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媛

作品数:12 被引量:113H指数:6
供职机构:武汉市汉口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慢性
  • 3篇心力衰竭
  • 3篇衰竭
  • 3篇慢性心力衰竭
  • 3篇康复
  • 2篇动脉
  • 2篇心力衰竭患者
  • 2篇血糖
  • 2篇血小板
  • 2篇应激性
  • 2篇应激性高血糖
  • 2篇运动康复
  • 2篇他汀
  • 2篇慢性心力衰竭...
  • 2篇高血糖
  • 2篇伐他汀
  • 2篇阿托
  • 2篇阿托伐他汀
  • 2篇阿托伐他汀钙
  • 2篇阿托伐他汀钙...

机构

  • 12篇武汉市汉口医...
  • 1篇江汉大学
  • 1篇武汉亚洲心脏...

作者

  • 12篇文媛
  • 6篇舒逸
  • 5篇郑娟娟
  • 5篇张元元
  • 4篇刘如泉
  • 4篇胡红平
  • 2篇王柳堃
  • 2篇孙翔
  • 1篇马继东
  • 1篇丁萌
  • 1篇朱汉东

传媒

  • 2篇疑难病杂志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医药导报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社区医学杂志
  • 1篇血管与腔内血...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3
  • 2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泮托拉唑和雷贝拉唑对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效应的影响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和雷贝拉唑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效应的影响。方法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52例,随机分为泮托拉唑组112例,3组均给予泮托拉唑40 mg·d-1,po;雷贝拉唑组119例,给予雷贝拉唑10 mg·d-1,po,对照组121例,不加用质子泵抑制药。3组均常规给予β-受体阻断药、血管紧张肽转化酶抑制药、硝酸酯类及他汀类药物治疗,并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检测用药前和用药后1个月血小板反应指数,并随访12个月,比较3组再发心血管事件和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用药1个月后,3组血小板反应指数均较用药前明显降低(P<0.05),雷贝拉唑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表明,雷贝拉唑组再发心血管事件高于泮托拉唑组和对照组(P<0.05);随访12个月则3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7.56%,8.93%,37.19%(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同时加用泮托拉唑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疗效的影响较雷贝拉唑小。
刘如泉文媛马继东兰为群朱汉东
关键词:泮托拉唑雷贝拉唑氯吡格雷心血管事件消化道不良反应
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探讨被引量:2
2012年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因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得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而AMI发生时常常合并血糖升高。研究表明,检测血清脑钠肽(BNP)、肌钙蛋白I(cTnI)水平是评价AMI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本研究通过观察入院时不同血糖水平的AMI患者在人院次日和第5天BNP、cTnI值的变化,探讨AMI患者心功能受损状况及预后。
刘如泉文媛王柳堃孙翔
关键词:心肌梗死高血糖症应激心室功能
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5例效果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CHF患者90例,随机分为芪苈强心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芪苈强心组加用芪苈强心胶囊4粒,3次/d,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生活质量指数问卷(quality of life index,QL-index)评分、6个月内再入院率及死亡率。结果治疗1个月后LVEF芪苈强心组(52.9±5.1)%,对照组(41.2±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L-INDEX评分芪苈强心组(8.05±2.07)分,对照组(7.24±1.6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治疗CHF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文媛兰为群刘如泉
关键词:芪苈强心胶囊慢性心力衰竭
生命网建立对冠心病高危人群的预后及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生命网建立对冠心病高危人群的预后及临床价值。方法为本院冠心病高危人群入选生命网,评估冠心病各项危险因素,并给予专业性干预措施,干预后6个月进行随访及评估临床价值。结果生命网干预后6月,随访所有入选患者(无漏诊患者),本组患者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认识度从干预前的10.65%上升到89.69%;吸烟率从干预前的73.88%下降至21.31%;高脂血症患者从干预前的75.95%下降至51.55%;高血压患者从干预前的61.17%下降至46.39%;肥胖患者从干预前的48.11%下降至51.55%;缺乏运动患者从干预前的69.76%下降至16.15%;饮食结构不合理患者从干预前的35.05%下降至12.71%;干预后因为均只有1例患者因过度劳累及情绪激动诱发心绞痛;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理想,从干预前的13.40%下降至4.12%,各项危险因素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生命网"系统对冠心病高危因素的临床评估和专业干预,能有效控制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可以有效减少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降低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
兰为群郑娟娟文媛张元元
关键词:生命网冠状动脉疾病高危因素
稳心颗粒联合RAS抑制剂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血清IL-6、hs-CRP、MMP-9、NT-proBNP及左房重构的影响被引量:20
2017年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RAS抑制剂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PAF)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及左房重构的影响。方法将122例高血压合并PA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及对照组(61例),对照组采用RAS抑制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治疗,2组均治疗12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血压变化,不同治疗时间窦性心律维持率情况、血清IL-6、hs-CRP、MMP-9、NT-proBNP水平及左房重构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的SBP、DBP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血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窦性心律维持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但观察组在治疗6个月、12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的血清IL-6、hs-CRP、MMP-9、NT-proBNP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6个月、12个月P波离散度均显著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左房内径(LA)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呈增大趋势,但观察组在治疗6个月、12个月LA显著小于对照组(P均<0.05),且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对照组治疗6个月、12个月后LA较治疗前明显增大(P均<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RAS抑制剂能够有效抑制高血压合并PAF患者左房电重构及结构重构,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血清IL-6、hs-CRP、MMP-9、NT-proBNP水平有关。
胡红平文媛张元元郑娟娟舒逸
关键词:稳心颗粒IL-6HS-CRPMMP-9NT-PROBNP
心肺运动试验指导下的个体化运动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心肺运动试验(CPET)指导下的个体化运动康复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武汉市汉口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观察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心力衰竭和基础疾病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CPET指导下的个体化运动康复,两组患者共持续治疗6个月并随访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运动耐量、峰值摄氧量、通气二氧化碳斜率、峰值氧脉搏、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表(MLWHFQ)评分、6 min步行试验距离、治疗结束后6个月的再住院率、死亡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LVESD、LVEDD、通气二氧化碳斜率、症状、体力受限、心理情绪、社会受限评分均降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运动耐量、峰值摄氧量、峰值氧脉搏均升高,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6 min步行试验延长,观察组长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再住院率、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均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ET指导下的个体化运动康复可以提升CHF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以及运动耐力,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再住院率。
文媛徐婉容张睿凡兰为群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心肺运动试验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肺栓塞的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血小板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对患者炎症因子、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武汉市汉口医院收治的9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9,给予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常规治疗)和观察组(n=49,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栓清除率、症状消失时间、炎性因子水平、血小板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栓清除率为95.92%(47/49),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3.67%(4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困难、胸痛、发绀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AgT)、黏附性(PAdT)、膜糖蛋白(GPⅡb/Ⅲa)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可改善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机体炎性反应和血小板功能,促进血栓清除,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性较好。
胡家顺兰为群易琨文媛刘少文舒逸刘芳琳赵世明
关键词:急性肺栓塞阿托伐他汀钙炎症因子血小板功能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5
2016年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9月一2015年5月武汉市汉口医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高血压伴动脉硬化患者130例。按照随机抽签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血压、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与面积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血压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收缩压与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128.64±3.53)mmHg/(81.67±3.86)mmHg vs.(138.34±3.24)mmHg/(95.03±4.02)mmHg,t=16.321、19.327,P<0.05];观察组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3.62±1.12)mmol/L、(1.12±0.27)mmol/L、(2.41±0.37)mmol/Lvs.(4.48±1.19)mmol/L、(1.95±0.48)mmol/L、(3.36±0.53)mmol/L,t=4.243、12.151、11.850,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1.68±0.28)mmol/Lvs.(1.21±0.23)mmol/L,t=10.457,P<0.05]。观察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与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0.53±0.12)mm、(1.21±0.12)mm^2vs.(0.98±0.18)mm、(1.67±0.18)mm^2,t=16.771、17.143,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0级斑块的比例高于对照组(20.0%vs.4.6%),Ⅲ级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10.8%vs.2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127、4.279,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患者,能够有效地改善血压、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与面积,同时能够降低Ⅲ级斑块的发生率,缓解患者动脉硬化的病情。
胡红平文媛郑娟娟张元元舒逸
关键词: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片高血压动脉硬化
心房颤动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射频消融术后行运动康复的疗效被引量:7
2023年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AF)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行射频消融术转为窦性心律后,12 w运动康复对CHF的疗效。方法纳入确诊的AF伴CHF行射频消融术成功后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CHF,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上运动康复治疗12 w。记录和分析两组运动康复前后氨基末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左房舒张末期直径(LAEDD)、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摄氧峰值(peak VO_(2))、无氧呼吸阈值(AT)、6 min步行距离(6MWD)、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评分(MLHFQS)及再住院率。结果运动康复前,两组NTpro-BNP、LVEF、LAEDD、LVEDD、peak VO_(2)、AT、6MWD及MLHFQ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w运动康复后,观察组NTpro-BNP水平、MLHFQS评分较运动康复前显著降低(P<0.05),peak VO_(2)、AT、6MWD较运动康复前显著增加(P<0.05);对照组以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w运动康复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NTpro-BNP水平、MLHFQS评分显著降低(P<0.05),peak VO_(2)、AT、6MWD显著增加(P<0.05);两组再住院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F伴CHF患者行射频消融术转为窦性心律后,12 w运动康复可以显著改善机体功能和生活质量,对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善作用有限。
胡家顺赵世明兰为群丁萌文媛刘少文舒逸刘芳琳卢振华
关键词:心房颤动慢性心力衰竭运动康复
康复运动对慢性心衰患者血浆脑钠肽、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Ⅱ及内皮素-1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6
2018年
目的研究并探讨康复运动对慢性心衰患者外周血中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醛固酮(aldosterone,ALD)、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II,Ang II)及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本院门诊及住院部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两组均按照2012年慢性心衰指南使用常规抗心衰治疗。干预组在给予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坚持康复运动治疗。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BNP、ALD、Ang II、ET-1。结果:治疗后干预组BNP、ALD、Ang II、ET-1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运动可以显著降低慢性心力衰竭病患者的脑钠肽、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Ⅱ及内皮素-1水平,同时还可以提高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胡红平文媛张元元郑娟娟舒逸
关键词:慢性心衰康复运动脑钠肽醛固酮内皮素-1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