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锋

作品数:6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国土资源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水利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小流域
  • 3篇水土
  • 3篇水土流失
  • 3篇丘陵区
  • 3篇红壤
  • 3篇红壤丘陵
  • 3篇红壤丘陵区
  • 2篇三峡库区
  • 2篇生物措施
  • 2篇小流域水土流...
  • 2篇流域水土流失
  • 2篇库区
  • 1篇淤积
  • 1篇淤积量
  • 1篇植被
  • 1篇植被群落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修复
  • 1篇生物量

机构

  • 4篇西南大学
  • 2篇西南师范大学
  • 2篇四川省林业勘...
  • 2篇四川省林业调...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国土资源
  • 1篇四川水利职业...

作者

  • 6篇田锋
  • 5篇黄林
  • 4篇周立江
  • 3篇石辉
  • 3篇王峰
  • 1篇黄茹
  • 1篇齐代华
  • 1篇唐元会
  • 1篇凌琳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人民长江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09
  • 2篇2007
  • 2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人工干扰下的小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研究——以信丰县崇墩沟小流域为例被引量:2
2014年
以南方红壤丘陵区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信丰县崇墩沟小流域为例,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选取景观稳定度及景观异质性等景观格局指数对研究区近7a的土地利用景观变化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在生物措施治理等人工干扰下,2003-2010年形成了以林地为主的农林景观格局,景观结构呈异质性演变趋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由受控于少数几个景观类型的影响正在向主导景观类型林地演变,各景观类型分布趋于集中,呈聚集型分布格局,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生物措施等人工干扰是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
田锋凌琳黄林周立江王峰
关键词:小流域红壤丘陵区
三峡库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的生物治理措施被引量:9
2005年
南山桥沟小流域位于重庆市开县东面,长江支流小江的上段,自然地理类型属川东平行岭谷区,总面积548.9 hm2,区内降雨充沛,年降雨量1 053.8~1 431.3 mm,流域内水土流失面积381.35 hm2,占总面积的69.48%.在分析水土流失主要原因的基础上,确定了水土流失生物措施的治理模式,主要根据当地的土质类型,选择适宜于当地生长的植物种类,辅之一些配套措施.通过治理,森林覆盖率从7.8%提高到28.1%,土壤年侵蚀模数从3 653 t/(km2·a)降到2 510 t/(km2·a).
田锋石辉黄林
关键词:小流域生物措施水土流失三峡库区
红壤丘陵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生态修复监测系统设计——以江西信丰县崇墩沟小流域为例被引量:1
2007年
为了从根本上治理南方红壤区的水土流失,国家林业总局在江西省信丰县崇敦沟小流域开展了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的试点。以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项目为背景,设计了生态修复监测系统,从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入手,实现动态监测和信息定期更新,为水土流失区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提供定量数据,从而进一步推动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的发展,营建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田锋石辉黄林周立江
关键词:生物措施水土流失生态修复
三峡库区小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研究
目前以水土流失为主体特征的生态环境退化是三峡库区小流域所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该区土地利用格局(土地利用系统的组成、类型、配置等)的不合理是引发其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通过土地利用格局优化配置来促进植被恢复,是从根本...
田锋
关键词:三峡库区土地利用水土流失GIS生态环境水土保持学
文献传递
红壤区稀土矿开发导致河流泥沙淤积量的估算——以江西省信丰县崇墩沟小流域为例被引量:4
2005年
不合理的人为活动是侵蚀产沙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江西省信丰县崇墩沟小流域内由于稀土矿产的无序开发,导致河流泥沙严重淤积。通过实测河流淤积泥沙断面,计算出在7 500 m长的河道共淤积泥沙30 193 t,考虑到输移比,整个流域内土壤流失量可达3 500 t/km2,平均侵蚀模数也高达1 150 t/(km2.a)以上,属于中等强度的土壤侵蚀。调查结果发现,河流中淤积的泥沙主要来源于稀土矿开发的尾矿流失;土壤流失量高到99 730 t/km2,年平均侵蚀模数为34 000 t/(km2.a)以上,属于极强度的水土流失。治理水土流失,须加强对稀土矿开发的管理,防止形成新的水土流失;将已废弃的稀土尾矿作为治理的重中之重,可有效地降低流域内土壤侵蚀的强度。
石辉田锋黄林王峰周立江
红壤丘陵区典型植被群落根系生物量及碳储量研究被引量:24
2009年
采用标准地法和"WinRhizo根系分析系统"平面扫描,研究了红壤丘陵区六种典型植被群落的根系特征、生物量、固碳量及土壤碳储量。结果表明:(1)根系特征值随土壤深度增加呈递减趋势,马尾松、杉木混交林和马尾松、木荷混交林土壤表层根系分布密集,特征值较大,马尾松低效林根系分布稀疏,特征值最小;(2)不同植被群落,0-40cm土层的根系生物量所占比例在58.89%~84.88%,0-20cm土层的土壤碳储量所占比例在35.89%~48.67%;(3)该区乔木混交林的根系生物量大于纯林和火烧迹地,植被群落的灌草覆盖度是影响根系生物量的主要因素,马尾松、木荷混交林根系净生产力最大,为6.74t/(hm2.a),马尾松低效林最小,为1.28t/(hm2.a);(4)马尾松、木荷混交林的根系固碳量和土壤碳储量最大,分别为60.66t/hm2和9086.32t/hm2,马尾松低效林最小,分别为15.97t/hm2和1683.75t/hm2,根系固碳量只占土壤碳储量的极少部分,但根系通过改良土壤结构,对增强碳源汇集和贮存、积累碳素具有重要的影响。
黄林周立江王峰黄茹田锋齐代华唐元会
关键词:植被群落根系生物量土壤碳储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