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宏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梗死
  • 1篇动脉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事件
  • 1篇血管
  • 1篇血管事件
  • 1篇右室
  • 1篇右室心肌
  • 1篇右室心肌梗死
  • 1篇预后
  • 1篇预后关系
  • 1篇再灌注
  • 1篇自溶
  • 1篇临床预后
  • 1篇临床预后关系
  • 1篇介入
  • 1篇介入治疗

机构

  • 2篇济源市第二人...

作者

  • 2篇姬兰云
  • 2篇聂瑞平
  • 2篇高宏

传媒

  • 2篇临床医学

年份

  • 2篇200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急性心肌梗死自溶现象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梗死相关血管(IRA)的自溶(SR)现象,探讨SR现象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观察205例未予静脉溶栓治疗,直接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的AMI患者,根据TIMI血流分为自溶组(前向血流TIMI 2-3级)和非自溶组(前向血流TIMI 0-1级),分析其临床和造影特点,并寻求发生SR的影响因素。结果自溶组共49例(23.9%)。与非自溶组比较,一般临床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自溶组发生梗死前心绞痛的比例较高(38.8%比22.4%,P〈0.05)。而非自溶组多支病变和存在侧支循环的比例高于自溶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则提示多支病变和侧支循环是发生SR现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SR是AMI患者较常见的现象,其独立影响因素是多支病变和侧支循环。
姬兰云张小顺聂瑞平孔兴福薄春民高宏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自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治疗决策及其与临床预后关系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对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再灌注治疗结果及近期预后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方法作者将1999年至2002年间收住的46例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按有无右心衰及心源性休克进行危险分层:A组为无右心衰组(32例),接受溶栓处理与直接经皮介入治疗(PCI);B组为右心衰或同时合并心源性休克组(14例),均接受直接经皮介入治疗;运用多因素回归模型对不良心血管事件及住院死亡率与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的关系作回归分析。结果46例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病人中42例作了冠脉造影检查,造影显示梗死相关血管(IRA)为右冠状动脉者35例,IRA为回旋支者9例,IRA为前降支者2例;单支病变者15例,双支病变者21例,三支/多支病变者10例;住院期间有11例发生心绞痛,其中行直接PCI组9例,均为较重的三支病变患者;住院期间溶栓治疗组与直接PCI组各有1例在住院期间发生再梗死,均行紧急PCI干预;住院期间死亡3例,其中溶栓组1例,直接PCI组2例;B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高于A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右心衰合并心源性休克、女性、年龄、多支病变均为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及死亡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急性右室心肌梗死不良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率较高,心脏功能、年龄、性别及血管病变严重性对其具有重要影响;直接PCI在降低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特别是合并右心衰或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住院死亡率方面优于溶栓疗法。
姬兰云张小顺孔兴福聂瑞平薄春民高宏
关键词:右室心肌梗死再灌注不良心血管事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