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翔

作品数:11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脉
  • 3篇血管
  • 3篇主动脉
  • 3篇下肢
  • 3篇静脉
  • 2篇腔内
  • 2篇下肢静脉
  • 2篇疗效
  • 1篇蛋白
  • 1篇动脉弓
  • 1篇动脉栓塞
  • 1篇动脉硬化
  • 1篇动脉硬化闭塞
  • 1篇动脉硬化闭塞...
  • 1篇多普勒
  • 1篇多普勒超声
  • 1篇学习记忆
  • 1篇学习记忆功能
  • 1篇血管变异
  • 1篇血管病

机构

  • 11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11篇苏翔
  • 10篇潘乐门
  • 8篇黄景勇
  • 7篇虞冠锋
  • 7篇倪海真
  • 4篇郑祥韬
  • 3篇杨法镜
  • 2篇裘益辉
  • 2篇黄崇青
  • 2篇吕和平
  • 1篇宋水江
  • 1篇曾瑞超
  • 1篇吴子衡
  • 1篇虞冠峰
  • 1篇宋成龙

传媒

  • 3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解剖学报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心电与循环
  • 1篇2013年浙...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皮穿刺血管腔内成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2
2015年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症,病因主要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及吸烟等因素相关[1]。临床中ASO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传统旁路手术和血管腔内治疗术。随着血管腔内治疗技术的不断成熟,其以创伤小、可重复性高、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而受到外科医师的青睐。其中,经皮穿刺血管腔内成型术(PTA)操作简便,临床疗效肯定,在所有血管腔内治疗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有国外学者对接受PTA治疗的下肢ASO患者术后进行长期追踪,研究发现其临床有效率可高达90%[4]。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接受PTA治疗的下肢ASO患者,评价PT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苏翔倪海真潘乐门黄景勇虞冠锋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腔内治疗临床疗效经皮穿刺治疗术安全性成型术
腹主动脉骑跨栓塞汇总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急性动脉栓塞发病突然,症状明显,进展迅速,预后严重。而腹主动脉骑跨栓塞更是一危重且急需手术处置,死亡率、截肢率较高的疾病。由于临床医师对该疾病认识不足,治疗手段参差不齐,临床上误诊误治情况时有发生。为进一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降低死亡率及截肢率,现对国内期刊发表的300例病例进行总结分析。
倪海真潘乐门吴子衡苏翔虞冠锋黄景勇
关键词:腹主动脉骑跨栓塞急性动脉栓塞疾病认识临床医师误诊误治截肢率
下肢静脉曲张腔内激光治疗与传统剥脱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25
2015年
目的比较静脉腔内激光治疗(EVLT)和传统剥脱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VVLE)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VVLE患者1 20例,随机分为EVLT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EVLT组采用EVLT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剥脱手术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术后1、2、3年复发率以及术后生活质量进行对比评价。结果术后3个月EVLT组患者生活质量调查表(CIVI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CIVIQ评分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EVLT组患者术后皮下瘀血、感觉麻木、硬结、皮下脂肪液化感染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皮肤灼伤的发生率则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2、3年复发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应用EVLT治疗VVLE手术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较快,远期疗效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苏翔倪海真潘乐门黄景勇虞冠锋
关键词:静脉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远期疗效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抗炎作用机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认知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其对脑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包括假手术组、模型组、G-CSF组,每组15只。采用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复制AD大鼠模型,并给予G-CSF治疗。观察并比较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及脑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环氧化酶-2(COX-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蛋白的表达,采用Real-time PCR检测i NOS、COX-2、TNF-α和IL-1βmRNA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神经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细胞核固缩明显,核仁不清。G-CSF组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核固缩现象均有显著改善。假手术组、模型组、G-CSF组逃避潜伏期分别为(35.68±6.73) s、(57.92±7.35) s及(40.27±8.91) s;目标象限游泳时间分别为54.72%±4.22%、36.73%±3.21%及44.68%±4.01%;穿过平台次数分别为(8.7±2.1)次、(3.9±1.6)次及(6.5±1.7)次;与模型组相比,假手术组、G-CSF组的逃避潜伏期均显著缩短,目标象限游泳时间显著增加,穿过平台次数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模型组、G-CSF组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为0.144±0.033、0.502±0.035及0.473±0.061; pp38 MAPK蛋白水平为0.194±0.021、0.511±0.039及0.266±0.048,与模型组相比,假手术组、G-CSF组NF-κB p65、pp38MAPK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假手术组、G-CSF组i NOS、COX-2、TNF-α和IL-1β的蛋白和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G-CSF具有良好的抑制AD模型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改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作用,其作用可能通过抑制p38MAPK和NF-κB p65的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下调i NOS、COX-2、TNF-α和IL-1β等炎性因子的表达,抑制脑内神经炎症状态而实现。
苏翔张臻杨霖璟裘益辉宋成龙陈娟燕宋水江
关键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阿尔茨海默病P65免疫印迹法
球扩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青少年和成人主动脉缩窄——病例分析和初步经验
主动脉缩窄Aortic Coarctation,CoA是指发生在左锁骨下动脉起始以远、动脉导管或动脉韧带区域的主动脉孤立狭窄。少数病人存在弓部和峡部狭窄。严重的主动脉梗阻导致上半身高血压和下半身低灌注,将会造成心脑血管病...
虞冠锋黄景勇倪海真潘乐门郑祥韬黄崇青苏翔吕和平
文献传递
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内膜增生过程中连接蛋白的变化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通过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的实验,研究连接蛋白在球囊扩张术后颈动脉内膜增生中发挥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未损伤组(NI)和对照组(BI),应用Western blot检测Cx30、Cx37、Cx40和Cx43在术后6h、24h、7d和14d的表达.H&E染色后测量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和管腔面积可显示内膜的形成和内膜增生,同时检测ERK、Akt磷酸化水平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染色.结果在BI大鼠的内膜中检测到的四种连接蛋白中,Cx37表达下调,Cx43表达上调.BI大鼠与NI大鼠相比,p-ERK和p-Akt表达上调(P<0.01).结论球囊损伤诱导的内膜增生过程中,连接蛋白Cx37下调,Cx43上调,其机制可能与ERK和Akt的介导相关.
潘乐门陈帆风苏翔杨法镜
关键词:ERKAKTCX43内膜增生
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症患者中髂静脉压迫的预测价值
2020年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诊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9月我院治疗的下外周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症患者402例,行多普勒超声和顺行静脉造影检查,以静脉造影结果为诊断标准,将402例患者分为髂静脉压迫组和对照组。分析多普勒超声诊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价值。结果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的多普勒超声诊断总灵敏度为73.6%,特异度为93.7%。比较髂静脉压迫组与对照组的超声数据,结果显示几个指标可帮助诊断髂静脉压迫:左髂静脉最狭窄处与狭窄后血流峰速比值>2.000的灵敏度为92.13(84.50~96.80),特异度为95.83(93.0~97.8);右髂静脉与左髂静脉分叉处血流峰速比值>1.500的灵敏度为69.32(58.60~78.70),特异度为80.77(76.00~85.00);Valsalva动作后左股总静脉血流峰速变化比值<2的灵敏度为92.10%,特异度为84.80%,阳性似然比为6.06,阴性似然比为0.09。结论多普勒超声是从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中筛选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的合理方法。
苏翔孙学余裘益辉杨法镜潘乐门郑祥韬
关键词:多普勒超声下肢静脉顺行造影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治疗探讨被引量:1
2013年
对于主动脉夹层的腔内治疗,在有效封堵夹层破口的同时,保证主动脉弓重要分支供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迷走右锁骨下动脉(aberrant right subclavian arteries,ARSA)是一种罕见的主动脉弓血管畸形,在Stanford B型夹层中,由于ARSA开口常靠近主动脉夹层第一裂口,给主动脉夹层的腔内治疗增加了困难。现回顾性分析本院6例合并ARSA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讨论这种伴有血管变异的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治疗特点。
潘乐门黄景勇倪海真郑祥韬苏翔虞冠锋
关键词:B型主动脉夹层迷走右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弓血管畸形血管变异
下肢动脉急性栓塞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与抗菌药物应用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急性栓塞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术后采用抗菌药物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5月-2014年6月接诊的70例下肢动脉急性栓塞患者,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急诊下肢动脉切开取栓术,分析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因素,观察组采用头孢唑林治疗,对照组采用头孢呋辛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感染1例,感染率为2.86%,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例数为3例,感染率为8.57%;共检出病原菌13株,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奇异变形菌,分别占38.46%、30.77%和15.38%;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抗菌药物使用天数、换药次数与切口感染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观察组术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为97.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下肢动脉急性栓塞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感染为主,头孢唑林及头孢呋辛均适用于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且两者疗效相当;完善下肢动脉急性栓塞术的术前准备、医师严格的无菌操作、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是对下肢动脉急性栓塞术后切口感染预防的重要措施。
苏翔潘乐门虞冠峰倪海真黄景勇
关键词:切口感染病原菌抗菌药物
D二聚体测定及肠壁厚度测量筛查肠系膜上静脉血栓致肠坏死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 探讨急诊血液化验及肠壁厚度测量对肠系膜上静脉血栓致肠坏死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13年6月19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肠坏死组10例,肠淤血组9例.比较2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 isoenzyme of creatine kinase,CK-MB)、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测量2组CT横断面肠壁最厚处的厚度.结果 肠坏死组血浆D二聚体(3.27 ~ 20.00) μg/ml,中位值(19.85) μg/ml,肠淤血组血浆D二聚体(0.49~ 13.90) μg/ml,中位值(5.55) μg/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D二聚体> 10 μg/ml为截点,对诊断肠系膜上静脉血栓致肠坏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89%,87.5%,73%.肠坏死组肠壁厚度为(8.35~15.45) mm,中位值(10.48) mm,肠淤血组肠壁厚度为(1.29~8.70) mm,中位值(1.43) 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小肠壁厚度>8 mm为截点,对诊断肠系膜上静脉血栓致肠坏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89%,90.9%,100%.结论 D二聚体浓度及肠壁厚度对肠系膜上静脉血栓致肠坏死具有重要预测价值.
吕和平倪海真沈传利黄景勇潘乐门苏翔黄崇青虞冠锋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肠系膜静脉D二聚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