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龚晟

作品数:6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遂宁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脏
  • 2篇心脏病
  • 2篇食管
  • 2篇术后
  • 2篇瓣膜
  • 1篇导管
  • 1篇动脉
  • 1篇心室
  • 1篇心脏瓣膜
  • 1篇心脏瓣膜病
  • 1篇心脏功能
  • 1篇心脏结构
  • 1篇胸导管
  • 1篇胸导管结扎
  • 1篇胸导管结扎术
  • 1篇修复术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机构

  • 6篇遂宁市中心医...
  • 1篇川北医学院附...
  • 1篇遂宁市中医院

作者

  • 6篇龚晟
  • 5篇张永恒
  • 3篇刘建平
  • 3篇张强
  • 2篇马蓉
  • 2篇曹霖
  • 1篇夏洪韬
  • 1篇刘勇
  • 1篇付茂勇
  • 1篇钟钏
  • 1篇夏娟
  • 1篇陈权
  • 1篇龚宇
  • 1篇敬毅
  • 1篇郭宇龙
  • 1篇周琴

传媒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西部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β-受体阻滞剂对瓣膜置换术后病人心脏功能、心脏结构及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对瓣膜置换术后病人心脏功能、心脏结构及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我院成功完成瓣膜置换术的病人10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强心、利尿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2周、4周、8周及16周心脏功能及结构指标[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神经内分泌激素[心房利钠肽(A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醛固酮(ALD)]变化。结果两组术前LAD、LVEDD、LVEF、ANP、AngⅡ及AL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4周、8周及16周,两组LAD、LVEDD、ANP、AngⅡ及ALD均低于术前(P<0.05或P<0.01),术后16周LVEF均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4周、8周及16周LAD、ANP、AngⅡ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术后2周、4周、8周及16周LVEDD、LVEF、AL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可促进瓣膜置换术后病人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下降,改善心脏功能及心脏结构。
龚晟张强马蓉
关键词:瓣膜性心脏病Β-受体阻滞剂心脏功能心脏结构神经内分泌激素
膈上结扎胸导管对预防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胸导管结扎术对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半随机对照法将食管癌手术患者分成胸导管结扎组和不结扎胸导管组。分析结扎组和不结扎组术后乳糜胸发生率,72h平均胸腔引流量以及5d内拔管率。结果结扎组术后乳糜胸发生3例(1.7%)。非结扎组术后发生乳糜胸5例(3%),结扎组与非结扎组术后乳糜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0),且全部发生在弓上和颈部吻合的病例,两组患者术后72h平均胸腔引流量以及5d内拔管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扎组引流量明显少于非结扎组,而拔管率则结扎组明显高于非结扎组。结论食管中上段癌常规结扎胸导管,并不一定能预防胸导管的发生,而结扎胸导管能减少胸腔胸引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痛苦,故中上段食管癌,主张结扎胸导管。而下段食管癌,常规结扎胸导管没有必要。
钟钏龚晟张永恒
关键词:食管癌胸导管结扎术乳糜胸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小左心室的外科围术期处理策略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小左心室围术期的处理策略。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月遂宁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外科19例因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小左心室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术期处理经验及策略。结果本组19例患者中18例手术顺利完成,1例因术中左心室破裂死亡;1例术后因低心排综合征导致多脏器功能不全死亡,死亡率10.5%。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4例,心律失常4例,肺部感染6例,急性肾功能不全2例,切口感染1例,均给予相应的处理。出院后随访17例,随访时间为8~44个月,均正常存活。心功能恢复至Ⅰ级10例,Ⅱ级7例。心脏彩超提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46.5±5.4)mm,射血分数48%~75%。结论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小左心室患者,临床症状严重,一旦围手术期处理不当,术后极易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肺动脉高压危象及室性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术前积极维护心功能、纠正全身情况,术中正确决策手术方式,术后加强监护、合理应用缩血管药物及适当补液纠正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积极处理心律失常,可降低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刘建平张永恒唐小娇周琴江继端曹霖龚晟张强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小左心室外科治疗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的手术时机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ype B aortic dissection,TBAD)胸主动脉腔内修复(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术的手术时机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到2020年6月,在单中心行TEVAR治疗的TBAD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一般基线资料: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既往疾病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围术期及随访期死亡,围术期及随访期并发症:内漏、覆膜支架移位、覆膜支架远端新发夹层、逆撕A型夹层、脑卒中、脊髓缺血、急性肾损伤等。结果:共纳入217例TBAD患者,其中急性期(A组)患者141例,平均年龄(60.1±12.8)岁;非急性期(B组)患者76例,平均年龄(63.5±11.4)岁。男性患者160例,女性患者57例。两组患者在术后30d死亡率(2.8%vs.2.6%),主动脉相关性死亡率(2.8%vs.2.6%),主要并发症发生率(14.9%vs.14.5%);随访期死亡率(5.8%vs.10.8%),主动脉相关性死亡率(3.6%vs.5.4%),主要并发症发生率(8.8%vs.6.8%),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enyi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544,P=0.245)。结论:TBAD急性期与非急性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主动脉相关性死亡率及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提示TBAD急性期手术不会带来更高的并发症及死亡风险。
葛静刘建平邹坪益马蓉唐小娇陈权龚晟贺一伟张强郑永张永恒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死亡率生存率手术时机
重症心瓣膜病术后早期监护的临床分析
2012年
目的观察我院重症心脏瓣膜病手术后早期监护的临床效能,探讨早期监护重点。方法前瞻性搜集统计我院重症监护室2006年3月至2011年5月共179例风心瓣膜病患者资料,所有患者被分为重症心脏瓣膜病组与对照组,为前者实施以并发症预测为主的个体化监护方案,比较两组的早期重症监护质量。结果本研究中重症心脏瓣膜病89例,重症瓣膜病患者需要手术处理的瓣膜有多于对照组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前者更多患者需要进行血栓清除术(P<0.05)。重症瓣膜病患者的术中转流时间、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明显延长(P<0.05),且该类患者的呼吸支持时间、ICU监护时间明显延长(P<0.05)。相关关系分析指出,术中转流、阻断、总手术时间会影响重症瓣膜病患者呼吸支持时间(P<0.05)。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前的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明显低于术后值,术前的舒张末容积指数明显高于术后值,三者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20.2%,术后早期病死率10.1%。结论经过初步探索,我院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早期监护临床路径体现出了良好的效绩,但如何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快速康复;如何建立优质高效临床路径,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
曹霖夏洪韬龚宇刘勇敬毅张永恒龚晟
关键词:重症监护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早期
MTA1、VEGF-C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食管鳞癌(ESCC)中表达及其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遂宁市中心医院胸心外科107例ESCC手术切除病例及56例正常食管组织的石蜡包埋组织样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MTA1、VEGF-C在ESCC中的表达;应用D2-40标记肿瘤组织中的微淋巴管内皮细胞,并计数微淋巴管密度(LVD);同时对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ESCC中MTA1蛋白高表达率为50.4%,VEGF-C蛋白高表达率为58.8%,均明显高于正常食管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3/T_4期ESCC组中MTA1蛋白、VEGF-C蛋白的高表达率亦明显高于T_1/T_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A1蛋白、VEGF-C蛋白的高表达率在ESCC不同TNM分期中,经Kruskal-Wallis Tes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SCC中MTA1蛋白、VEGF-C蛋白表达强度存在正相关性(Spearman系数r=0.512,P=0.000),且MTA1蛋白、VEGF-C蛋白高表达组中LVD与MTA1蛋白、VEGF-C蛋白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组中MTA1蛋白、VEGF-C蛋白的高表达率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CC中MTA1和VEGF-C的表达存在正相关性,其可能共同促进ESCC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两者可能作为判断ESCC预后的实验室指标。
刘建平付茂勇夏娟张永恒龚晟郭宇龙
关键词:食管鳞癌淋巴管生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