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文文

作品数:8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豆状核
  • 3篇豆状核变性
  • 3篇肝豆状核
  • 3篇肝豆状核变性
  • 3篇WILSON...
  • 2篇发病
  • 2篇发病机制
  • 1篇豆汤
  • 1篇早期肾损伤
  • 1篇证论治
  • 1篇止痉
  • 1篇肾损
  • 1篇肾损伤
  • 1篇湿热
  • 1篇湿热内蕴
  • 1篇湿热内蕴证
  • 1篇帕金森
  • 1篇帕金森病
  • 1篇帕金森病患者
  • 1篇中药

机构

  • 8篇安徽中医药大...
  • 3篇安徽中医药大...

作者

  • 8篇杨文明
  • 8篇董文文
  • 4篇董婷
  • 4篇汪瀚
  • 3篇汪美霞
  • 2篇王晓旸
  • 2篇刘丹青
  • 2篇黄鹏
  • 1篇李祥
  • 1篇韩辉
  • 1篇陶庄

传媒

  • 3篇中医药临床杂...
  • 1篇贵州医药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脑卒中后癫痫的研究概况被引量:7
2015年
随着现代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发病率也呈增高趋势[1]。卒中后癫痫临床治疗难度较大,增加了患者的致残和致死风险,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因此,深入探讨脑卒中与继发性癫痫之间的关系意义重大。脑卒中后癫痫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分类脑卒中后癫痫是指在脑卒中前无癫痫发作史,但在脑卒中后一定时间内出现症状性癫痫,并且排除其他病因,通过脑电图检测可明确诊断[2]。国内外研究显示,脑卒中后癫痫的总发生率为10%~14%[3]。
刘丹青杨文明董文文韩辉
关键词:脑卒中癫痫
应用Stroop色词测试研究抗震止痉胶囊对帕金森病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观察抗震止痉胶囊对帕金森病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抗震止痉胶囊治疗组30例和多巴胺替代治疗对照组35例,2组在年龄、受教育程度、MMSE评分及病程上相匹配,治疗8周,应用Stroop色词测试评估2组治疗前后执行功能情况。结果:2组治疗8周后Stroop测试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抗震止痉胶囊组Stroop测试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结论:抗震止痉胶囊可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执行功能。
董文文杨文明汪瀚汪美霞董婷王晓旸
关键词:帕金森病抗震止痉胶囊
脑保护治疗在肝豆状核变性临床治疗中的地位被引量:2
2017年
肝豆状核变性是由于ATP7B基因突变引起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是神经遗传病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临床治疗中多重视肝脏保护,而忽视了对大脑的保护。由于大脑是铜最易损害的器官,铜在脑组织内沉积,引起以锥体外系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状,因此脑保护治疗是肝豆状核变性一个重要的治疗原则。
刘睿杨文明董文文胡雅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脑保护中药西药
加味肝豆汤治疗Wilson病湿热内蕴证早期肾损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观察和分析加味肝豆汤治疗Wilson病湿热内蕴证早期肾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0例早期肾损伤的Wilson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二巯基丙磺酸、谷胱甘肽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用药同时给予清热解毒、通腑利尿之中药加味肝豆汤口服;对照组使用谷胱甘肽、二巯丙磺酸钠保肝驱铜基础治疗。两组患者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疗后4周,分别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mAlb/Cr)、尿五蛋白(UIgG、UTRF、UALB、Uα_1M、Uβ_2M),分析及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状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cys-C、RBP、尿五蛋白较治疗前下降(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的cysC、RBP、尿微量白蛋白、Uα_1M、Uβ_2M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味肝豆汤对湿热内蕴型并发早期肾损伤Wilson病患者具有一定疗效。
汪美霞陶庄李祥董文文杨文明
关键词:WILSON病湿热内蕴证早期肾损伤
Wilson病与认知障碍
Wilson病于1912年由一位美国出生的英国神经病学家首次报道.他描述一种疾病出现神经功能障碍,与此同时伴有进展性加重的肝硬化,这也就是后来所知晓的肝豆状核变性,为了纪念他报道这个疾病,故以Wilson的名字来命名肝豆...
董婷杨文明汪瀚董文文黄鹏
关键词:WILSON病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中医分型辨证论治
应用注意网络测试研究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注意损害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研究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注意网络受损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9年6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30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及与之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30例健康对照,应用注意网络测试分别检查肝豆状核变性组及健康对照组的警觉网络效率值、定向网络效率值、执行控制网络效率值、正确率及总平均反应时。结果肝豆状核变性组警觉网络效率值为(21.53±8.98)ms、定向网络效率值为(30.50±10.11)ms、执行控制网络效率值为(104.03±18.96)ms、总平均反应时为(601.63±75.96)ms、总正确率为(97.43±2.57)%,健康对照组警觉网络效率值为(37.17±10.70)ms、定向网络效率值为(32.57±9.58)ms、执行控制网络效率值为(101.43±16.14)ms、总平均反应时为(540.03±49.54)ms、总正确率为(98.07±1.57)%。肝豆状核变性组警觉网络效率值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豆状核变性组总平均反应时长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豆状核变性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定向及执行控制网络效率值、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有注意网络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警觉网络受损,定向网络及执行控制网络无明显异常。
董文文杨文明董婷汪瀚汪美霞王晓旸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注意网络
Wilson病与认知障碍
Wilson病历史迁延Wilson病于1912年由一位美国出生的英国神经病学家首次报道.他描述一种疾病出现神经功能障碍,与此同时伴有进展性加重的肝硬化,这也就是后来所知晓的肝豆状核变性,为了纪念他报道这个疾病,故以Wil...
董婷杨文明汪瀚董文文黄鹏
关键词:WILSON病发病机制
肝豆状核变性合并精神障碍研究述要被引量:1
2014年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是由基因突变引起铜代谢障碍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因英国学者Kinnear Wilson于1912年首次对其系统描述而又名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是目前少数可治疗的遗传性疾病之一。因铜代谢障碍导致铜在多脏器沉积是WD临床表现的基础。铜主要沉积在脑、肝、肾、角膜等部位[2],临床表现以锥体外系及肝损害症状为主,但不限于此。
董文文杨文明刘丹青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