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骏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会议论文
  • 1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脑出血
  • 5篇出血
  • 3篇血肿
  • 3篇引流
  • 3篇引流术
  • 3篇内血肿
  • 3篇微创
  • 3篇微创颅内血肿
  • 3篇疗效
  • 3篇疗效评价
  • 3篇颅内
  • 3篇颅内血肿
  • 3篇幕上脑出血
  • 3篇抽吸
  • 3篇抽吸引流
  • 3篇抽吸引流术
  • 2篇内压
  • 2篇尿激酶
  • 2篇尿激酶溶解
  • 2篇尿激酶溶解治...

机构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杨中华
  • 5篇赵性泉
  • 5篇杨波
  • 5篇杨骏
  • 3篇丁则昱
  • 3篇刘丽萍
  • 2篇王文娟
  • 2篇陈胜云
  • 2篇温淼
  • 1篇贾娇坤
  • 1篇边立衡

传媒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第七届中华医...

年份

  • 2篇2015
  • 3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幕上脑出血的疗效评价
<正>目的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主要通过有创颅内压监测、经颅多普勒(TCD)、头颅CT检查以及急性期神经功能预后评分进一步评价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对于幕上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
杨骏杨中华刘丽萍杨波丁则昱贾娇坤边立衡赵性泉
文献传递
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对幕上脑出血患者颅内压的影响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观察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对幕上脑出血患者颅内压的影响,从而进一步评估该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12月行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幕上脑出血患者,观察患者手术前后颅内压变化及早期预后情况。结果共入组53例患者,术后14 d/出院Glasgow意识障碍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显著高于术前[7(12(9,15)vs 7(5,11),Z=-5.057,P<0.00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低于术前[14(11,18)vs 19(15,23),Z=-4.210,P<0.001]。终点血肿体积较基线减小[17.2(11.8,25.8)mlvs 67.5(48.2,82.2)ml,Z=-6.048,P<0.001]。其中29例患者行颅内压监测,结果显示术后颅内压较术前颅内压降低[14(9.5,21.5) mmHgvs 30(21.5,40)mmHg,Z=-4.705,P<0.001],但颅内压降低率与首次血肿抽吸率之间无相关性(r=0.162,P=0.401)。行颅内压监测的患者早期预后良好组与不良组的术前颅内压、术后颅内压、颅内压降低量、颅内压降低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幕上脑出血有效,可改善早期神经功能预后,减轻血肿占位效应,并显著降低颅内压。术前后颅内压及术中颅内压变化对于脑出血早期预后的影响不明显。
杨骏杨波杨中华陈胜云赵性泉
关键词:脑出血颅内压
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对幕上脑出血患者颅内压及早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脑部急症,占全球全部卒中类型的9%一27%。脑出血的急性期治疗是降低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近年来关于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的研究表明其对于幕上脑出血的治疗安全有效。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微创颅内...
杨骏杨波杨中华陈胜云赵性泉
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溶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溶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行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溶解治疗及颅内压监测的2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入组.对比抽吸术前后神经功能...
杨骏杨中华刘丽萍杨波丁则昱温淼王文娟赵性泉
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溶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溶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行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溶解治疗及颅内压监测的2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入组。对比抽吸术前后神经功能、血...
杨骏杨中华刘丽萍杨波丁则昱温淼王文娟赵性泉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