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剑

作品数:8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2篇矿业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篇页岩
  • 3篇油页岩
  • 3篇热解
  • 2篇时频
  • 2篇时频分布
  • 2篇频分
  • 2篇孔隙率
  • 2篇S变换
  • 1篇地壳
  • 1篇岩石力学
  • 1篇应力条件
  • 1篇震群
  • 1篇振动
  • 1篇振动信号
  • 1篇渗透率
  • 1篇时频分析
  • 1篇视应力
  • 1篇温压
  • 1篇温压条件
  • 1篇孔径

机构

  • 8篇太原理工大学
  • 4篇山西省地震局
  • 4篇太原大陆裂谷...

作者

  • 8篇刘剑
  • 4篇李丽
  • 3篇耿毅德
  • 2篇刘剑
  • 2篇梁卫国
  • 2篇武鹏飞
  • 1篇吴昊昱
  • 1篇黄辉
  • 1篇郝兵元
  • 1篇赵静
  • 1篇宋美琴
  • 1篇康志勤
  • 1篇李自红
  • 1篇吕芳
  • 1篇姜玉龙
  • 1篇姜玉龙
  • 1篇李宏伟
  • 1篇梁艳

传媒

  • 2篇煤炭技术
  • 2篇山西地震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中国地震
  • 1篇地震地磁观测...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2015年1月山西介休M_L3.3震群发震原因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2015年1月15~27日,山西介休发生M_L3.3震群活动。精定位结果显示:震源体很小,震源较浅;根据震源谱拐角频率和视应力特征认为,本次震群活动与水库诱发地震有相似之处。鉴于本次震群孕震过程可能有水等流体的参与,本文综合构造环境、震源参数、介休井水位升降以及不同时段区域应力场分析等,对介休震群发震原因进行了探讨。初步认为介休地区裂隙发育,地下水渗透、扩散使得地壳浅部岩体强度弱化,是山西介休M_L3.3震群发震的主要原因。同时,地下水渗透使得该区地震波高频成分衰减强烈,拐角频率和视应力明显低于山西其它地区同震级地震的水平。
李丽刘剑吴昊昱宋美琴吕芳
关键词:震群视应力
大采宽工作面开采沉陷规律的FLAC^(3D)模拟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为得到余吾煤业在大采宽开采条件下的沉陷规律,以便提出切合实际的防治措施,以余吾煤业S1202工作面为研究背景,运用FLAC3D对该工作面的开采沉陷进行模拟分析,得出了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及其最大值。将FLAC3D模拟工作面停采时得到的地表最大下沉量和水平移动量与现场实测值作对比,结果表明两者相对误差较小,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对余吾煤业及其他矿区大采宽工作面的开采沉陷预测具有借鉴意义。
刘剑郝兵元黄辉
关键词:FLAC3D
高温及三轴应力条件下抚顺油页岩渗透规律试验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利用自主研发的WYF-I型高温高压热解反应装置及基于岩芯柱脉冲衰减法研制的Smart perm Ⅲ型气体渗透率测量仪,对抚顺西露天矿油页岩试件进行20~600℃范围内的热解试验,研究不同热解温度和应力条件下的油页岩渗透率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油页岩热解过程呈明显阶段性变化。第一阶段:20~300℃,油页岩失重率和孔隙率变化较小,渗透率随热解温度变化不明显,体积应力对渗透率影响较小。第二阶段:300~400℃,油页岩失重率和孔隙率迅速增加,试件渗透率增加了24.3~92.4倍;体积应力对渗透率影响明显,当体积应力由13MPa增加至39MPa后,孔隙压力1MPa下的渗透率降低了22.23%.第三阶段:400~600℃,失重率和孔隙率进一步增加,但增速减缓,温度对渗透率影响减弱,400℃增加至600℃时油页岩渗透率仅增加了1.69~2.49倍;体积应力对渗透率影响增强,体积应力增加导致渗透率下降了32.84%~41.79%.研究结果对原位热解开采油页岩时热解温度的合理选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耿毅德梁卫国刘剑刘剑武鹏飞
关键词:油页岩渗透率热解孔隙率
抚顺油页岩热解后的孔隙结构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研究了不同温度热解后抚顺油页岩的进退汞曲线、孔隙率和孔径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汞滞后效应显现,盲孔体积不断增加,在300℃~500℃急剧上升;孔隙率随温度的变化趋势满足Dose Resp函数,以300℃~500℃的中温段的增长幅度最大;油页岩孔径峰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不断增大,在500℃达到峰值,孔结构由以微孔和小孔为主变化为以小孔和中孔为主。
耿毅德刘剑毕井龙
关键词:热解油页岩孔隙率孔径分布
不同温压条件下油页岩孔裂隙结构演化试验研究被引量:10
2018年
为了研究进入热解状态后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对油页岩热解特性的影响,对φ7 mm×14 mm的油页岩试件进行300℃~600℃和5~15 MPa不同温压条件下且时长为12 h的热解反应试验,并综合利用显微CT、压汞和SEM试验进行精细化表征,以研究孔裂隙结构的演化特征及其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是改变油页岩孔裂隙结构的最重要因素,随着温度的升高,热解破裂作用增强,尤以300℃~500℃的增幅最为明显,总孔容和孔隙率不断增大,孔径分布由小孔为主向中孔和小孔共同发育为主转变,高温作用下产生了不同尺度的裂缝,且裂缝数量逐渐增多,600℃下大裂缝的面积裂缝密度是300℃的8.1倍。外部压力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与热应力的作用共同促进了原有及新生孔裂隙团及通道的膨胀破裂,使得总孔容和裂缝数量均有所增加,在15MPa下孔隙率和面积裂缝密度均达到最大值,最大孔隙率是600℃且15MPa下的51.6%。油页岩的热解破裂作用同时受到矿物颗粒膨胀产生的热应力和干酪根的热解作用的共同影响,温度和压力的耦合作用加剧了油页岩的热解破裂程度,共同促进了孔裂隙的产生、扩展和发育。
耿毅德梁卫国刘剑刘剑康志勤武鹏飞
关键词:岩石力学油页岩
山西运城振动事件S变换时频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基于S变换,对2005年以来山西南部运城及其附近地区的振动事件波形进行时频分析,并与山西南部地区的天然地震、爆破和塌陷地震波谱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天然地震一般S波携带能量较大,衰减较慢,震相高低频成分呈现均匀分布;一般近台记录的人工爆破P波比S波发育,能量衰减较快,震相急促短暂;塌陷地震波列能量随时间和频率的展布相对集中,一般分布在频率较低区域;振动事件震相简单,被不同台站记录的波形能量优势分布及频率分布范围差异较大,衰减特征不明显。据此,基本可以排除山西南部及附近区域的振动事件为天然地震、爆破和塌陷事件的可能。
李丽刘剑李自红闫亚荣
关键词:S变换时频分布
大同地区地壳横波衰减成像研究
2017年
运用大同地区2001—2014年,中小地震观测报告中的2 991个近震事件的24 016条S波最大振幅和周期资料,反演得到大同火山区及其附近区域的地壳衰减Q_0值空间分布图像。检测板实验结果显示,在射线分布较密集的地区,分辨率可以达到20′×20′。空间分布中,低Q_0值主要分布在大同盆地及控制盆地发育的主干断裂附近,大同火山区Q_0值最低。Q_0值强衰减现象反映出大同火山区地壳内部介质状态与周围构造的差异性。
李丽刘剑李宏伟梁艳
基于S变换的振动信号时频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利用S变换方法对山西南部测震台网记录的振动事件波形进行时频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台站记录的振动事件波形特征差异较大,一般单波峰最大能量持续时间较短,衰减较快;双波峰或者三个波峰以上的能量持续时间较长且频率分布范围较大;接收振动波形信号时间不同的台站,能量未出现明显的衰减,除波列能量的频率分布范围和持续时间不同外,其他无显著差异。
李丽刘剑闫亚荣
关键词:S变换时频分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