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状态分析
2023年
目的评估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中低病毒血症人群外周血T、B、NK淋巴细胞情况,为解决低病毒血症提供思路。方法回顾性收集344例治疗后慢性HBV感染者的基本情况、生化、凝血、HBV DNA、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PD1及CD28、NK淋巴细胞穿孔素及颗粒酶B等数据,分为低病毒血症(low-level viremia,LLV)组与完全病毒学应答(complete virological response,CVR)组,比较两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PD1及CD28表达、NK淋巴细胞穿孔素及颗粒酶B表达,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验证结果的准确性。结果对162例LLV者和182例CVR者进行疾病诊断、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和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和比例,以及CD4^(+)/CD8^(+)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LV组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PD1和CD28表达高于CV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LV组外周血CD19^(+)B淋巴细胞计数高于CV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LV组外周血CD19^(+)B淋巴细胞比例高于CV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LV组外周血CD16^(+)CD56^(+)NK淋巴细胞计数及穿孔素表达低于CV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LV组外周血CD16^(+)CD56^(+)NK淋巴细胞比例及颗粒酶B低于CV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倾向性评分匹配后108例LLV者和108例CVR者,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LLV组CD4^(+)T淋巴细胞比例与CD4^(+)/CD8^(+)比值高于CVR组,CD8^(+)淋巴细胞比例低于CV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D3^(+)、CD4^(+)、CD8^(+)T淋巴细胞PD1和CD28表达仍高于CV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VR组比较,LLV组外周血CD19^(+)B淋巴细胞计数及比例差异无统计学�
郭丽颖李晓燕苏瑞曹宇王静雷金艳李澎任玮宋涛涛贾建伟赵洁伍喜良苗静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淋巴细胞
七氟醚对脂多糖致热大鼠体温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七氟醚短暂重复性麻醉脂多糖致热大鼠的体温变化,探讨七氟醚调节体温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健康SD雄性大鼠24只,体重210~230 g,随机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C组)、模型组(M组)、模型+七氟醚组(S组),每组8只。C组腹腔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kg),M组腹腔注射脂多糖(LPS)20μg/kg制备大鼠发热模型,S组腹腔注射LPS(20μg/kg)后,每隔1 h置入1.5%七氟醚麻醉罐中麻醉,每次吸入30 s^1 min。造模后每隔30 min平行监测三组大鼠体温1次,共监测10 h。记录三组大鼠的生理情况、体温、体温升高时点、体温峰值、体温峰值时点。记录体温升高持续时间<10 h和≥10 h发生情况。结果 M组和S组注射LPS后都出现体温升高,有寒颤、竖毛、蜷缩精神萎靡等表现,个别出现轻微腹泻。M组和S组均表现为三相热,S组体温升高时点明显晚于M组(P<0.05),S组体温峰值明显高于M组(P<0.05),体温峰值时点明显晚于M组(P<0.05)。M组和S组体温峰值明显高于C组(P<0.05),体温峰值时点均明显晚于C组(P<0.05)。M组和S组体温升高持续时间(≥10 h)的比例分别为37.5%、87.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醚短暂重复性麻醉脂多糖致热大鼠,可推迟大鼠体温升高和体温峰值时点且可升高体温峰值,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赵立聪苗静翁奉武孙小雪李力尹美君郭丽颖周国强贾建伟
关键词:七氟醚体温脂多糖
贾建伟教授重用生黄芪治疗肝衰竭临床验案被引量:2
2014年
贾建伟教授师从著名中医肝病专家钱英教授,系国家第2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天津市中青年名中医.贾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肝病诊疗工作28年,针对肝衰竭的治疗,在继承钱英教授“截断逆挽法”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治肝理脾法”.此法源于《金匮要略》中“治未病”的原则“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贾教授认为肝脾同源,关系密切,肝木与脾土互相影响.肝病日久,肝木易犯脾土,引起脾脏疾患.因此,贾教授治疗肝病患者极重视顾护正气,守护脾胃.笔者有幸随师侍诊,特将其临床验案报告如下.
朱波郭丽颖沈南兰贾建伟
关键词:肝衰竭益气
Treg/Th17平衡与脓毒症的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21年
调节性T细胞(Treg)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都是经初始CD4^(+)T细胞分化而来,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炎症等疾病中发挥维持免疫耐受和免疫稳态的重要作用。脓毒症是一种对宿主感染引起的免疫反应失调进而威胁生命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近年越来越多研究表明,Treg/Th17平衡与脓毒症发生、发展及预后关系密切。本研究就Treg和Th17细胞分化及平衡、相关通路及其与脓毒症的关系进行综述。
张改君龙细雨靳露露贾建伟郭丽颖
关键词:TREGTH17脓毒症
甲胎蛋白和胆碱酯酶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应用价值的研究被引量:29
2016年
目的:评价甲胎蛋白(AFP)和胆碱酯酶(ChE)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亚)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观察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67例HBV-ACL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肝衰竭分期将患者分为早、中、晚期3组,按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收集患者入院后0、2、4、8周血清AFP和ChE值,分析随病情进展AFP和ChE的变化,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AFP、ChE的差异以及AFP与ChE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67例HBV-ACLF患者中早、中、晚期分别为24、24、19例,8周时分别死亡0、9、18例。随着HBV-ACLF的进展,患者血清AFP和ChE均呈下降趋势,早、中、晚期患者血清AFP分别为40.205(14.663,90.550)、23.445(8.233,64.213)、8.990(6.120,14.340)μg/L(F=36.149,P=0.000),血清ChE分别为(4.217±1.408)、(3.619±1.200)、(2.503±1.248)kU/L(F=19.575,P=0.000)。死亡组0、2、4、8周血清AFP明显低于存活组〔μg/L:21.540(7.670,50.470)比60.680(16.383,146.100)、10.560(6.170,20.100)比60.090(27.662,100.700)、8.750(3.045,10.105)比51.875(16.778,88.833)、3.900(2.120,7.660)比20.400(12.950,50.430),P<0.05或P<0.01〕,2、4、8周血清ChE也明显低于存活组(kU/L:3.206±1.480比4.008±1.227、2.893±1.478比4.140±1.236、2.948±1.355比4.329±1.390,P<0.05或P<0.01)。2周时67例患者的AFP为30.100(10.100,90.100)μg/L,ChE为(3.685±1.382)kU/L,相关分析显示AFP与ChE不具有相关性(r=0.082,P=0.508),可以作为两个独立因素来判断HBV-ACLF患者的预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AFP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7(P=0.000), ChE的AUC为0.681(P=0.012)。当AFP截断值为20.520μg/L、ChE截断值为2.924kU/L,对应的约登指数最高,检验效率最高,�
苗静吴素琼郭丽颖王静任玮贾建伟
关键词:甲胎蛋白胆碱酯酶肝衰竭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