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尧 作品数:19 被引量:23 H指数:3 供职机构: 山西省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建筑科学 更多>>
贝他单抗对放射性脑病的治疗研究 魏尧 吉宏明 王春红 马久红 成睿帕金森病行脑深部电刺激术后疗效分析 马久红 魏尧 吉宏明神经导航技术结合术中B超检查在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技术结合术中 B 超检查对功能区胶质瘤的手术入路、切除范围及功能保护及术后复发的影响;术中 B 纠正脑移位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功能区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使用神经导航对功能区胶质瘤进行空间三维定位,并使用术中 B 超进行辅助操作及了解肿瘤与周围血管位置关系。结果24例患者患者中,神经导航脑移位2~10 mm,平均4.7 mm,术中使用 B 超结合神经导航技术全部精确定位病灶;术后24 h 核磁共振检查证实,21例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术后患者功能改善者20例,未改善者2例,术后偏瘫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神经导航技术结合术中 B 超检查可纠正脑移位,提高功能区胶质瘤的精确定位,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术后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存期及生存质量。 魏尧 吉宏明 贺宇波 马久红 成睿 郭建忠关键词:神经导航 功能区胶质瘤 脑移位 脊髓支气管源性囊肿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2017年 支气管源性囊肿(bronchogenic cyst,BC)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先天性疾病,常见于儿童,多发于纵膈.BC亦可发生于胃肠道、心包、胸骨、皮下等部位,故其临床表现多样[1].发生于脊髓的BC(spinal bronchogenic cyst,SBC)更加罕见,迄今为止文献报道仅17例[2-15].2015年10月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了1例SBC患者,结合既往文献对SBC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和探讨. 郭建忠 魏尧 谷如雷 张刚利 吉宏明关键词:支气管源性囊肿 文献复习 脊髓 先天性疾病 神经外科 β-榄香烯对ECV-304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6 2015年 β-榄香烯(β-elemene)是基于20世纪70年代莪术挥发油局部治疗宫颈癌有良好效果发现的一种有效抗癌成分[1]。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发现β-榄香烯对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分化、抗肿瘤转移、逆转肿瘤细胞耐药性、免疫增强、抗瘤谱广、抑制血管生长等特点,得到临床广泛的应用。 郭建忠 吉宏明 魏尧 马久红 陈胜利关键词:ECV-304 Β-榄香烯 肿瘤细胞耐药 莪术挥发油 3D打印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2017年 3D打印技术是利用计算机的数字化三维成像结合现代高新技术连续打印的一项新的应用技术。这项新技术已应用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一些工业领域。 郭东亮 魏尧 郭建忠关键词:神经外科 三维成像 数字化 计算机 β-榄香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10 2016年 β-榄香烯(β-elemene)是从中药莪术中提取的有效抗肿瘤成分,属国家二类非细胞毒性抗肿瘤新药。研究证实,β-榄香烯对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分化、抗肿瘤转移、逆转肿瘤细胞耐药性、免疫增强、抗瘤谱广、抑制血管生长等特点,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肿瘤血管生成依赖理论"表明, 郭建忠 魏尧 谷如雷 郭东亮 陈胜利关键词:Β-榄香烯 肿瘤血管生成 细胞凋亡 抗肿瘤新药 血管内皮细胞 药物浓度 抗血管生成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肉芽肿8例临床诊治分析 2016年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肉芽肿的诊治要点,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术后病理确诊为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其影像特点、术后症状缓解情况、血常规及脑脊液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及预后。结果8例均行手术治疗,原有症状均得到改善,血常规白细胞及脑脊液实验室检查均正常,复查 CT 示病灶均基本消失,全部患者均已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结论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肉芽肿诊断较难,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CT 和 MRI 是主要诊断方法,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是确诊的金标准。 郭建忠 魏尧 吉宏明 张刚利 谷如雷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肉芽肿 脊髓髓内肿瘤的全切及功能保护研究 魏尧 贾贵军 马久红 吉宏明颅脑创伤患者血浆中类胰蛋白酶含量测定的临床意义 2016年 目的:通过测定颅脑创伤患者血浆中类胰蛋白酶的含量变化,探讨类胰蛋白酶检测对颅脑创伤患者病情评估的意义。方法选择40例颅脑创伤患者作为观察组,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荧光酶联免疫法,利用过敏原自动检测仪测定样本血浆中类胰蛋白酶的含量。结果对照组血浆类胰蛋白酶含量为(2.97±1.05)μg/L,观察组血浆类胰蛋白酶含量(3.03±1.39)μ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类胰蛋白酶含量(3.84±0.52)μ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32,P <0.05)。重型颅脑创伤组内4例死亡患者的类胰蛋白酶含量(5.85±1.05)μg/L,明显高于重型颅脑创伤组内16例伤后2个月仍然存活患者的血浆类胰蛋白酶含量(2.49±0.5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8.13,P <0.01)。结论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血浆类胰蛋白酶含量明显增高,血浆类胰蛋白酶含量测定对颅脑创伤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有帮助。 郭建忠 魏尧 谷如雷 郭东亮 吉宏明关键词:颅脑创伤 类胰蛋白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