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远锋
- 作品数:2 被引量:14H指数:1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GPR49基因对肝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肝癌细胞系Huh7细胞中G蛋白偶联受体49(GPR49)基因对肝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根据转染的小干扰RNA(si-RNA)不同,将Huh7细胞分为GPR49-siRNA(si-GPR49)组和阴性对照NC-siRNA(si-NC)组,另设未转染Huh7细胞为对照组(control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3组细胞GPR49、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和蛋白的表达。采用MTT法和Transwell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和侵袭能力。结果 si-GPR49组GPR49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control组的(23.8±3.1)%(P<0.05)。与control组相比,si-GPR49组GPR49、cyclin D1、MMP9蛋白的表达量均明显降低(均为P<0.05)。MTT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实验结果显示,si-GPR49组细胞在72 h的吸光度(OD)值(0.53±0.12)明显低于control组(1.35±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GPR49组平均穿膜细胞数为(13.6±2.5)个,明显低于control组的(65.3±6.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PR49-siRNA可抑制Huh7细胞GPR49基因表达。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cyclin D1水平抑制Huh7细胞的增殖能力,通过影响MMP9蛋白表达水平抑制Huh7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 汤凯雯唐云强龚远锋赵宏宇王嘉康唐辉麦聪
- 关键词:核糖核酸干扰HUH7细胞细胞周期素D1基质金属蛋白酶9
- 三维重建联合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 探讨术前三维重建联合B超引导下RFA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96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肿瘤单发,直径3~5 cm,接受术前CT检查三维重建联合B超引导下RFA治疗的43例患者作为射频组;选取同期收治的53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小肝癌患者作为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采用门诊和电话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3月31日.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射频组43例患者完全消融率达到95.3% (41/43).手术组53例患者中行肝楔形切除术32例、局部肿瘤剔除术17例、肝叶规则切除术4例.射频组患者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4.7%(2/43),手术组患者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24.5%(13/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85,P<0.05).截至最后随访日期,射频组失访1例,手术组失访3例.射频组患者未发现肿瘤针道种植.射频组和手术组患者l、2、3年肿瘤复发率分别为21.8%和26.4%、44.9%和36.8%、50.4%和49.4%,两组患者术后3年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P>0.05).射频组和手术组患者1、2、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0.6%和88.5%、76.1%和73.4%、57.9%和65.3%,两组患者3年总体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P>0.05).结论 对于直径3~5 cm的小肝癌,术前CT检查三维重建联合B超引导下RFA肿瘤完全消融率高,安全易行,可达到与手术切除相近的疗效.
- 唐云强江鹏何璐唐辉麦聪陈铁军龚远锋洪健
- 关键词:肝肿瘤三维重建B超射频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