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牟鹏飞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多糖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瘤
  • 1篇血管瘤样
  • 1篇硬化性
  • 1篇硬化性血管瘤
  • 1篇硬化性血管瘤...
  • 1篇脂多糖
  • 1篇脾脏
  • 1篇转录
  • 1篇转录调控
  • 1篇细菌
  • 1篇细菌脂多糖
  • 1篇相关基因
  • 1篇临床病理
  • 1篇临床病理观察
  • 1篇临床病理学
  • 1篇瘤样
  • 1篇节性
  • 1篇结节

机构

  • 2篇厦门大学

作者

  • 2篇牟鹏飞
  • 1篇季天海
  • 1篇杨文圣
  • 1篇刘坤

传媒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的临床病理观察(附1例)
2017年
目的:探讨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脾脏SANT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免疫组化研究及原位杂交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28岁,因体检发现脾脏占位入院就诊。CT检查示肿物位于脾脏后部。大体观察,脾实质中可见孤立性的类圆形肿物,大小5 cm×4.5 cm×3.5 cm,质地中等偏硬,无胞膜,与周边界限尚清,肿物切面可见呈辐条状的黄白色纤维瘢痕,而将其分割成小叶状。镜下观察,其组织学表现是在纤维性及硬化背景中分布着许多的血管瘤样结节,而这些结节是由众多大小不等的裂隙状小血管及类似于脾红髓的窦状隙构成,结节内外可见胖梭形细胞及炎症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前述结节中所有血管的内皮标记CD31阳性,毛细血管标记CD34阳性,而窦状隙标记CD8阳性,Ki-67增殖指数小于1%,最后的诊断是脾SANT。结论:SANT是一种罕见的脾脏良性病变,凭借其独特的形态学特点及免疫组化检测,可很好地与其他病变相鉴别,脾切除术可同时做为该病诊断性与治疗性两个方面的选择。
杨文圣刘坤牟鹏飞季天海
关键词: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脾脏临床病理学
与老年性痴呆相关基因TREM2的转录调控研究
作为衰老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特点,神经炎症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特别是老年痴呆症(Alzheimer'sDisease,AD)。TREM2(Triggeringreceptorexpressedonmyeloidce...
牟鹏飞
关键词:老年性痴呆转录调控细菌脂多糖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