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状疱疹引起的院内聚集性水痘疫情调查分析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回顾调查2016年8月~9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1例带状疱疹患者引起医务人员聚集性水痘疫情,分析暴露后发病者的危险因素和未发病者的保护因素。方法:追踪并走访所有发病医务人员,发放问卷调查。使用逻辑回归分析暴露后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1)传染源为ICU长期卧床的带状疱疹患者,共引起全院10名医护人员发生水痘,根据出疹时间分为二批。(2)患者出疹后曾与其直接接触的ICU医护人员共52名,其中6人(11.5%)发生水痘。危险因素包括:接触频率高、夜班时接触、既往未接触过水痘和(或)发热出疹性疾病患者、近期有健康问题。主要的保护因素为工作年限(因素系数-0.188)和住房条件(因素系数-0.744)。(3)发病的医护人员均能做到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重视手卫生,提示上述措施不能完全阻断传播。结论 :带状疱疹患者作为水痘传染源不容忽视。在个人防护中应该重视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以气溶胶形式的传播途径。工作年限较短、有基础疾病或近期有应激因素的医护人员应作为重点防护的易感人群。院内出现医护人员传染病发病后,应及时严格隔离,避免二次传播。
- 韩麦徐潜
- 关键词:带状疱疹水痘
- 原发性骨淋巴瘤1例
- 2016年
- 患者男性,17岁,因左髋部疼痛2个月余,加重伴发热1个月余,2012年10月11日入院。患者病程中左髋部疼痛进行性加重,伴乏力、盗汗、左下肢力弱、行走困难;体温最高39℃。既往否认慢性病史。久居河北承德市郊区,居住地周围有大量牛羊。同村有2例布氏杆菌病患者、2例肺结核患者。入院体检:体温38℃,消瘦,强迫右侧卧。脾肋下可触及。
- 韩麦徐伟民马安林彭向欣
- 关键词:骨淋巴瘤髋部疼痛股骨上段结外淋巴瘤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合并脂肪肝导致单纯抗病毒治疗生物化学应答不佳诊疗分析被引量:15
- 2015年
-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规范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获得完全病毒学应答但生物化学应答不佳的原因,并在原有治疗基础上对合并脂肪肝患者在改变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加用双环醇片,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40例规范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2年以上(>24 ~ <61个月),病毒学完全应答但生物化学应答不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分析产生原因,对其中27例合并脂肪肝的患者在抗病毒和改变生活方式基础上加用双环醇治疗48周,观察治疗前后生物化学各项指标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患者纤维化分期危险因素的分析用二分类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肝功能生物化学指标资料的比较采用单组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不同时间点均值的两两比较采用多重比较配对的t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40例患者中有不同程度肝细胞脂肪变者27例(69.23%),发现组织中脂肪变和炎症与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相关(x^2=4.746,P=0.029;x^2=5.072,P=0.024),血清和组织中HBsAg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无相关性(x^2=0.273,P=0.601;x^2=0.020,P=0.887).改善生活方式并加用双环醇治疗的患者,生物化学应答率显著提高,ALT水平明显下降(F=58.045,P=0.000),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明显上升(t=15.109,P=0.000),丙二醛水平明显下降(t=-10.786,P=0.000);肝脏弹性测定硬度值下降(t=3.873,P=0.001;治疗前<15 kPa者,t=2.255,P=0.036;治疗前>15 kPa者,t=5.376,P=0.002).结论 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规范核苷(酸)类似物长期治疗后生物化学应答不佳的患者,应尽早考虑其他致病因素以便指导治疗.在改变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加用双环醇对于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导致的生物化学应答不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一定的疗效.
- 刘淑娥郝美娜任亚楠韩麦司佳马安林
- 关键词:脂肪肝双环醇
- 特发性门脉高压的诊断和临床处理被引量:8
- 2016年
- 特发性门脉高压(idiopathic portal hypertension,IPH)是门脉高压的罕见情况,以门脉高压的相关表现为主,肝功能正常,不伴肝静脉或门静脉梗阻。感染和血栓形成倾向分别是东方和西方IPH患者的首要致病因素。肝静脉压力梯度(hepatic vein pressure gradient,HVPG)、脾脏/肝脏硬度比值及肝活组织检查对鉴别特发性门脉高压与肝硬化门脉高压价值较大。IPH总体预后良好,门脉血栓形成可能提示预后不良。临床处理以防治静脉曲张出血为主,其原则大致与防治肝硬化门脉高压的静脉曲张出血相同。部分IPH患者需考虑手术分流及抗凝治疗。
- 韩麦徐伟民马安林
- 关键词:门脉高压特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