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益伟

作品数:32 被引量:129H指数:8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支撑重点项目天津市科委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0篇动脉
  • 25篇主动脉
  • 18篇腔内
  • 12篇开窗
  • 11篇修复术
  • 11篇腔内修复
  • 10篇主动脉瘤
  • 9篇腹主动脉
  • 9篇腹主动脉瘤
  • 8篇体外
  • 8篇腔内修复术
  • 7篇手术
  • 7篇腔内治疗
  • 7篇主动脉夹层
  • 7篇夹层
  • 6篇动脉疾病
  • 6篇胸腹
  • 6篇主动脉疾病
  • 6篇B型主动脉夹...
  • 5篇主动脉腔

机构

  • 32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32篇朱杰昌
  • 32篇戴向晨
  • 32篇冯舟
  • 32篇张益伟
  • 31篇罗宇东
  • 31篇范海伦
  • 23篇胡凡果
  • 4篇王端
  • 2篇韩万里
  • 2篇杨鑫
  • 1篇付强
  • 1篇梁晓宇
  • 1篇李宏伟
  • 1篇陈岩

传媒

  • 9篇血管与腔内血...
  • 7篇中华血管外科...
  • 5篇中华普通外科...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中国血管外科...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6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5篇2017
  • 8篇2016
  • 3篇2015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体外开窗EVAR技术治疗短瘤颈腹主动脉瘤的初步经验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初步探讨体外开窗EVAR技术治疗短瘤颈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6例应用体外开窗技术治疗的短瘤颈AAA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根据术前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数据预定或者自制体外开窗支架,行AAA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和内脏动脉分支支架植入术。结果 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2例患者术后1周内出现一过性肾功能损伤,经内科治疗后改善。6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8.6个月(范围为1~24个月)。1例左侧肾切除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彩色超声多普勒,显示右侧肾动脉通畅,腹主动脉支架通畅,无内漏。其余5例患者术后复查CTA,均显示主体开窗支架和内脏分支支架通畅,无内漏。结论体外开窗EVAR技术是一项治疗短瘤颈AAA的可行方法。
罗宇东朱杰昌张益伟冯舟范海伦戴向晨
关键词:腔内修复术腹主动脉瘤
体外开窗技术治疗3例急性StanfordB型夹层的初步体会被引量:8
2016年
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AD)病死率高。中国AD的发病年龄年轻化。对于Stand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由于开放手术的风险明显高于腔内治疗,因此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endovascularaorticrepair,TEVAR)已成为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传统的TEVAR需要覆盖左锁骨下动脉远端第一破口,要求破口近端具有足够长度及健康的锚定血管。当第一破口紧贴左锁骨下动脉开口,
朱杰昌戴向晨范海伦冯舟张益伟罗宇东
关键词: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左锁骨下动脉体外腔内修复术发病年龄
髂动脉分支支架治疗髂动脉瘤的近期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利用髂动脉分支支架(IBD)保留髂内动脉并腔内隔绝髂动脉瘤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IBD治疗的髂动脉瘤患者的术前、术中、围手术期及随访资料。结果本次研究共收录8例患者,其中髂动脉瘤合并腹主动脉瘤6例(单侧4例,双侧2例),孤立性髂总动脉瘤2例。植入自制IBD支架1例,临床实验支架7例。技术成功率75%(6/8)。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无Ⅰ型、Ⅲ型内漏。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个月,臀肌跛行患者2例(为植入失败者),无其他不适。8例患者术后30d CTA检查,未见明显内漏,髂内分支支架血流通畅。3例术后6个月CTA检查,无内漏、髂内分支支架血流通畅。结论 IBD是髂动脉瘤腔内治疗中保留髂内动脉的有效方法,术前适应症选择及术中规范操作是提高技术成功率的关键。
郭俊莹戴向晨朱杰昌范海伦冯舟张益伟胡凡果罗宇东
关键词:髂动脉瘤髂内动脉
症状性腹主动脉瘤压迫十二指肠的临床诊疗分析
2022年
本文报道了3例罕见的症状性腹主动脉压迫十二指肠的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治愈,初步提出了此类疾病相应的分型及处理方法。
朱杰昌戴向晨罗宇东冯舟张益伟
关键词:症状性腹主动脉瘤十二指肠临床诊疗分析手术治疗
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治疗下肢动脉狭窄伴血栓形成病变的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评价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PMT)治疗下肢动脉狭窄伴血栓形成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初始治疗应用减容治疗方法的下肢动脉狭窄伴血栓形成患者共102例。按减容方法不同,分为经皮机械血栓清除联合置管溶栓(PMT+CDT)组(27例)及单纯置管溶栓组(CDT)组(75例)。减容治疗后视治疗结果给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支架置入等后续处理。对比两组一般情况、术中情况(失血量、造影剂用量)、围手术期情况(尿激酶用量、介入次数、减容时间、减容相关并发症)、减容有效性、减容费用、踝肱指数(ABI)、术后6个月再狭窄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PMT+CDT组减容有效性显著高于CDT组(P<0.05);同组内比较,两组术后1周及6个月ABI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两组间同时点比较,ABI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术后6个月再狭窄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支架内再狭窄病例亚组中PMT+CDT组的6个月再狭窄率显著低于CDT组(P<0.05);PMT+CDT组的造影剂用量、介入次数、尿激酶用量、减容时间以及减容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CDT组(P<0.05),失血量、减容费用显著高于CDT组(P<0.05)。结论: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有效、省时、安全,可作为下肢动脉狭窄伴血栓形成患者的首选初始治疗方法。
李宏伟罗宇东范海伦冯舟朱杰昌张益伟胡凡果戴向晨
关键词:下肢动脉狭窄血栓形成置管溶栓术
体外开窗EVAR技术治疗远端主动脉夹层动脉瘤3例病例报告
2017年
自1999年Dake等首次报道应用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封堵主动脉夹层的近端破口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type B aortic dissection,TBAD)以来,大部分病例真腔血供改善、假腔逐渐血栓化、远端主动脉重新塑形,但是仍有部分病例支架远端主动脉假腔持续增大形成夹层动脉瘤,影响真腔供血甚至破裂。
郭俊莹戴向晨朱杰昌范海伦冯舟张益伟胡凡果罗宇东
关键词:主动脉腔内隔绝术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台上4开窗EVAR技术腔内修复胸腹主动脉瘤1例报告被引量:2
2017年
胸腹主动脉瘤(thorac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TAAA)的腔内治疗一直是血管外科的难点。腹主动脉内脏分支血管重建的困难是限制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应用于TAAA治疗的重要原因。开窗支架技术可以保留各个分支血管的血供而不改变其解剖结构,理论上减少了内漏和分支支架因受压而闭塞的问题,是一种值得尝试的腔内手术方式。
杨鑫戴向晨朱杰昌罗宇东范海伦冯舟张益伟胡凡果
关键词:胸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
分支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技术重建左锁骨下动脉治疗复杂主动脉弓部病变的近期结果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评估分支TEVAR技术治疗复杂主动脉弓部病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应用分支TEVAR技术治疗的18例需重建左锁骨下动脉的主动脉病变患者的围手术期及随访资料.结果置入Castor外分支支架16例,自制内分支支架2例,器械释放成功率100%,手术成功率100%,无术中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2例:支架近端逆撕夹层1例(行开放手术)、大面积心梗1例(死亡).1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个月.术后第30天16例CTA检查1例发生Ⅲ型内漏,分支支架血流通畅.术后6个月8例CTA检查无内漏,1例左锁骨下动脉支架远端闭塞,予远端置入支架解决,无新发死亡病例.结论分支TEVAR技术是重建弓上分支动脉的有效方法.
潘红瑞罗光泽罗宇东范海伦冯舟朱杰昌张益伟胡凡果戴向晨
关键词:主动脉疾病锁骨下动脉
破裂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与手术治疗效果比较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比较破裂腹主动脉瘤(rAAA)腔内治疗(EVAR)与开放手术(OSR)的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分别采取开放手术或腔内治疗的rAAA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术前一般情况、围手术期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死亡率、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rAAA患者共35例,其中男28例,女7例,年龄37~84岁,平均(68.37±10.04)岁。 OSR 23例、EVAR 12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合并症及术前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OSR组与EVAR组的死亡率依次为:手术期17.4%(4/23)、0(0/12)(P=0.275),术后30 d死亡率30.4%(7/23)、0(0/12)(P=0.070),术后6个月34.8%(8/23)、0.0%(0/12)(P=0.032),术后12个月45.0%(9/20)、0(0/8)(P=0.029);两组术后住院天数中位数分别是:OSR 17.0(IQR:14.0~27.0),EVAR 11.0(IQR:7.0~16.0)(P=0.024)。结论:腔内治疗可作为rAAA的一线治疗手段,但应根据解剖条件进行手术方式的选择。单臂支架型血管(AUI)是控制rAAA出血的快速、有效方式。 EVAR术后必需加强对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观察与处理。
韩万里戴向晨罗宇东范海伦冯舟朱杰昌张益伟
关键词:破裂腹主动脉瘤开放手术腔内治疗
预置导丝在预开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重建左锁骨下动脉的应用:近中期结果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总结应用预置导丝辅助的可控性预开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的经验,评估其治疗正常锚定区不足的胸主动脉疾病的近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8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管外科采用可控预开窗TEVAR重建左锁骨下动脉(LSA)的47例胸主动脉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并发症发生率、临床驱动的靶病变再手术率(CD^TLR)及死亡率.结果所有弓上分支获得重建,术中支架释放成功率95.7%(45/47),2例早期病例中转为烟囱技术.术中并发症4例(8.51%),其中轻微Ⅰ型内漏2例、Ⅲ型内漏2例;术后30 d复查见术中内漏消失,无新发死亡病例.新发支架相关并发症2例(4.26%),其中Ⅲ型内漏、急性脑梗死各1例.CD^TLR 2.13%(1/47),Ⅲ型内漏二次手术封堵1例.随访时间3~3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新发非主动脉相关死亡2例,无新发并发症.CT血管造影显示无支架移位、内漏、支架段夹层假腔或动脉瘤腔均已血栓化、分支动脉通畅.结论应用预置定位导丝的可控体外预开窗TEVAR治疗正常锚定区不足的胸主动脉疾病的近中期结果安全、有效.可控技术的关键在于支架术中定位释放技术及预置定位导丝解缠绕技术.
秘家学戴向晨罗宇东范海伦朱杰昌冯舟胡凡果张益伟
关键词:主动脉胸主动脉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