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娜

作品数:19 被引量:102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3篇生物学
  • 2篇电子电信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黄海暖流
  • 2篇蛋白
  • 2篇生物胁迫
  • 2篇条斑紫菜
  • 2篇紫菜
  • 2篇胁迫
  • 2篇功能分析
  • 2篇非生物
  • 2篇非生物胁迫
  • 2篇北黄海
  • 1篇氮化碳
  • 1篇蛋白激酶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东南
  • 1篇断面潮流
  • 1篇对虾
  • 1篇悬浮物
  • 1篇驯化

机构

  • 17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国家海洋信息...
  • 2篇国家海洋局
  • 1篇青岛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德州农工大学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17篇李娜
  • 4篇鲍献文
  • 3篇姚志刚
  • 2篇李超
  • 2篇吴德星
  • 2篇孔凡娜
  • 2篇茅云翔
  • 2篇翟世奎
  • 2篇李希彬
  • 2篇宋军
  • 2篇李琳琳
  • 2篇万凯
  • 2篇姜秀莉
  • 1篇孙即霖
  • 1篇王永远
  • 1篇田丰林
  • 1篇陈戈
  • 1篇丛明
  • 1篇王凤
  • 1篇褚忠信

传媒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海洋学报
  • 2篇中国科技信息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无机盐工业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泥沙研究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计算机技术与...
  • 1篇海洋科学前沿
  • 1篇第三届区域气...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黄海冷水团季节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16
2012年
利用2006—2007年春、夏、秋、冬4个航次的CTD数据,对北黄海冷水团的季节变化及其消长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春季,冷水团特征开始出现,6℃冷水占据了调查区域的1/3,冷水团中心的盐度值大于32psu。成山头以东的高盐水舌主轴从冬季的124°E西移至123.3°E处;夏季,北黄海冷水团特征最为明显,核心温度约6℃,盐度高于32psu,盘踞在50m等深线以深的深槽中,温、盐呈现明显的双峰结构。与前人的结果相比,本文低温中心的位置偏东;秋季,北黄海冷水团强度减弱,但仍存在2个低温中心,并且高盐中心位于38.5°N,122.5°E附近;在垂直方向上,冷水团与上层水之间以温跃层为分界:温跃层春季时形成,位于20~30m;夏季达到最强,跃层在10~20m;秋季减弱,跃层深度降至30~40m;至冬季温跃层完全消失。
姚志刚鲍献文李娜李希彬万凯宋军
关键词:黄海暖流
对虾转录组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2018年
转录组学是研究特定细胞、组织或器官在特定生长发育阶段或某种生理状态下的所有转录本(即转录组)的科学。由于缺乏对虾的全基因组信息,早期的转录组学研究技术如基因芯片技术没有在对虾转录组学研究中得到很好的应用,随着以高通量测序为基础的转录组学技术的出现,以及无参考基因组de novo组装技术(Trinity)的应用,使得对虾的转录组学研究才得以逐步开展起来,尤其是近两年,对虾的转录组学研究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本文综述了对虾转录组学研究在对虾的生长发育、免疫应答、环境胁迫、营养代谢和分子标记开发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对虾转录组学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左建伟李炎李娜郭华荣
关键词:对虾转录组学基因芯片测序
基于遥感数据分析南海叶绿素与颗粒物的季节变化与相互关系被引量:6
2015年
本文基于卫星遥感的叶绿素a浓度与颗粒物后向散射系数月平均数据以及其他海洋与气象参数,详细分析了两个生物光学参量在季节尺度上的相关性及其与物理参数的耦合关系,并运用光驯化模型分析了南海表层水体浮游植物的生理学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受南海地形和风场等物理参量的变化,南海叶绿素a浓度与颗粒物后向散射系数存在显著的季节和空间分布特征,具有一定的共变性和差异性。在南海近岸及浅水区,叶绿素a浓度与颗粒物后向散射系数有很好的耦合关系;而在南海深水海盆区,叶绿素a浓度冬高夏低,其季节循环过程与颗粒物后向散射系数相反,这主要是受浮游植物生理学过程的影响。"生物量控制区"与"光驯化控制区"的分界在南海与陆架-海盆分界线一致,体现了水深条件对浮游植物生理状态的影响。此外本文还发现,在吕宋海峡西部海区,叶绿素a与颗粒物后向散射系数的关系表现出"生物量-光驯化共同控制"的特点。
王晓琦邢小罡王金平李娜
关键词:叶绿素A浓度
边缘海对中国区域气候变化影响及机制
利用诊断分析、模式数值实验等方法分析了边缘海对中国区域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边缘海对中国区域气候变化具有明显的影响。在北半球冬季,巴伦支海和北大西洋的水温异常通过阶段性海气相互作用机制造成高纬度大气环流异常,影响东亚...
孙即霖吴德星時晓噱王凤李娜丛明王乔乔
关键词:边缘海热力异常
北太平洋副热带海区动力高度与净初级生产力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在中低纬度常年层化的海区,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变化与多变量ENSO指数(MEI)具有很强的一致性,与海表面温度(SST)具有很好的负相关关系。然而MEI和SST作为海洋层化强弱的间接指示量,不能直接表征海洋物理过程如何调控在海洋中具有一定垂向分布特征的浮游植物贡献的NPP。本文利用2004—2014年卫星遥感产品NPP、ARGO温盐数据计算得到的动力高度(DH)以及ECMWF再分析资料的SST月平均数据,分析了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区DH和NPP在季节和年际尺度上的关系。结果表明,动力高度的变化与海洋净初级生产力的变化在季节和年际尺度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很可能是由动力高度变化引起的SST和温跃层变化共同作用导致。分析还表明,上层海温引起的动力高度场年际变化对NPP具有主导影响。
李娜甘波澜
关键词:净初级生产力海表面温度
长江口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As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14年
于2011年10月在长江口邻近海域采集了31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利用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了样品的As质量比,旨在通过分析毒性元素As在表层沉积物中的空间分布,探讨As的来源、赋存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As质量比范围为0.92-23.25 mg/kg,平均值为6.98 mg/kg,呈近岸高远岸低的分布特征,且在泥质沉积区相对较高,高值区沿岸线呈明显的带状分布。As与沉积物粒度组成密切相关,即表层沉积物的粒径越小,As质量比越高,细粒沉积物是As的主要载体。表层沉积物中As与有机碳、总氮呈弱的正相关,表明生物虽可能对As分布有一定的影响,但相对于沉积物粒级组成而言不是主要控制因素。As质量比高值区与长江冲淡水和沿岸流的分布格局一致,尤其是在长江口门处的泥质区值最高。这一方面说明As主要来源于长江入海所携带的细颗粒悬浮物,另一方面说明长江入海冲淡水和研究区海洋流系控制着As的空间分布。As在研究区内总体上呈轻度富集,部分采样站位As的富集因子较高,说明长江口邻近海域存在一定程度As的人为污染(排污)和潜在的环境风险。
翟世奎姜秀莉褚忠信王秀海董爱国崔行骞李娜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表层沉积物
北黄海温盐分布季节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42
2009年
利用2006~2007年夏冬春秋4个季节北黄海的大面调查资料,分析了4个季节北黄海温度和盐度大面以及典型断面分布特征,得出以下结论:2007年冷水团势力范围强于2006年,北黄海冷水团的形成受地形影响。黄海暖流冬春季较强,冬季最强,夏季最弱,秋季开始形成。鲁北沿岸流冬季最强,春季减弱,夏秋季消失,但夏季鲁北沿岸存在冬季鲁北沿岸流水的残余体,即鲁北沿岸水。辽南沿岸水4个季节都以低盐为特征,除夏季低盐中心位于庄河口外,其它3个季节低盐中心均位于调查区域的东北角。渤海与北黄海之间的水交换4个季节都存在。春季,断面盐跃层形成滞后于温跃层;秋季,断面盐跃层消失滞后于温跃层。
鲍献文李娜姚志刚吴德星
关键词:北黄海温盐黄海冷水团黄海暖流
冬、夏季北黄海悬浮物分布特征被引量:25
2010年
利用国家908专项ST02区块(北黄海)水体专项调查2007年夏、冬资料,应用浊度观测资料对悬浮物质量浓度进行线性拟合,得到较好的反演结果。在北黄海海域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9个断面,利用反演的悬浮物质量浓度,综合温度、盐度等水文要素,辅以冬、夏季山东半岛沿岸流、北黄海冷水团和黄海暖流的季节变化特征,着重分析了冬、夏季北黄海悬浮物分布特征、形成原因以及季节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冬、夏山东半岛北部沿岸、成山头海域和老铁山水道以及旅顺湾附近海域始终为高悬浮物浓度区,呈现出近岸高,离岸低,底层高,表层低的态势。夏季,水体垂向层结显著,受北黄海冷水团以及沿岸流的作用,老铁山水道附近及山东半岛北部沿岸的高悬浮物浓度值区基本不能进入北黄海,只能沿岸分布,并且由于海底底质为粘土质以及沿岸流的共同作用,成山头附近海域悬浮物浓度值很高,但基本为局地再悬浮,没有向外输送的趋势。冬季受强劲东北风的影响,水体垂向混合均匀,悬浮物浓度值比夏季高得多,悬浮物的分布受黄海暖流、沿岸流以及地形的影响,特别是成山头附近海域,存在一个显著的高悬浮物浓度值区,并具有向南输送的特征。
鲍献文李真王勇智李娜
关键词:悬浮物浊度黄海暖流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LS33-1-1钻井岩心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被引量:8
2014年
为了研究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的沉积环境及物源,对琼东南盆地深水区LS33-1-1钻井岩心样品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自渐新世以来沉积环境多变,物源复杂;在崖三段沉积早期,物源主要为当地或附近的基性玄武质火山碎屑,可能来自南海扩张引起的岩浆喷发活动;自崖三段沉积晚期(早于31.5Ma)以来,物源以陆源和海洋自生沉积为主,其中火山岩风化产物占有相当的比例。LS33-1-1钻井岩心沉积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在距今31.5、28.4、25.5、23、16、8.2、5.5、2.7Ma均发生明显突变,表明沉积环境及物源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反映了构造运动的影响。各地球化学指标在崖三段底部4 207m左右的突变,反映了琼东南盆地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构造运动,造成了沉积物源由以基性火山碎屑为主转变为以陆源碎屑为主。在渐新世-中新世界线(23MaBP)附近,各项指标均表现出明显的突变,表明在ODP1148站及珠江口盆地深水区发现的物源突变事件(白云运动)也影响到了琼东南盆地深水区。
李娜翟世奎刘新宇陈奎姜秀莉修淳宗统刘晓锋陈宏言王淑杰淳明浩
关键词:深水区微量元素沉积环境琼东南盆地
基于船载ADCP观测对罗源湾湾口断面潮流及余流的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基于对罗源湾可门水道的25h连续走航ADCP观测,成功构建了沿走航断面共12个站位的连续海流时间序列,并对这些站位的潮流、余流以及潮通量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可门水道内的潮流为正规半日潮流,驻波性质明显,涨潮首先出现在水道中下层而退潮则首先发生在水道上层。水道内的潮流为往复流,水道南部M2分潮流流速较大,并且其倾角自北向南逐渐增加。此外,水道两端的浅水区域内浅水分潮M4振幅较显著。可门水道内余流呈现出两层结构,20m以浅余流沿东北向流出海湾,并且出流的核心位置偏南,而20m以深的余流沿西南向流入湾内,入流的流核位于偏北的近底层区域。对潮通量的积分计算表明通过可门水道进入罗源湾的潮通量约为4.81×108 m3。
姚志刚鲍献文李娜李希彬宋军万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