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凡源
-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尿激酶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NT-proBNP水平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影响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究尿激酶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N末端B型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影响。方法 60例行保守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根据溶栓结果分为溶栓再通组(48例)和溶栓未再通组(12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NT-pro BNP水平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变化。结果溶栓后24 h、48 h、7 d时溶栓再通组患者血浆NT-pro BNP水平均低于溶栓未再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47,P>0.05),溶栓后1周、1个月溶栓再通组患者血浆NT-pro BNP水平均高于溶栓未再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91、2.978,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有效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值得借鉴。
- 梁炯林曾凡源黄国柱胡民坚何永能麦欣承
- 关键词:尿激酶左心室射血分数溶栓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 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探讨血清Hcy水平对ACS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入选2010年5月至2012年12月本院住院65例ACS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3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2例,同时入选稳定性心绞痛(SA)35例,并以3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阴性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Hcy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血清Hcy水平,UA组(18.15±4.72)μmol/L、AMI组(21.62±5.56) μmol/L、SA组(16.03±3.16)μmol/L、对照组(9.86±2.53) μmol/L,UA及AMI组明显高于SA组及对照组(P<0.05);且AMI组显著高于UA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Hcy水平升高为ACS的危险因素,可作为反映ACS病情的指标.
- 曾凡源黄国柱谢裕达曾建才李宇海梁炯林何永能王旦伟杨健希
- 关键词:半胱氨酸心肌梗死
- 定点下临床促进院科二级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 2015年
- 目的如何提高全院员工的质量安全意识,并参与质量管理,最终达到医疗质量不断持续改进,是我们工作、努力的目标。方法制订下临床方案,以医、药、护联合下各临床科室2周时间,参与科室的交接班、查房、病历讨论、资料管理、科级质控等工作实地指导、彼此良好地互动。结果与结论全员参与质量管理意识增强;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范、流程、指引得到有效地落实与执行;医疗护理质量稳步提升;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患者满意度提高;最终提高医院的经济指标与社会效益,形成的良性循环。
- 许秀定曾凡源方玉健潘小青何芳玲
- NT-proBNP与h-FABP联合检测评价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 2016年
- 目的探讨NT-proBNP与h-FABP联合检测在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来本院急诊科、内科门诊及住院部的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NT-proBNP和h-FABP水平检测结果分为A组(NT-proBNP及h-FABP均升高)、B组(NT-proBNP升高,h-FABP正常)、C组(NT-proBNP正常,h-FABP升高)以及D组(NT-proBNP与h-FABP正常)。并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33例为对照组,监测NT-proBNP及h-FABP。随访半年后,观察随访3个月和6个月时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情况。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NT-proBNP及h-FABP水平增高与慢性心力衰竭、高血压以及冠心病的发生率呈正相关,且随时间的延长发生率增多,并比NT-proBNP或h-FABP两者中单一升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危险预测将更加准确,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监测NT-proBNP及h-FABP水平可对心血管事件做出准确的危险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 周锦雄曾凡源张志伟何永能程卫邓曾斌黄金英朱启贤
- 关键词:NT-PROBNPH-FABP糖尿病心血管事件
- 构建区域性具有特定急救能力的社区人员网络被引量:2
- 2013年
- 21名资深的南海急诊医学工作者组成核心团队,编写包括避险逃生、急救常识、徒手心肺复苏、呼吸道异物清除、创伤救护等五项初级救护技术为内容的培训教材,以语言教育法和实践教育法相结合的形式,对来自各区、镇级医院各科的25~51岁的160名医护“志愿者”培训32h,培训后用模拟案例进行考核。157名考核合格者对843名招募自各村、街道,25~45岁,占人口0.04%的社区志愿者,包括农民、村官、自由职业、教师、警察、公务员、职业社工、学生、工人、消防、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学生等,用同样的法进行16h的流动式培训,并考核单项技术的操作能力。结果831人考核合格。在五个人口密集的镇街设立分中心,进行驻点式培训,即让社区人员可以自愿走进培训中心接受培训,从而建立起一个层级化培训架构,彻底改变本区域社区救护培训无序的局面。另外,各医院的师资人员还担负了各自医院职工的培训任务。
- 关紫云廖晓星蔡阳林曾凡源严建威
- 关键词:急救
- 早期抗血小板干预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分析早期抗血小板干预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78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抗血小板干预时间分为两组,每组39例。观察组为院前急救确诊后立即给予抗血小板干预,对照组为来本院确诊后给予抗血小板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74%,高于对照组的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抗血小板干预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且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梁炯林曾凡源胡民坚张紫志麦欣承
-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