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牛乐

作品数:3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暨梁銶琚脑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神经节
  • 2篇背角
  • 1篇延髓背角
  • 1篇神经元
  • 1篇神经元突触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糖尿病性
  • 1篇突触
  • 1篇内脏感觉
  • 1篇全细胞
  • 1篇全细胞记录
  • 1篇吗啡
  • 1篇脑干
  • 1篇脑干网状结构
  • 1篇内吗啡
  • 1篇内吗啡肽
  • 1篇结状神经节
  • 1篇脊髓背角
  • 1篇孤束核

机构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3篇牛乐
  • 2篇李云庆
  • 1篇李金莲
  • 1篇寇珍珍
  • 1篇李辉
  • 1篇张婷
  • 1篇武胜昔
  • 1篇高国栋
  • 1篇李小莉
  • 1篇高晓群
  • 1篇吕伯昌
  • 1篇葛顺楠
  • 1篇陈涛

传媒

  • 2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中国解剖学会...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大鼠内吗啡肽2和μ阿片受体参与内脏感觉和运动调控的形态学证据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寻找内吗啡肽2(EM2)和μ阿片受体(MOR)在内脏感觉和运动调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形态学证据。方法:(1)麦芽糖凝集素(WGA)示踪与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相结合的多重标记方法;(2)用稀盐酸刺激胃,制作内脏痛动物模型;(3)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多重染色方法。结果:(1)将WGA注入大鼠胃壁,在结状神经节(NG)内可见WGA标记神经元和WGA/EM2/MOR三标神经元;在孤束核(NTS)可见WGA跨节标记的纤维和终末以及WGA/EM2/MOR三标纤维和终末;在迷走神经运动背核(DMV)可见WGA逆标神经元和WGA/MOR双标神经元及其与EM2阳性纤维或终末形成的紧密接触。(2)将稀盐酸注入胃后,NG和NTS神经元内的FOS表达明显增多;在NG内可见EM2/FOS双标神经元;在NTS内可见EM2阳性纤维和终末与SP受体/FOS双标神经元形成紧密接触。结论:EM2和MOR可能影响内脏感觉和运动功能。
李小莉牛乐吕伯昌张婷高晓群李云庆
关键词:Μ阿片受体内脏感觉结状神经节孤束核
刺激延髓背角诱发的小鼠脑干网状结构内向Vmo投射的GABA能神经元突触后反应的电生理学研究
2008年
本实验利用谷氨酸脱羧酶67-绿色荧光蛋白(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制备离体脑片,结合TMR逆行束路追踪技术,在荧光镜和红外镜头下,利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的方法对电刺激延髓背角(即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诱发的小鼠小细胞网状结构(PCRt)内GABA能和TMR逆标的运动前神经元的突触后反应及其反应类型、药理学特征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显示:(1)高频刺激(20 Hz)Vc,在PCRt内GFP和TMR双标的运动前神经元上可记录到兴奋性的突触后电流(EP-SCs),波形显示为单突触反应;(2)电压钳记录模式下,α-氨基羟甲基恶唑丙酸受体(AMPA受体)拮抗剂氨基-2-硝基喹啉-2,3-二酮(CNQX)及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受体)阻断剂D,L-2-氨基-5-磷酸基戊酸(AP-5)均可显著降低刺激Vc所诱发的小鼠PCRt内GFP和TMR双标神经元的EPCSs的幅值;(3)电流钳模式下,刺激Vc,在PCRt内GFP和TMR双标的神经元上记录到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其幅度与刺激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以上结果提示,小鼠PCRt内向三叉神经运动核(Vmo)发出投射的GABA能运动前神经元可通过其细胞膜上AMPA受体或NMDA受体的介导,对口面部伤害性信息发挥整合和调控作用,以实现对口面部伤害性反射活动的精确调节。
葛顺楠陈涛牛乐武胜昔李金莲高国栋
关键词:全细胞记录延髓背角
初级传入神经在背根神经节和脊髓背角参与糖尿病性痛的变化及意义
以往研究对糖尿病性痛多集中于周围神经病变,但是糖尿病状态下外周传入的痛信息从背根神经节至脊髓背角如何介导糖尿病性痛的发病过程尚缺乏系统研究,尤其是对于解释糖尿病人只具有机械痛敏,却缺乏热痛敏的机制尚无报道。本研究利用链脲...
寇珍珍牛乐左中夫张栋梁李辉李云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