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文娟

作品数:44 被引量:183H指数:7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痤疮
  • 8篇皮肤
  • 5篇慢性
  • 4篇皮肤病
  • 4篇细胞
  • 4篇基因
  • 4篇肺栓塞
  • 4篇佛司可林
  • 3篇炎症
  • 3篇云南汉族
  • 3篇重型
  • 3篇阻塞性
  • 3篇慢性阻塞性
  • 3篇教学
  • 3篇汉族
  • 2篇短期预后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多形
  • 2篇多形性

机构

  • 44篇昆明医科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空军总医院
  • 1篇昆明市第一人...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大理大学
  • 1篇昆明贝泰妮生...

作者

  • 44篇吴文娟
  • 26篇何黎
  • 8篇张涛
  • 8篇雷雯
  • 7篇涂颖
  • 6篇董昭兴
  • 5篇郑琪
  • 5篇农祥
  • 5篇起珏
  • 5篇刘彤云
  • 5篇王颖
  • 4篇邹澄
  • 4篇徐丹
  • 4篇李振坤
  • 4篇孙东杰
  • 4篇杨为民
  • 4篇陈晨
  • 4篇李鲜
  • 4篇翁稚颖
  • 3篇刘海洋

传媒

  • 9篇皮肤病与性病
  • 6篇昆明医科大学...
  • 5篇中华皮肤科杂...
  • 5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上海医学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云南医药
  • 1篇中药材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2013全国...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7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6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皮脂腺细胞体外培养及其在临床研究的应用进展被引量:2
2017年
皮脂腺是皮肤的重要附属器官,其功能的异常与痤疮及其他皮脂腺相关疾病密切相关.人皮脂腺细胞体外培养模型的建立为研究皮脂腺功能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目前已经建立了永生化人皮脂腺细胞系:SZ95细胞、SEB-1细胞和Seb-E6E7细胞,并已成为研究皮脂腺功能和活性调节以及痤疮和其他皮脂腺相关疾病发病机制和治疗的工具.对人皮脂腺细胞体外培养实验方法的各个阶段、永生化人皮脂腺细胞系的建立及其在临床研究方面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邓珍君张丽吴文娟何黎吕乐春
关键词:体外细胞培养痤疮
云南汉族痤疮与CYP11B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CYP11B1基因多态性与痤疮发病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SNaPshot法对云南汉族403例痤疮患者(包括轻型痤疮166例、重型痤疮237例)和207例健康对照CYPl181基因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4736312和rs4534位点进行分型,ABI3730XL扫描分型结果。结果rs4736312位点:男性轻型痤疮组AA、AC和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0.6%、79.4%,重型痤疮组为1.8%、26.8%、71.4%,男性健康对照组为7.6%、34.8%、57.6%。A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在男性痤疮组与健康对照组间、男性轻型痤疮与健康对照组间以及男性重型痤疮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O.05、〈0.05),而女性痤疮组、女性轻型痤疮组、女性重型痤疮组A、G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s4534位点:男性、女性两组别的痤疮组、轻型痤疮组及重型痤疮组的AA、AG、GG基因型频率分布和A、G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各自健康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P11B1基因中rs4736312位点与云南汉族男性痤疮发病相关,而rs4534位点与云南汉族痤疮的发病无相关。
杨婷何黎李玉明吴文娟涂颖杨智杨小燕起珏
关键词:痤疮寻常多态性单核苷酸
泛发型环状肉芽肿
2015年
1病历资料患者,男,70岁,因“全身反复红斑、丘疹、斑丘疹伴痒10月余”入院。10月前暴晒后于双手及前臂出现环形丘疹、斑丘疹,自觉瘙痒,当地医院诊断为“光化性皮炎”,给予“地氯雷他定片”等治疗无明显好转。皮损逐渐增多并蔓延至上臂,躯干及下肢。至外院治疗,诊断为“环状肉芽肿”.
郑琪吴文娟赵维佳何黎
关键词:环状肉芽肿泛发型地氯雷他定片医院诊断斑丘疹病历资料
高原光损伤性皮肤病样本库的建立,管理及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随着转化医学的兴起与发展,对生物样本资源的迫切需求与日俱增。面对随之而来的大量临床样本,如何规范系统的管理,保证样本质量,使之更好的应用于临床成为了首要解决的问题。生物样本库管理软件的兴起,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联合全国数十家医院建立了国内首个高原光损伤性皮肤病样本库。运用生物样本库管理软件对样本进行更加规范有效的管理,使临床病人血液样本的管理和使用更加规范,提高了样本的质量。为后续的基础科研及转化医学研究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并依靠高原光损伤性皮肤病样本库所提供的样本开展了多项转化医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冯家祺何黎刘玮李利郭美华吕乐春吴文娟徐丹涂颖
关键词:生物样本库
39例皮肤黑素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探索皮肤黑素瘤的临床和组织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2015)年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确诊的39例皮肤恶性黑素瘤临床特点及组织病理学特点,并进行Clark(1969)分级。结果 39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男性患者15例(38.5%),女性24例(61.5%);发病年龄在(17-84)岁之间,平均年龄(58.5±12.5)岁;发病部位肢端31例(79.5%),面部6例(15.3%),背部及左膝关节各1例(2.6%);出现溃疡者17例(43.6%),无溃疡者22例(56.4%);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病例数31例,占统计病例79.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S-100(+)27例(69.23%),HMB-45(+)28例(71.79%),Melanin-A(27)例(69.23%),Ki-67(+)24例(61.54%)。结论 皮肤黑素瘤发病年龄以中老年为主,肢端部位好发,斑疹侵袭深度为II级及以下,斑块、结节及溃疡侵袭深度为III级及以上。
李凌佳张莉刘彤云谢玉燕吴文娟何黎
关键词:皮肤黑素瘤组织病理学
去乙酰佛司可林在制备预防和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学物质‑‑去乙酰佛司可林(DFSK)作为AC8亚型酶的激动剂,在预防和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用途。DFSK是从药用植物毛喉鞘蕊花中分离到的二萜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成药性质以及较强...
杨为民肖创邹澄程莎翁稚颖孙士波吴文娟邓雨琴高媛黄丽李瑞周金娜李鲜陈晨
3012例重型痤疮治疗现状分析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分析重型痤疮治疗现状,为提高重型痤疮疗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抽样调查法,对首次就诊于全国35家医院皮肤科的3 012例重型痤疮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对痤疮的认知情况、既往干预措施及接受药物治疗情况等。结果 3 012例重型痤疮患者中,76.6%认为痤疮是一种疾病,但仅35.2%早期到医院就诊,其他干预措施包括自行挤压皮损、外涂药物/化妆品、钦凉茶/使用民间秘方、美容院治疗、使用遮盖性化妆品。2 388例(79.3%)患者接受过口服药物治疗,包括1 161例(48.6%)口服过抗生素,其中罗红霉素占33.9%,其他抗生素占14.9%,55.5%的患者连续口服药物时间≤4周。2 081例(69.1%)患者用过外用药物,其中糖皮质激素占4.3%,其他外用制剂占21.0%;外用药物常导致不良反应如红斑512例(24.6%),脱屑683例(32.8%),结痂73例(3.5%),敏感性皮肤281例(13.5%)。结论重型痤疮是一种需要系统治疗的疾病,但早期就诊率较低;治疗存在药物选择缺乏靶点、外用药物不良反应明显、疗程不足的问题,应提高早期就诊率,为患者提供安全、有针对性、足够疗程的综合治疗。
起珏郑琪吴文娟何黎
关键词:抗菌药
基于通路分析的重型痤疮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与重型痤疮相关的基因通路。方法使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的芯片数据,包括1056例重型痤疮患者和1056例健康对照标本,每个标本检测900015个SNP位点。对重型痤疮进行基因通路(KEGG数据库定义)分析。采用超几何分布检验计算每条通路与重型痤疮的关系,使用错误发现率(FDR)对得到的结果进行多重检验校正,校正后P〈0.05视为通路与重型痤疮相关。结果统计分析发现12条基因与重度痤疮相关(P〈0.001),包括TMPRSSllE、DDB2、RICl、CLLUlOS、IL3、PLA2G4B、SLCl6A14、SOXl7、FAHD2A、ENTPD7、MRPL50、TXLNB。通路分析发现,5条通路与重型痤疮相关(校正后P〈0.05),包括催乳素信号通路、丙型肝炎、肾细胞癌、高亲和力IgE受体信号通路、酪氨酸代谢。结论本研究发现5条通路与重型痤疮相关,分别涉及人体的内分泌、免疫、代谢等过程。
杨健康冯家祺张平曹光琼何黎吴文娟
关键词:寻常痤疮全基因组关联研究通路分析
重楼总皂苷及不同皂苷成分对痤疮相关病原菌抑菌效果的评价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研究重楼总皂苷及不同重楼皂苷成分Ⅰ,Ⅱ,Ⅲ,Ⅴ,Ⅵ,Ⅶ,H对痤疮相关病原菌(痤疮丙酸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方法通过液体微量稀释法检测重楼总皂苷及不同皂苷成分对痤疮相关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重楼总皂苷对痤疮丙酸杆菌NCTC737,ATCC6919,表皮葡萄球菌ATCC12228,金葡菌ATCC6538的MIC分别为2.5,5.0,5.0,1.25mg/m L;重楼皂苷Ⅰ,Ⅱ,Ⅲ,Ⅴ,Ⅵ,Ⅶ,H对痤疮丙酸杆菌NCTC737的MIC分别为0.6,1.2,2.5,5.0,2.5,2.5,10.0mg/mL;对表皮葡萄球菌ATCC12228的MIC分别为1.2,1.2,5.0,5.0,2.5,2.5,10.0mg/mL;对金葡菌ATCC6538的MIC分别为0.6,0.6,2.5,5.0,2.5,2.5,10.0mg/mL。结论重楼总皂苷具有较好抑制痤疮相关病原菌的作用;重楼皂苷Ⅰ,Ⅱ,Ⅵ,Ⅶ在体外对痤疮发病相关菌具有明确的抑制作用,其中重楼皂苷Ⅰ的抑菌作用最强。
王奇飒孙东杰何黎徐丹吴文娟李谦刘海洋杜艳
关键词:重楼皂苷痤疮痤疮丙酸杆菌最小抑菌浓度
UVA联合UVB照射对原代人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95%长波紫外线(UVA)联合5%中波紫外线(UVB)照射对原代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HEK)增殖的影响,为构建13光对人工皮肤光损伤模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总剂量分别为0、2.5、5、10、20、30、40、60J/cm^2的紫外线(含95%UVA和5%UVB),分别照射体外培养的HEK,继续培养24h后,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用SPSS软件计算引起HEK半数损伤时的紫外线照射剂量。结果8种剂量紫外线照射后,HEK相对抑制率分别为0、1.03%、6.60%、17.28%、31.28%、49.59%、59.67%、70.99%,当总照射剂量≥10J/cm^2时,HEK相对抑制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11,P〈0.05);HEK相对抑制率为50%时的紫外线照射总剂量为31.31J/cm^2。结论随着紫外线照射剂量的加大,HEK增殖活力降低,31.31J/cm^2为HEK半数死亡的照射剂量。
张丽吴文娟起珏涂颖顾华何黎
关键词:角质形成细胞增殖UVB照射UVA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波紫外线SPSS软件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