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朝峰

作品数:2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国科学院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同源
  • 1篇小麦
  • 1篇进化
  • 1篇进化过程
  • 1篇基因
  • 1篇基因组
  • 1篇STS
  • 1篇DNA序列
  • 1篇D基因
  • 1篇D基因组
  • 1篇大麦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遗...

作者

  • 2篇周文娟
  • 2篇余波澜
  • 2篇黄朝峰
  • 2篇张文俊
  • 1篇李鸣
  • 1篇李安生

传媒

  • 2篇Journa...

年份

  • 1篇2001
  • 1篇200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小麦A,B和D基因组同源DNA序列在进化过程中的演变研究被引量:3
2001年
选取已定位的大麦1H染色体的STS标记MWG 913为引物,在普通小麦(Tritiumaestivum L.)及其4个可能的起源种乌拉尔图小麦(T. urartu T.)、栽培一粒小麦(T.monococcum  L.)栽培二粒小麦(T. dicoccum S.)、方穗山羊草(Ae. squarrosa L.)上特异性扩增。扩增产物克隆测序后对其进行序列分析,由序列差异的程度来确定这几个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普通小麦(Tritium aestivum L.)的A基因组此段序列和乌拉尔图小麦(T. urartu  T.)、栽培一粒小麦(T. monococcum L.)、栽培二粒小麦(T.dicoccum S.)A基因组此段序列完全相同;普通小麦的D基因组此段序列与方穗山羊草(Ae. squarrosa  L.)也完全相同;普通小麦的B基因组此段序列和栽培二粒小麦B基因组此段序列有0.61%的差异。研究结果一方面对现有的普通小麦A、B、D基因组起源和进化理论给予了分子水平上的证明,同时也揭示了同一物种不同的基因组进化速度存在差异。
余波澜黄朝峰周文娟张文俊
关键词:小麦基因组STS进化
大麦6H染色体特异性标记的筛选和鉴定被引量:17
2000年
从大麦、小麦和小麦-大麦6H染色体附加系RAPD分析筛选出对6H染色体特异的2个 RAPD标记,转换为特异性PCR标记,利用该标记对不同植物材料进行PCR扩增鉴定。表明凡 含有大麦6H染色体的材料(Betzes、Igri、CS 6H附加系)均能扩增出特异带;而不含6H染色体的 材料,包括小麦、黑麦、长穗偃麦草、中间偃麦草、簇毛麦以及含有其他大麦染色体的小麦附加系 均没有扩增出特异带。可见,2对PCR引物具有大麦6H染色体特异性,表明用RAPD标记转换 为PCR标记鉴定大麦特定染色体的方法可行。并通过Southern杂交证明这2个克隆片段分属 于大麦基因组特异的多拷贝重复序列和小麦与大麦基因组共有的寡拷贝序列。
黄朝峰张文俊余波澜周文娟李鸣李安生
关键词:大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