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明华

作品数:33 被引量:209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细胞
  • 18篇白血
  • 18篇白血病
  • 12篇骨髓
  • 11篇急性
  • 8篇髓系
  • 8篇综合征
  • 8篇骨髓增生
  • 7篇异常综合征
  • 7篇增生
  • 7篇增生异常综合...
  • 7篇髓系白血病
  • 7篇骨髓增生异常
  • 7篇骨髓增生异常...
  • 6篇淋巴
  • 5篇预后
  • 5篇染色
  • 5篇染色体
  • 5篇粒细胞
  • 5篇慢性

机构

  • 16篇中国医学科学...
  • 15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深圳市中心医...
  • 1篇嘉兴市第一医...
  • 1篇沈阳市红十字...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安阳市人民医...
  • 1篇唐山市卫生学...

作者

  • 33篇于明华
  • 17篇肖志坚
  • 10篇张悦
  • 9篇徐泽锋
  • 8篇郝玉书
  • 6篇秘营昌
  • 5篇刘世和
  • 5篇秦铁军
  • 4篇钱林生
  • 3篇李梅
  • 3篇李磷
  • 3篇薛华
  • 3篇王建祥
  • 3篇聂玲
  • 3篇于阳
  • 3篇卞寿庚
  • 3篇蔡文宇
  • 2篇杨崇礼
  • 2篇杨仁池
  • 2篇陈桂彬

传媒

  • 12篇中华血液学杂...
  • 5篇白血病.淋巴...
  • 3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国外医学(输...
  • 1篇第6届中国医...
  • 1篇第11次中国...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8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72例BMMNC-Coombs实验阳性的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患者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IRP)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s实验(BMMNC-Coombstest)阳性的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患者的诱因、表现、血象、骨髓象、自身抗体类型及免疫...
刘鸿邵宗鸿李筱梅孙娟李梅于明华于成龙蔡文宇陈辉树
关键词:血细胞减少免疫性
文献传递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异质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其生物学特征是髓系细胞(粒系、红系、巨核系)一系或多系发育异常和无效造血,可以伴有原始细胞增多。临床和血液学特征是外周血细胞一系或多系减少。世界卫生组织(WH...
于明华
文献传递
伴染色体结构异常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伴染色体结构异常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方法 584例有可分析细胞遗传学资料的 MDS 患者,对其中有染色体结构异常患者按 WHO 标准重新进行诊断分型,对这些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DS 患者染色体结构异常发生率为7.4%,常见染色体结构异常有 i(17)(qlO)、t(1;3)(p36;q21)、der(1;7)(q10;p10)和 der(22),另13例患者的染色体结构异常迄今尚无文献报道。i(17)(q10)患者表现中、重度贫血,骨髓易见粒系核左移,少颗粒,假 Pelger-Hüet 异常及淋巴样小巨核,多为单纯核型异常,预后差。t(1;3)(p36;q21)患者表现大细胞性贫血,骨髓可见粒系成熟障碍,单核细胞比例高,巨核系病态增生,以 MEL1基因表达为主或仅表达 MEL1。der(1;7)(q10;p10)患者多以感染起病,大细胞或正细胞性贫血,骨髓三系病态造血,中位生存期短。der(22)患者表现贫血,血小板不低,骨髓可见粒系少颗粒,假 Pelger-Hüet 异常及单元核、双元核巨核细胞,伴累及22q11的易位。结论伴 i(17)(q10)、t(1;3)(p36;q21)和 der(1;7)(q10;p10)的 MDS 可能为独立的临床病理遗传学病种,而 der(22)尚有待更多的病例进一步证实。
于阳刘旭平刘世和于明华张悦肖志坚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染色体异常细胞遗传学预后
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高嗜酸粒细胞综合症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研究
<正>目的:探讨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CEL)/ 高嗜酸粒细胞综合症(HES)临床和实验室特征。
张悦于明华徐世才杨琳于阳郝玉书肖志坚
文献传递
双表型急性白血病临床研究被引量:28
2000年
目的 分析双表型急性白血病的生物学特点、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分析急性白血病的免疫表型 ,根据EGIL标准诊断双表型急性白血病。结果 ①双表型急性白血病的构成比为 3.4% ,其中B系、髓系抗原共同表达的占 6 8.4% ,T系、髓系共同表达的占 2 1.1% ,T系、B系、髓系均表达的占 10 .5 %。②其CD34 阳性率为 43.8%。③正常核型占 41.7% ,异常核型占5 8 3% (核型异常涉及 9,2 1,8,2 2 ,11,12等染色体 )。④ 19例患者治疗完全缓解 6例 (31.6 % ) ,部分缓解 1例 ,总有效率为 36 .8% ;无病生存期 (DFS)均 <6个月。疗效与CD34 表达呈负相关 ,与染色体核型有关。结论 双表型急性白血病以B系和髓系共同表达最常见 ,治疗效果差 ,生存期短。
秘营昌卞寿庚孟庆祥孟庆祥薛艳萍于明华陈桂彬李大鹏陈玉梅
关键词:双表型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染色体
原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染色体核型与IPSS危度分组:FAB与WHO分型比较被引量:13
2004年
目的 比较原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pMDS)患者WHO(2 0 0 1)分型和FAB分型的亚型与细胞遗传学异常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按FAB标准确诊并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的 2 37例pMDS患者 ,重新进行血片和骨髓片分类计数并按WHO标准进行分型 ,对两种分型结果的染色体核型异常和国际预后积分系统 (IPSS)危度分组与各亚型的关系进行比较。结果 按FAB标准分型各亚型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及染色体异常危度分组无显著性差异 ,按WHO标准分型的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发育异常 (RCMD)患者与RA患者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 (分别为 74 .4 %和 4 2 .5 % ,P <0 .0 0 1) ,IPSS预后好的染色体核型比例RA组 (6 5 .0 % )明显高于RCMD组 (2 4 .4 % )(P <0 .0 0 1) ,中等及差的染色体核型比例RCMD组 (分别为 4 8.9% ,2 6 .7% )明显高于RA组 (分别为 2 7.5 % ,7.5 % ) (P <0 .0 5 )。WHO分型与FAB分型一样 ,各亚型与IPSS危度分组有较好的相关性 ,WHO分型的RCMD低危组比例 (1.1% )较RA(10 .0 % )明显减低 (P <0 .0 5 ) ,RAEB Ⅱ高危组比例 (30 .5 % )较RAEB Ⅰ (0 )明显增高 (P <0 .0 0 1)。
于明华刘世和邵英起郝玉书肖志坚
关键词:原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染色体核型IPSSFABWHO分型细胞遗传学
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不增高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诊断分型再评价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评价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WHO标准和MDS最低诊断标准对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不增高(〈0.050)的MDS患者的诊断分型。方法回顾性收集1988年至2005年诊断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不增高的210例MDS患者[FAB分型为难治性贫血(RA)或RA伴有环状铁粒幼红细胞(RARS)],重新分析细胞形态并采集相关实验室检查资料,用WHO标准和MDS最低诊断标准对这些患者进行诊断分型。结果按WHO分型标准进行诊断分型,其中RA5例,RARS7例,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有多系发育异常(RCMD)76例,RCMD和环状铁粒幼红细胞(RCMD—RS)9例,MDS不能分类(MDS—U)35例,5q-综合征3例,无法分型75例。WHO标准不能分型的患者中,16例骨髓二系或三系发育异常,而血细胞仅-系减少的患者随访半年后9例出现二系以上血细胞减少,可归为RCMD;对44例骨髓仅红系发育异常,血细胞二系减少或全血细胞减少无法进行分型患者,重新进行形态学分析,将那些尚未述及的细胞发育异常形态改变纳入判定该系细胞发育异常细胞计数范围后,27例患者粒系形态异常细胞≥0.100,可归入RCMD或RCMD—RS;15例三系均无细胞发育异常患者,采用MDS最低诊断标准诊断为MDS5例,高度疑似MDS(HS-MDS)5例,意义未定的特发性血细胞减少(ICUS)5例。结论MDS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患者是真正意义上的RA;关于MDS的细胞发育异常形态学异常的范畴和量的界定值仍值得进一步探讨;MDS最低诊断标准是对WHO标准的很好的细化和补充。
于明华徐泽锋李磷聂玲刘亮张悦秦铁军郝玉书肖志坚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髓系白血病(非M3)化疗后骨髓油滴和巨核细胞数变化规律及其预后意义
2011年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非M3)患者化疗后骨髓油滴和巨核细胞数变化规律及其预后意义。方法对99例初诊AML(非M3)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规范治疗各阶段骨髓油滴及巨核细胞数变化及其对总体生存(OS)率、无病生存(DFS)率的影响。结果99例患者中位DFS为21个月(2~88个月),3年DFS率为47.3%,中位OS70个月(4~89个月),3年OS率55.8%。诱导化疗达完全缓解(CR)后骨髓油滴数随着诱导缓解后化疗次数增加呈增加趋势,而巨核细胞数呈减少趋势。将单因素分析提示有意义的诱导缓解后第2次化疗后巨核细胞数变化率、诱导缓解后第1—3次化疗后骨髓油滴变化、骨髓纤维化分级、初诊乳酸脱氢酶值、白血病细胞免疫分型、起病时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及诱导化疗结束后第7天至第10天残留白血病细胞比例等观察指标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起病时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小于50%、诱导缓解后第3次化疗后骨髓油滴较诱导化疗CR期增多对于延长患者DFS时间有独立预后意义(P=0.010、0.018);而诱导化疗结束后第7天至第10天残留白血病细胞比例≥10%及诱导缓解后第2次化疗后骨髓巨核细胞数变化率≤一50%为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P=0.009、0.038)。结论AML(非M3)患者达CR后,随着诱导缓解后化疗次数增加骨髓油滴呈增加趋势,而巨核细胞数呈减少趋势。动态观察骨髓油滴及巨核细胞计数有助于患者预后判断。
王婕好于明华苏涛蔡文宇秦铁军徐泽锋张悦肖志坚
关键词:白血病髓样急性巨核细胞预后
96例RCMD患者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分析
目的: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有多系发育异常(RCMD)是新近提出的WHO分型标准中关于MDS的一个新亚型,为了验证WHO分型标准的合理性,我们按该标准回顾性地确诊96例原发性RCMD,并与同期诊断的RA和原始细胞过多Ⅰ型(R...
肖志坚李睿于明华薛华徐泽锋郝玉书
文献传递
1例髂骨骨髓增生减低伴红系减少的MDS诊断过程被引量:1
2003年
杨崇礼李孝义刘世和刘恩于明华
关键词:MDS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