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慧

作品数:14 被引量:49H指数:5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7篇压疮
  • 5篇乳腺
  • 5篇乳腺癌
  • 5篇腺癌
  • 4篇细胞
  • 3篇应激
  • 3篇肿瘤
  • 2篇蛋白
  • 2篇氧化应激
  • 2篇氧化应激损伤
  • 2篇应激损伤
  • 2篇乳腺癌术
  • 2篇乳腺癌术后
  • 2篇乳腺肿
  • 2篇乳腺肿瘤
  • 2篇术后
  • 2篇皮肤
  • 2篇细胞生长
  • 2篇细胞生长因子
  • 2篇纤维细胞

机构

  • 14篇温州医科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交通大学
  • 1篇宁波市医疗中...
  • 1篇温州医学院生...

作者

  • 14篇王晓慧
  • 6篇潘莹莹
  • 6篇姜丽萍
  • 6篇谢浩煌
  • 5篇郭贵龙
  • 4篇张宏宇
  • 4篇肖健
  • 1篇鲁祥和
  • 1篇李校堃
  • 1篇张玮
  • 1篇徐洁
  • 1篇吴秀玲

传媒

  • 2篇中国应用生理...
  • 2篇中华烧伤杂志
  • 2篇护理学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长治医学院学...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中华乳腺病杂...
  • 1篇中国临床新医...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压疮深部组织损伤动物模型的构建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构建大鼠深部组织损伤模型,观察和评价该模型的病理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1个正常组和4个实验组,利用磁片循环压迫的方法,对4个实验组大鼠建立压疮深部组织损伤的动物模型,并从整体、组织和生化3个层次对压疮深部组织溃疡进行观察。结果正常组皮肤及肌肉组织肉眼及镜下观察结构完整;实验组受压组织初期出现轻度凹陷、水肿,但表面皮肤尚完整,随着时间延长,至第7天起逐渐出现少许破溃现象;进一步的病理切片观察显示皮肤、皮下、肌肉组织全层受损,各组均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复层鳞状上皮变薄,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层次欠佳,肌纤维广泛变性,横纹结构逐渐消失;镜下观察受压早期,第0天肌肉组织即已受损,且据第14天组的观察发现肌肉组织后期修复较皮肤缓慢;Tunel染色检测皮肤及肌肉组织凋亡情况,各实验组(第0、4、7、14天)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利用磁片循环压迫的方法构建的压疮深部组织损伤动物模型具有组织坏死、炎症细胞聚集、细胞凋亡等特征,其病理变化符合压疮临床病理特点,且成模时间短,可控性强,是一种理想的用于研究压疮机制的动物模型。
谢浩煌潘莹莹王晓慧毛挺挺姜丽萍
关键词:压疮缺血再灌注
乳腺癌伴头皮转移一例及文献复习
2021年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腋窝淋巴结,远处转移部位依次是骨、肺、肝和脑。即便是隐匿性乳腺癌,其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也是腋窝,头皮转移尚属罕见。以往有文献报道,晚期乳腺癌出现全身广泛转移时,可出现头皮转移[1]。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了1例乳腺癌伴头皮转移患者,现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的有完整临床资料的同类病例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乳腺癌头皮转移的认识。
王晓慧顾俊炜吴秀玲鲁祥和郭贵龙
关键词:乳腺肿瘤头皮
肿瘤坏死因子α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胶原在大鼠压疮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观察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胶原在大鼠压疮局部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压疮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受压3d组、受压5d组、受压7d组、受压9d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后4组大鼠应用缺血一再灌注磁片循环压迫的方式,在大鼠两侧后肢股薄肌处建立深部组织损伤模型(受压3d组)和压疮模型(另3组)。受压3d组大鼠仅受压3个循环;受压5d组、受压7d组、受压9d组大鼠在受压3个循环后,划破受压皮肤,后继续分别施压至5、7、9个循环。受压3d组大鼠于受压3d后(正常对照组大鼠于相同时间点),另3组大鼠分别于受压5、7、9d后,切取两侧后肢股薄肌中心部位处的皮肤组织。HE染色观察皮肤组织形态,Masson染色观察胶原纤维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Ⅳ型胶原、MMP-2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TNF-α、磷酸化NF—κB表达。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结果(1)正常对照组大鼠皮肤组织为复层鳞状上皮,皮肤结构清晰,无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受压3d组大鼠上皮层次清晰,Fh较多,炎性细胞开始浸润;受压5d组、受压7d组、受压9d组大鼠随着受压时间延长,表皮增厚,Fb数量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增强。(2)正常对照组大鼠皮肤组织中胶原纤维排列整齐,含量丰富。受压3d组大鼠皮肤组织中胶原纤维排列有序,表达量仍较高,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近(P〉0.05)。受压5d组、受压7d组大鼠皮肤组织中胶原纤维排列紊乱,表达量逐渐减少,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小于0.01);受压9d组大鼠皮肤组织中胶原纤维表达量较受压7d组少量增加,但仍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3)正常对照组、受压3d组、受压5d组、受压7d组、受压9d组大鼠皮肤组织中Ⅳ型胶原�
王晓慧毛挺挺潘莹莹谢浩煌张宏宇肖健姜丽萍
关键词:压力性溃疡肿瘤坏死因子A基质金属蛋白酶2
血管再生在Ⅲ期压疮中的作用及外源性bFGF保护作用
第一部分:血管生成相关蛋白在Ⅲ期压疮形成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建立Ⅲ期压疮动物模型,观察HIF-1α、VEGF、KDR蛋白在Ⅲ期压疮形成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探讨HIF-1α介导的血管再生障碍在Ⅲ期压疮形成中的作用。  方...
王晓慧
关键词:压疮形成血管生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文献传递
乳腺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危险因素的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包括乳房全切术和保乳术)局部-区域复发(LRR)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45例乳腺癌局部-区域复发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通过以患者首次手术时间和年龄配对的方式(1∶3)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2组之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条件Logistic二项回归模型用于分析与LRR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腋窝转移淋巴结数目越多、肿块>2 cm、ER(-)、PR(-)、TNMⅢ期、病理分级G3的乳腺癌患者复发率更高(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腋窝阳性淋巴结数目是影响患者LRR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腋窝转移淋巴结数目较多、肿块越大、较高的组织学分级及较晚的TNM分期的乳腺癌患者LRR率明显较高(P<0.05)。结论:腋窝阳性淋巴结数目是影响乳腺癌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病理因素评估为中-高危患者建议积极给予局部联合全身治疗。
王晓慧史豪顾俊炜郭贵龙
关键词:乳腺癌局部复发
长链非编码RNA-FOXF1相邻非编码RNA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对阿霉素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FOXF1相邻非编码RNA(FENDRR)在乳腺癌癌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的表达,探讨FENDRR对乳腺癌患者无复发生存率(RFS)的影响,并分析其对乳腺癌阿霉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收集温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乳外科20例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的新鲜正常乳腺组织和癌组织样本,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明确FENDRR的表达量,并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在线KM分析网站中,分析乳腺癌中的FENDRR的表达水平对患者RFS的影响;小干扰RNA (siRNAs)下调FENDRR后,SRB法检测MCF-7对阿霉素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并采用Real-time PCR检测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在乳腺癌患者癌组织的FENDRR的表达显著低于乳腺正常组织(1.00 ±0.13比2.50±0.34,t=4.528,P<0.01);FENDRR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在总人群、管腔A型、管腔B型、基底型和接受系统性治疗人群中的RFS显著高于低表达人群[P<0.01、<0.01、<0.05、<0.05、<0.01,风险比(HR)=0.67(0.57 ~0.79)、0.60(0.47 ~0.78)、0.70(0.51~0.96)、0.65(0.47~0.91)、0.61(0.49~0.76)];MCF-7在FENDRR下调后,对阿霉素的敏感性显著下降(IC50=17.40 μmol/L比36.63、38.00 μmol/L);出现耐药的机制与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B1(ABCB1)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ABCC1)的上调有关.结论 FENDRR在乳腺癌癌组织中显著低表达,其高表达提示RFS较好,FENDRR和乳腺癌药物敏感性明显相关.
张玮沈艳艳王晓慧郭贵龙
关键词:乳腺癌长链非编码RNA耐药
莪术油洗涤护肤系列品
本发明属于药用植物型洗涤护肤品。提出的莪术洗涤护肤系列品,是以莪术油作为主要成分或添加成分制得。以莪术油为主要成分加入适量防腐剂制成纯莪术洗涤护肤品。莪术油作为添加成分,主要起消毒杀菌的作用,其与表面活性剂复配,起洗涤护...
王晓慧李校堃安风梁广徐龙姚崇舜
文献传递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影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新辅助化疗疗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4~2018-10于该院行新辅助化疗的7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获得病理完全缓解(pCR)情况分为pCR组(n=13)和非pCR组(n=65);以临床有效获得情况分为CR+PR组(n=49)和非CR+PR组(n=29),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新辅助化疗获得pCR及临床有效的影响因素。结果78例患者中,pCR的患者13例,pCR率为16.7%;临床有效49例,临床有效率为62.8%。pCR组在肿瘤直径≤5 cm、Ki-67>30%和非Luminal型的人数比例大于非pC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5 cm、淋巴结状况为阳性者是患者获得pCR的不利因素,而非Luminal型是患者更易获得pCR的积极因素(P<0.05)。另外,CR+PR组在化疗周期≥6、Ki-67>30%和非Luminal型的人数比例大于非CR+P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在化疗方案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患者获得临床有效的影响因素。结论分子分型、肿瘤直径大小以及淋巴结情况是影响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获得pCR的影响因素,在治疗前应对这些指标进行评估。选用含紫杉类化疗方案、化疗周期长(6个周期及以上)及Ki-67表达>30%的患者更易达到临床有效。
史豪王晓慧顾俊炜郭贵龙
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对大鼠成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下调氧自由基水平在大鼠成肌细胞氧化应激中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对数生长期大鼠成肌细胞,随机分为四组(n=6):正常对照组(control),单纯bFGF组(bFGF),氧化应激组(H_2O_2),干预组(bFGF+H_2O_2)。氧化应激组采用含100μmol/L H_2O_2的培养基继续孵育4 h。免疫组化检测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阳性沉积颗粒;免疫荧光观察活性氧自由基(ROS)水平、Bcl-2、B淋巴细胞瘤-2基因相关X蛋白(Bax)及细胞色素C(Cyt.C)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yt.C、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氧化应激组成肌细胞Bcl-2表达降低,ROS、Cyt.C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氧化应激组比较,bFGF干预后的成肌细胞Bcl-2表达增加,ROS及Cyt.C表达减少(P<0.05)。结论:bFGF对成肌细胞氧化应激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bFGF下调氧自由基水平、Bcl-2蛋白增加、Cyt.C表达减少有关。
毛挺挺方红波王晓慧潘莹莹谢浩煌张宏宇肖健姜丽萍
关键词:氧化应激大鼠成肌细胞BFGF
大鼠骨骼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构建体外压疮深部组织细胞氧化应激模型,为进一步在细胞层面探讨压疮深部组织损伤机制建立基础。方法将对数生长期大鼠骨骼肌细胞分为对照组及5个实验组,对照组行常规培养,5个实验组分别采用50、100、150、200、250μmol/L过氧化氢处理1~4h后分别检测四氮甲基唑蓝(MTT)、乳酸脱氧酶(LDH)指标并观察骨骼肌细胞Hoechst染色及形态学变化。结果对照组1~4h细胞存活100%,MTT、LDH指标及组织形态无明显变化。5个实验组2h时除50μmol/L组外,均呈现明显损伤变化;至4h,大鼠骨骼肌细胞存活率为20%~75%;显微镜下观察大鼠骨骼肌细胞随氧化应激程度加重而缩收,细胞间隙增大;Hoechst细胞荧光染色显示100μmol/L过氧化氢作用4h已有较多肌细胞趋向凋亡;细胞LDH释放率约为对照组的1.5倍。结论大鼠骨骼肌细胞随氧化应激程度加重,趋向凋亡;经100μmol/L过氧化氢作用4h的骨骼肌细胞可作为研究压疮深部组织细胞氧化应激的体外模型。
毛挺挺王晓慧谢浩煌潘莹莹姜丽萍
关键词:骨骼肌成肌细胞压疮过氧化氢氧化应激细胞模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