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娅
- 作品数:8 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从传统到互联网:个体行为受社交网络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中国网络社交平台飞速发展,在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社交行为方式。相比于传统的面对面交流,人们更多的依赖网络结构来结识朋友,偶然邂逅朋友的行为减少了,促使社交网络产生更多的社交明星。
- 谭娅刘枭
- 关键词:社交网络社会网络
- 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与高校毕业生起薪——基于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的定量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本文基于2007、2009、2013年三次全国大学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结合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特点,选取大学综合排名、学科评估排名、教师人数与本科招生人数之比、国家一级学科数、博士点数量与硕士点数量之比作为评估高等教育质量的相关指标,采用Yulized residuals和工具变量法,定量估计了高等教育质量的回报率,并解决了估计中存在的测量误差和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对于毕业生起薪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高等教育质量每提高1标准差,高校毕业生工资平均增加2.79%-17.3%;同时,高等教育质量绝对水平更高的大学,其教育质量反映在毕业生工资上的回报率也更高。
- 封世蓝谭娅金文旺蒋承
- 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
- 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对高素质人才就业的异质性影响——基于北京大学2008—2014届毕业生就业数据的经验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对于不同教育层次的劳动力,劳动供求弹性存在差异,面对冲击的风险厌恶和采取的应对措施亦有所不同,导致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对不同教育层次劳动力的影响差异化。本文基于北京大学2008至2014届毕业生就业数据,研究发现,面对经济增速逐渐放缓带来的劳动力需求负向冲击,本科和硕士的就业数量没有受到显著影响,博士的就业数量反而有所提升;在产业结构变化带来的劳动力需求结构变化影响下,博士生就业增加相对更多;经济增速放缓、生活和住房成本上升等经济压力使本科生相比硕博生的专业一行业相关度降低更多。
- 谭娅封世蓝龚六堂
- 关键词:高素质人才
- 大学专业与职业发展异质性研究
- 2020年
- 本文基于一个引入岗位匹配度的在岗寻职模型,分析了理科和文科专业劳动者职业决策差异的来源:相比于文科专业的劳动者,理科面临的岗位匹配度分布更为离散,较高岗位匹配度带来的工资收益更高。基于某猎头公司人才库数据,本文在实证分析中验证了理论模型的预期:在入职初期,STEM类专业(理工科)的劳动者相比于LEM类(经管法类)和其他文科类的劳动者会更频繁地更换工作;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LEM类专业的劳动者会先于STEM类专业的劳动者进入职业稳定阶段。
- 谭娅封世蓝黄楠
- 关键词:大学专业
- 国有资本收入划拨养老保险、社会福利与收入不平等被引量:28
- 2016年
- 中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着缴费率偏高和养老保险基金缺口较大的双重问题,划拨国有资本收入补充养老保险是走出当前困境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内生生育选择和子女教育投入选择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引入国有资本收入划拨养老保险的政策,分析了改变划拨份额和调整社保费率对人均福利水平和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表明,划拨政策和提高社保费率的政策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划拨国有资本收入补充养老保险会加剧收入不平等,但同时也显著提升了社会人均福利水平。相反地,提高社保费率会降低收入不平等,但人均福利水平也随之降低。进一步地,本文发现配合实施划拨政策和调整社保费率能够同时实现改善社会福利水平和降低收入不平等的政策目标。
- 高奥谭娅龚六堂
- 关键词:养老保险社会福利收入不平等
- 中国股市收益波动性与投资者损失厌恶——基于上证综合指数的实证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本文基于上证综合指数构建了度量投资者损失厌恶心理的指标,并将其引入GJRGARCH-M模型,用以分析我国股市发展过程的不同时段投资者的损失厌恶心理对我国股票市场收益波动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股市成立初期,损失厌恶是引起股市波动的重要因素,1997-2006年间损失厌恶同时显著影响股市收益性和波动性;相比之下,2007年至今损失厌恶对股市的影响不再显著。这表明,金融危机后我国股票投资者投资行为逐渐趋于理性。
- 高奥谭娅吴卫星
- 关键词:投资者行为损失厌恶
-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及性别差异1——基于某高校就业数据的实证研究被引量:8
- 2015年
- 本文从男女毕业生在不同部门的就业机会的角度,分析了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差异和性别歧视问题。基于某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统计的2012届-2014届毕业生就业数据,利用Pr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男性毕业生和女性毕业生在不同部门就业的概率的因素,并对男性和女性在不同部门的就业机会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得到男性和女性进入不同部门就业的影响因素是相似的,主要是学历、户口所在地、及专业等。总的来看,女性毕业生在国有部门的就业环境呈改善趋势,但是,并非所有专业都是如此,法学专业和经济学专业的女性毕业生在国有部门的就业机会连续三届低于男性毕业生。此外,本文结合研究成果和具体实际,从国家、高校、用人单位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 黄楠谭娅封世蓝
- 关键词:就业机会性别歧视
- 家庭社会网络与就业质量——基于2009-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的分析被引量:7
- 2019年
- 家庭社会网络如何从宏观机制上影响个体和社会的就业质量,在理论上缺乏细致的讨论。本文在内生贴现因子模型中引入家庭社会网络,从理论上首次探究家庭社会网络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机制,家庭社会网络通过影响贴现因子和进入不同行业的概率分布作用于就业质量,导致热门专业需要的最优家庭社会网络积累量低于非热门专业,进而提出"家庭社会网络积累更广泛的个体会较为分散地选择专业,但会集中于高收入行业就业,导致就业质量受到影响"的假说。进一步,基于2009-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证实:更广泛的家庭社会网络积累会显著提升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但会降低就业匹配度。总之,家庭社会网络会显著影响高校毕业生"专业分散,行业集中"就学与就业特征的形成,进而提升就业满意度,并降低就业匹配度。
- 封世蓝谭娅蒋承
- 关键词:就业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