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国昌

作品数:10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遂宁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引流
  • 4篇负压
  • 2篇引流技术
  • 2篇疗效
  • 2篇临床疗效
  • 2篇难愈性
  • 2篇难愈性创面
  • 2篇封闭式负压
  • 2篇封闭式负压引...
  • 2篇封闭引流
  • 2篇负压封闭
  • 2篇负压封闭引流
  • 2篇负压引流
  • 2篇闭式
  • 2篇闭式负压引流
  • 2篇创面
  • 1篇胸壁
  • 1篇胸壁窦道
  • 1篇眼球脱出
  • 1篇引流治疗

机构

  • 8篇遂宁市中心医...
  • 1篇珠海市人民医...

作者

  • 8篇王国昌
  • 6篇徐敏
  • 3篇白冰
  • 3篇罗长生
  • 2篇李冈栉
  • 2篇刘元媛
  • 1篇叶永杰
  • 1篇李盛华
  • 1篇王静
  • 1篇顾宇峰

传媒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解剖与临床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血管与腔内血...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难愈性创面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分析对比封闭式负压引流(VSD)与传统换药方法在治疗难愈性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烧伤整形科收治的难愈性创面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清创、换药方法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清创的基础上应用VSD治疗,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换药次数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VSD治疗难愈性创面疗效显著,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换药次数,加快创面的愈合时间,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徐敏李冈栉王国昌
关键词:封闭式负压引流难愈性创面
头面部罕见巨大神经纤维瘤一例
2009年
患者男,43岁。6岁始全身皮肤生长多发性包块,16岁时左侧头面部包块逐渐增大,导致左眼球变形,视力下降,外耳廓移位,因肿块巨大影响日常生活于2008年7月收入院。检查:体重44kg。左侧头面、颈部巨大肿物,上至颢顶线、下至锁骨平面、前至上睑内眦、后至枕部,面积27cm×22cm,肿块凹凸不平,左眼球脱出,左外耳廓移位至颈部(图1,2)。全身皮肤多发性结节状肿物及咖啡色色素斑,病程27年。入院后经常规术前检查及术前介入治疗准备进行手术。
王国昌罗长生徐敏白冰郑家全
关键词:巨大神经纤维瘤头面部术前介入治疗皮肤生长术前检查眼球脱出
手部严重损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32例体会被引量:2
2010年
手部严重损伤性组织缺损,往往伴有肌腱、神经、骨组织损伤或裸露,如何早期有效地修复创面,重建手部功能是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我院1984~2004年间收治了32例手部严重损伤性组织缺损病例,分急诊与择期采用5种不同类型皮瓣(皮管)进行修复,取得满意效果,探讨如下。
王国昌叶永杰罗长生郑家全白冰徐敏
关键词:手部损伤组织缺损皮瓣修复
小儿烧伤135例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分析小儿烧伤病例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为制定预防和减少小儿烧伤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2011年收治的135例烧伤患儿年龄、性别、致伤原因、好发季节、烧伤程度、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烧伤在婴幼儿期发病率最高,为81.25%;小儿烧伤占本院同期烧伤患者的55.47%;夏秋季为烧伤的高发季节;致伤原因主要以热液烫伤为主,占95.11%;烧伤程度以轻、中度烧伤为主。75%的患儿经过积极的对症治疗获得治愈。结论烧伤安全知识的普及和早期积极的治疗是防治小儿烧伤的关键。
徐敏王国昌罗生长
关键词:小儿烧伤病例分析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应用于老年患者难愈性创面中的临床效果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应用于老年患者难愈性创面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20年1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0例难愈性创面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6,给予常规治疗)和观察组(n=64,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VSD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周,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血清sVCAM-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技术对老年患者难愈性创面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减轻患者疼痛程度,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改善炎症反应,值得临床使用。
李冈栉郭忠梁赵瑾洁王国昌白冰徐敏罗长生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难愈性创面临床疗效老年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深Ⅱ度烧伤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在深Ⅱ度烧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0年6月使用VSD治疗深Ⅱ度烧伤患者25例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使用包扎疗法治疗深Ⅱ度烧伤患者35例对照,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VSD治疗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为(19.6±1.8)d,包扎疗法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为(24.52±2.6)d,而且VSD治疗组换药次数较包扎疗法治疗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治疗能促进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但治疗费用较高,对有一定经济承受能力的患者值得推广应用。
王国昌李盛华
关键词:封闭式负压引流包扎疗法愈合
胸壁窦道病人应用富血小板血浆凝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4年
目的 探讨胸壁窦道病人应用富血小板血浆凝胶(APG)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10月~2021年3月收治的胸壁窦道病人89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及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VSD治疗,观察组采用APG联合VSD治疗,比较两组胸壁窦道愈合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78%和86.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窦道封闭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5.26±2.33)天、(25.19±3.54)天和(41.26±5.33)天,短于对照组的(27.26±3.05)天、(43.26±5.17)天和(58.64±6.1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二次修复手术率、窦道复发率均为0,低于对照组的11.36%和1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肿瘤坏死因子(TNF)-α、疼痛评分(VAS)分别为(20.36±3.41)mg/L、(5.23±0.64)×10~9、(15.26±3.24)pg/ml和(1.23±0.25)分,低于对照组的(26.54±3.57)mg/L、(8.17±0.93)×10~9、(24.16±3.94)pg/ml、(3.04±0.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2周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37.78%、11.11%,低于对照组的59.09%、2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后1个月、2个月瘢痕评分(VSS)分别为(7.33±0.85)分、(3.26±0.41)分,低于对照组的(8.64±0.91)分和(5.14±0.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壁窦道病人采用APG联合VSD治疗,可促进窦道修复,抑菌效果较佳,减轻疼痛及瘢痕增生状态,并降低不良反应。
郭忠梁刘元媛刘应平王静徐敏王国昌
关键词:胸壁窦道负压封闭引流
消疣颗粒、匹多莫德联合聚肌胞皮损内注射治疗扁平疣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消疣颗粒、匹多莫德联合聚肌胞皮损内注射治疗扁平疣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接诊的120例扁平疣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给予0.1%维A酸霜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消疣颗粒^+匹多莫德^+聚肌胞注射液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白介素-6(Interleukins-6,IL-6)、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变化、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67%(58/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3%(47/60);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观察组CD3^+、CD4^+、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0.71±8.40)%vs(57.39±7.17)%,(40.84±5.31)%vs(36.18±5.06)%,(1.46±0.20)vs(1.27±0.19)];治疗后,两组IL-2、INF-γ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TNF-α显著降低,观察组IL-2、INF-γ明显高于对照组[(4.29±0.54)ng/mL vs(3.37±0.40)ng/mL,(38.95±5.10)ng/mL vs(32.74±4.58)ng/mL],TNF-α明显低于对照组[(1.43±0.37)ng/mL vs(2.22±0.51)ng/mL];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6.67%(4/60)、13.33%(8/60),比较无显著差异;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治愈25例,对照组治愈17例,随访3个月内显示,观察组复发率为8.00%(2/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29%(6/17)。结论:在扁平疣患者中使用消疣颗粒、匹多莫德联合聚肌胞皮损内注射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皮损恢复、改善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复发率,且联合用药并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应用推广。
郭忠梁刘元媛孔伟王国昌顾宇峰
关键词:扁平疣匹多莫德聚肌胞注射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