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孔宪明

作品数:10 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肺炎
  • 5篇肺炎支原体
  • 4篇支原体感染
  • 4篇体感
  • 4篇肺炎支原体感...
  • 3篇哮喘
  • 3篇患儿
  • 2篇药代
  • 2篇药代动力学
  • 2篇药代动力学研...
  • 2篇支气管
  • 2篇支气管哮喘
  • 2篇特异
  • 2篇特异性
  • 2篇气管
  • 2篇细胞
  • 2篇哮喘患儿
  • 2篇活性
  • 2篇儿童
  • 2篇白血

机构

  • 10篇上海第二医科...

作者

  • 10篇孔宪明
  • 6篇曹兰芳
  • 4篇陆伟蓉
  • 3篇欧阳仁荣
  • 2篇缪金明
  • 2篇向祖琼
  • 2篇陆国红
  • 2篇马敏
  • 2篇尹洪云
  • 2篇陈芳源
  • 2篇王利民
  • 2篇顾梯成
  • 1篇卢燕鸣
  • 1篇王平全
  • 1篇赵瑜
  • 1篇方智雯
  • 1篇邵念贤
  • 1篇陶金华
  • 1篇毛海英
  • 1篇王燕婷

传媒

  • 3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江苏医药
  • 2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现代免疫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4篇2004
  • 2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风湿病患者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风湿病发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 31例儿童风湿病患儿及 30例正常对照组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 (ELISA)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 (MP)IgM、IgA抗体。结果风湿病患儿组MP IgM阳性 16例 (5 1.6 % ) ,MP IgA阳性10例 (36 .2 6 % ) ,正常对照组MP IgM、IgA阳性各 2例 (6 .6 7% )。风湿病患儿组肺炎支原体感染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和P <0 .0 5 )。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小儿风湿病患儿感染的常见病原体 ,可能参与其发病机制。
孔宪明曹兰芳赵瑜陆伟蓉毛海英马敏
关键词:风湿病肺炎支原体感染MP患儿阳性
口服去甲氧柔红霉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探讨国人使用口服 4-去甲氧柔红霉素 (IDA)的药代动力学 ,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应用反向高压液相技术 (HPLC)检测 6例初发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口服IDA后药物在血浆、单个核细胞和尿液中的药代动力学变化。 结果药物在单个核细胞内有较高的浓度 ,其变化与血浆内浓度变化一致 ;连续 3d用药 ,血浆及细胞内的浓度高峰出现于第 2d用药后的 6 0min ,或第 3d用药后的 2h左右 ;6d后还能测出药物浓度。第 2疗程用药的血浆药物浓度较第 1疗程低。 结论IDA疗效可能与药物进入细胞内及转化为醇式IDA(IDAOL)能力有关 ,药物血浆内浓度与细胞内浓度的关系有个体差异。用药 6d内药物尿排占总量的 0 .4%。
孔宪明陈芳源缪金明王燕婷王燕婷欧阳仁荣
关键词:药代动力学
免疫印迹检测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特异性抗体IgE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 (MP)引起变态反应的抗原成分 ,比较组别间特异性IgE出现率。方法 留取三个组待测血清 :(1)肺炎支原体肺炎组 (MP感染组 ) 35例 ;(2 )支气管哮喘合并MP感染组 (哮喘组 ) 32例 ;(3)正常对照组 2 7例。 6 %聚丙烯酰胺凝胶SDS PAGE分离MPFH株菌体粉碎后蛋白成分 ;电转移至PVDF膜上 ;通过免疫印迹检测三个组待测血清IgE阳性率。 结果 SDS PAGE显示MP蛋白成分有十几条。与IgE反应的抗原多肽为 2 16KD、2 0 5KD、170KD、6 8KD、5 6KD。MP IgE阳性率MP感染组 71 4 %、哮喘组 78 13% ,两者无明显差异 ,但与对照组 (19 2 3% )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MP感染的婴幼儿特异性IgE亦有较高的阳性率。 结论 MP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喘息发作或哮喘病情加重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免疫印迹检测MP IgE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尹洪云曹兰芳王利民向祖琼孔宪明顾梯成陆伟蓉
关键词:免疫印迹法儿童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免疫球蛋白E变态反应
肺炎支原体肺炎和哮喘患儿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E检测的分析被引量:24
2004年
通过免疫手段 (SDS PAGE及Westernblot)分析MP引起变态反应的抗原成分 ,比较有哮喘史及无特应症的MP感染者特异性IgE阳性率 ,并探讨与MP特异性IgE产生的有关因素。MP IgM阳性的支气管肺炎患儿 35例 (平均年龄 6 0± 3 4岁 )及支气管哮喘患儿 32例 (平均年龄 6 7± 3 3岁 ) ,MP IgM、IgA均为阴性的正常健康者 2 7例 (平均年龄 7 0± 3 6岁 )作为对照组 ;采用免疫印迹技术观察上述各组待测血清针对所分离MPFH株菌体粉碎后蛋白成分的杂交条带 ,并对其出现频度进行统计分析 ;同时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总IgE。结果SDS PAGE显示MP蛋白成分有十几条。与IgE反应的抗原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 16 0 0 0、 2 0 5 0 0 0、 170 0 0 0、 6 80 0 0、 5 6 0 0 0 ,其中前三者抗原性最强 ,不同组别、病程及年龄出现率明显高于后两者 (P <0 0 5 )。MP IgE阳性率 :MP感染组 71 4 %、哮喘组 78 13%、对照组 19 2 3% ,前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0 5 )。MP IgE阳性率在感染 8d后上升 ,2 8d后逐渐下降。与MP IgM滴度、血清T IgE无明显直接关系。结论 :(1)MP菌体粉碎后蛋白成分复杂 ,与IgE反应的抗原相对分子质量为 2 16 0 0 0、 2 0 5 0 0 0、 170 0 0 0、 6 80 0 0、 5 6 0 0 0 。
曹兰芳陶金华尹洪云王利民向祖琼孔宪明顾梯成陆伟蓉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哮喘患儿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E
肺炎支原体感染时组织胺释放因子活性测定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研究肺炎支原体 (mycoplasmapneumoniaeMP)感染时是否存在组织胺释放因子活性异常。方法 MP肺炎患儿 2 3例 ,哮喘患儿 2 8例及对照组 2 2例 ,抽取抗凝血按常规方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在RPMI 1640培养 2 4小时 ,上清液经透析后即含有PBMC自发释放的组织胺释放因子 (HRF)。HRF与人的肥大细胞共同孵育 ,利用荧光法分别测定上清及细胞内的组织胺含量 ,计算出HRF活性。结果 MP肺炎时HRF活性 ( 4 3 67± 15 5 4 ) % ,明显高于对照组 ( 3 3 4 1± 13 86) % (P <0 0 5 ) ,而与哮喘组 ( 4 7 76± 12 5 1) %相似 (P >0 0 5 )。结论 MP感染时效应分子 HRF活性升高 ,促进了变态反应炎症的发展。
尹洪云孔宪明曹兰芳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支气管哮喘组织胺
蒽环类药物的实验研究进展
1999年
孔宪明
关键词:维拉帕米白血病细胞细胞毒作用类药物细胞毒活性P-GP
白血病化疗药物体外药敏测定的进展
1998年
化学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的主要手段。尽管近20年来化疗方法取得很大进展,但是不同个体白血病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不同,对化疗药物反应不同,故仍有30%-60%白血病病人对强化疗耐药或复发。白血病化疗药物体外敏感试验的目的在于预测白血病细胞对...
孔宪明欧阳仁荣
关键词:白血病药物疗法药敏试验体外
小儿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被引量:13
2002年
卢燕鸣曹兰芳孔宪明
关键词:儿童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HP感染
肺炎支原体感染和支气管哮喘患儿CD40L和CD25的表达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和支气管哮喘发作的关系以及CD40L和CD25的作用。方法 分别对26例MP感染组、24例MP感染并支气管哮喘组、23例支气管哮喘组及25例正常健康儿童组,用PMA和离子霉素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细胞上CD40L和CD25的表达。结果 支气管哮喘组和MP感染组CD4+T细胞上CD25的表达均有增高。MP感染并支气管哮喘组CD25在CD4+T细胞上的表达高于MP感染非支气管哮喘组(JD
孔宪明马敏曹兰芳陆伟蓉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感染支气管哮喘CD40LCD25T淋巴细胞
大剂量阿糖胞苷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及毒副反应观察被引量:9
1997年
应用反相高压波相色谱(HPLC)技术,研究8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缓解后使用大剂量阿糖胞苷(HDAra-C)的临床药代动力学。发现用HDAra-C3.og/次静滴2小时,药物在血浆中达到高峰浓度时间为90分钟,降浓度平均为5.59μg/ml,滴注结束后迅速下降,4小时后降至0.14μg/ml。AraC在体内以双扫清除,t1/2α、t1/2β平均分别为9.6分钟和192分钟,体内平均清除率455.7L/h,K104.42,k121.24,k210.61。阿糖尿苷(Ara-U)为Ara-C的代谢产物,在滴注结束后20分钟达峰值,平均峰浓度为25.88μg/ml然后缓慢下降,至下次滴法前仅少量残留于体内。用此剂量作为AML缓解者强化治疗,毒副反应轻微,骨髓抑制期短,患者均能耐受。
陈芳源孔宪明缪金明邵念贤方智雯欧阳仁荣陆国红王平全
关键词:大剂量阿糖胞苷药代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