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菲

作品数:12 被引量:81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慢性
  • 3篇衰竭
  • 3篇慢性肝
  • 3篇肝癌
  • 3篇肝功
  • 3篇肝功能
  • 3篇肝衰
  • 3篇肝衰竭
  • 3篇肝炎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预后
  • 2篇原发性
  • 2篇人工肝
  • 2篇肿瘤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癌
  • 2篇消融
  • 2篇慢性肝衰竭
  • 2篇功率

机构

  • 12篇天津市第二人...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作者

  • 12篇李菲
  • 6篇宋立文
  • 4篇刘欢
  • 3篇曹武奎
  • 3篇刘建勇
  • 2篇杨积明
  • 2篇陈鹏
  • 2篇程晓静
  • 2篇陆伟
  • 2篇周永和
  • 2篇李谦
  • 2篇张宁宁
  • 2篇韩雪
  • 1篇宓余强
  • 1篇卢诚震
  • 1篇衡明莉
  • 1篇王泓午
  • 1篇孙云红
  • 1篇田方圆
  • 1篇张弘

传媒

  • 3篇临床肝胆病杂...
  • 3篇天津医药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功率微波消融治疗肝癌临床疗效及其复发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6
2015年
目的比较大功率微波消融治疗小肝癌和大肝癌的疗效,分析大功率微波治疗肝癌的安全性及与术后肿瘤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对45例未行其它治疗的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共60个肿瘤病灶行80~100 W大功率和(2450±10)MHz微波频率消融治疗,肿瘤直径范围为3~8 cm,肿瘤直径3~5 cm(小肝癌46个)和肿瘤直径5~8 cm(大肝癌14个)。比较消融治疗后两组肿瘤完全消融率,分析影响大功率微波消融治疗后复发、并发症发生和疗效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在微波消融后1个月行超声造影、增强CT或MRI检查,发现小肝癌组一次性完全灭活率为82.6%(38/46),显著高于大肝癌组的64.3%(9/14,P=0.037);小肝癌组和大肝癌组二次完全灭活率分别为100.0%(46/46)和85.7%(12/14,P〉0.05);术后4例患者发生右侧少量胸腔积液;大功率微波消融术后局部复发率为22.2%(10/45);1 a和2 a生存率分别为95.6%(43/45)和86.7(39/4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复发与肿瘤病灶临近危险区域(P=0.017)、血清HBV DNA阳性(P=0.027)、病灶数目(P=0.022)和术前AFP水平(P=0.025)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HBV DNA阳性(P=0.031)和肿瘤病灶临近危险区域(P=0.039)为原发性肝癌在微波消融治疗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大功率微波对于小肝癌完全消融率高于大肝癌,是安全的、高效的;推测乙型肝炎病毒载量与肿瘤病灶临近危险区域是大功率微波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张宁宁程晓静刘建勇周永和李菲陆伟
关键词:肝癌微波消融大功率复发
甲状腺功能减退对慢性肝病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正常生理状态下,肝脏在甲状腺激素的代谢、降解和排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当肝脏发生病变时,甲状腺功能减退现象明显增加,且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及体征。归纳了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肝病及其不同发病阶段患者甲状腺功能水平的变化,发现甲状腺激素水平的下降对预测慢性肝病发生风险、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研究认为部分慢性肝病患者可通过甲状腺功能的调节,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病情、改善预后的治疗效果。此外,由于甲状腺代谢异常所引发的一系列基因失调或功能紊乱有可能成为部分慢性肝病新的治疗靶点,结论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刘欢陈鹏李菲
关键词:肝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激素类
终末期肝病评分模型在评价慢性肝衰竭人工肝治疗效果中的应用
<正>目的比较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MELD-Na模型、iMELD模型评分系统对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在人工肝治疗3个月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2月~2012年12月住院的乙肝后慢性肝衰竭患者159例,...
宋立文李谦刘欢李菲曹武奎杨积明
文献传递
大功率微波与射频消融治疗较大肝癌的近期疗效研究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探讨大功率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与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较大肝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及术后复发转移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01例未行其他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45例(病灶数n=60)行大功率MWA治疗(80~100 W),56例(病灶数n=68)行RFA治疗。肿瘤直径范围为3~8cm,依据肿瘤直径分为两组:肿瘤直径3~<5 cm组及肿瘤直径≥5 cm组。消融后1月行超声造影、增强CT或MRI检查。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肿瘤完全坏死率、局部复发率、并发症、生存情况,随访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疗效并分析肝癌复发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大功率MWA与RFA对于3~<5 cm病灶1次完全坏死率分别为82.6%(38/46)、80.0%(40/50);2次完全坏死率分别为100.0%(46/46)、98.0%(49/50)。MWA与RFA对于≥5cm病灶1次完全坏死率分别为64.3%(9/14)、33.3%(6/18);2次完全坏死率分别为85.7%(12/14)、50.0%(9/18)。MWA与RFA组术后2年总复发率分别为40.0%(18/45)、42.9%(24/56)。MWA与RFA组术后1、2年生存率分别为95.6%(43/45)、86.7%(39/45)及94.6%(53/56)、89.3%(50/56)。两组患者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2)。单因素分析示术后复发转移与肿瘤个数(P=0.025)、术前AFP值(P=0.031)、乙肝HBV-DNA载量(P=0.035)及肿瘤病灶邻近危险区域(P=0.001)有关。多因素分析提示,乙肝HBV-DNA载量(P=0.023)与肿瘤病灶邻近危险区域(P=0.001)是肝癌消融治疗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WA治疗较大肝癌的完全坏死率比RFA高,局部复发率比RFA低。肿瘤个数、术前AFP值、患者HBV-DNA病毒载量以及肿瘤病灶邻近危险区域都是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其中后两者是独立危险因素。
张宁宁程晓静刘建勇周永和李菲陆伟
关键词:肝肿瘤消融技术
原发性肝细胞癌微创联合治疗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我国是乙肝大国,在此基础上也是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 ular carcinoma,HCC)高发区,中国每年新增肝癌患者和肝癌导致死亡占全世界的54豫左右。2012年最新公布的《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提示,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居第四位,病死率继续居第二位。据统计仅约20%的患者适合手术[1],手术后5年生存率为31~56%[2]。我国肝癌患者多在肝炎、肝硬化基础上,病情进展而来,起病隐匿,确诊时患者大部分已达中晚期,无法进行手术治疗。因而肝动脉灌注化疗(TAI)、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射频消融(RFA)、微波消融(MWA)、冷冻治疗(Cryoablation)、高功率超声聚焦消融(HIFU)以及无水乙醇注射治疗(PEI)等[3]微创治疗在肝癌治疗领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微创治疗技术的进展,为提高肝癌患者生存率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各种微创技术的联合治疗逐渐被大家接受。
宋立文韩雪李菲
关键词:原发性肝细胞癌肝动脉化疗栓塞肝动脉灌注化疗术后不良反应肿瘤登记冷冻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肾功能早期损害的横断面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肾功能早期损害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就诊于我院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且未经系统治疗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应用简化肾脏病饮食调整工作组(MDRD)方程和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合作工作组(CKD-EPI)方程计算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肾小球滤过率(e GFR)。并对影响e GFR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简化MDRD方程和CKD-EPI方程计算e GFR(M-e GFR、C-e GFR),52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分别有88例(16.67%)和62例(11.74%)出现e GFR下降,较114例健康对照者中10例(8.77%)和6例(5.26%)的下降率高(χ2分别为4.518和4.156,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年龄、乙肝表面抗原(HBs Ag)和体质指数均是M-e GFR的影响因素;年龄、HBs Ag、性别和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是C-e GFR的影响因素;而患者的乙肝病毒载量(HBV-DNA)及乙肝e抗原(HBe Ag)均不是M-e GFR或C-e GFR的影响因素。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并发一定程度的肾功能早期损害,年龄和HBs Ag水平是主要影响其肾功能的因素,临床上应注意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肾功能进行监测。
韩雪李菲宋立文刘建勇宓余强
关键词:肾小球滤过率
肝癌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中晚期的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肝癌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中晚期的效果。方法入组对象选自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本院诊治的原发性肝癌中晚期患者48例,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化疗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肝癌介入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缓解率为70.8%,对照组缓解率为37.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经过不同治疗,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改善更加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肝癌介入方案治疗原发性肝癌晚期患者,效果确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肝脏功能。
宋立文陶博茹田方圆李菲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晚期肝癌介入肝功能
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治疗新进展被引量:7
2015年
门静脉癌栓是肝细胞癌晚期患者常见表现之一,是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决定性因素,预后极差。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外科手术切除、介入栓塞化疗、放射治疗、各种消融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等手段,无论单一应用还是综合治疗均取得了丰硕成果,但目前仍缺乏合理有效的治疗规范。对近些年来关于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治疗新进展做出总结,希望能为今后治疗方案的规范化提供参考。
陈鹏李菲
关键词:门静脉癌栓
四种评分系统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比较MELD、MELD-Na、i MELD及MESO四种评分系统预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经过人工肝治疗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10月-2013年2月于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乙型肝炎相关ACLF患者221例,分为存活组(139例)和死亡组(82例),测量并比较2组的TBil、血清肌酐(Cr)、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清钠(Na+)以及MELD、MELD-Na、i MELD、MESO评分值。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Mann-Whitney U检验或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i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比较采用正态Z检验。结果死亡组的年龄、TBil、INR、MELD、MELD-Na、i MELD及MESO评分均高于存活组,血清Na+水平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肝衰竭晚期各评分均明显高于中期和早期(P值均<0.001),肝衰竭中期各评分均高于早期(P值均<0.001)。MELD、MELD-Na、i MELD及MESO评分越高,病死率越高。四种评分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37.989、41.291、55.406和2.693。四种评分系统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四种评分系统均能较好地预测乙型肝炎相关ACLF患者经过人工肝联合内科综合治疗后短期临床预后,相比之下,i MELD评分略占优势,但应用时仍应密切结合临床实际情况。
刘欢宋立文曹武奎李菲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预后
PR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营养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PR)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丙肝)患者出现营养风险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接受PR治疗的慢性丙肝患者175例,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指数(BMI),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来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并分为有风险组(140例)和无风险组(35例)。结果 2组间年龄、HCV基因型、临床类型、治疗时间及干扰素或利巴韦林是否减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值16.068,β值2.777)、干扰素减量(OR值3.096,β值1.130)、利巴韦林减量(OR值3.382,β值1.219)以及进展至肝硬化的慢性丙肝(OR值5.092,β值1.628)为营养风险的危险因素;而HCV基因型为非1b型者(OR值0.384,β值-0.957)为营养风险的保护因素。结论接受PR治疗的慢性丙肝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高。高龄、对PR不耐受、慢性丙肝进展为肝硬化的患者为发生营养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非1b型HCV感染者不易发生营养风险。
张弘李菲衡明莉卢诚震孙云红王泓午曹武奎
关键词:干扰素Α-2A聚乙烯二醇类利巴韦林LOGISTIC模型营养风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