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玲

作品数:9 被引量:86H指数:4
供职机构:梅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梅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放疗
  • 5篇化疗
  • 4篇宫颈
  • 4篇宫颈癌
  • 4篇放化疗
  • 3篇直肠
  • 3篇直肠癌
  • 3篇子宫
  • 3篇疗效
  • 3篇肠癌
  • 2篇术后
  • 2篇同步放化疗
  • 2篇中晚期
  • 2篇子宫颈
  • 2篇子宫颈癌
  • 2篇晚期
  • 2篇疗效及不良反...
  • 2篇后装放疗
  • 2篇CT引导
  • 2篇插植

机构

  • 9篇梅州市人民医...

作者

  • 9篇叶玲
  • 4篇李国强
  • 4篇徐玉云
  • 3篇罗敬
  • 3篇郑志坚
  • 1篇卢鑫
  • 1篇陈爱辉

传媒

  • 2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内科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药物经济...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国中医药咨...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三维插植后装放疗联合顺铂治疗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三维插植后装放疗联合顺铂治疗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梅州市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根治性放疗的初治宫颈癌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意愿治疗方式分为二维后装放疗组与三维后装放疗组,各32例。二维组行容积调强外照射放疗加二维后装放疗,三维组行容积调强外照射放疗加三维插植后装放疗,两组患者给予顺铂同期化疗。放疗结束后1~3月评价近期疗效,放化疗期间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放疗结束1~3个月,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2)。两组患者骨髓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2)。二维组1~2级急性放射性肠炎发生率68.75%,三维组37.50%,两组无3级及以上放射性肠炎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仅二维组发生2例1级急性放射性膀胱炎事件,其他患者无明显急性放射性膀胱炎临床表现。结论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宫颈癌近期不良反应可耐受,三维插植后装放疗联合顺铂治疗宫颈癌与二维组比较降低了放射性肠炎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及生命质量。
徐玉云叶玲陈爱辉
关键词:CT引导宫颈癌放射性肠炎
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对高危早期子宫颈癌手术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比较
2014年
目的评价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对高危早期子宫颈癌手术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收治的100例具有高危因素的早期(Ia和Ⅱa期)宫颈癌术后患者,按照患者术后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40例)及对照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同步放射治疗联合化学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放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随访5年,对两组患者5年内生存情况、肿瘤复发及转移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近期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5年生存率高、复发率低,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肿瘤转移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宫颈癌手术患者进行同步放射治疗联合化学治疗,能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但对患者肿瘤远处转移无明显改善作用。
叶玲罗敬郑志坚
关键词:宫颈癌化学治疗生存率
Ⅲ期子宫内膜癌术后辅助放化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与分析III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辅助放化疗的效果。方法:特选取自2010年5月起至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III期子宫内膜癌患者86例,并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均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放射治疗方案,试验组则采用放化疗联合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的毒性作用、复发率及死亡率情况。结果:对照组G3级以上毒性反应率(34.89%)明显高于试验组的(6.98%),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对照组复发率(37.21%)、死亡率(30.23%)均明显高于试验组的复发率(11.63%)、死亡率(4.65%),组间对比,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III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辅助放化疗后,有效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作用效果显著。
叶玲
关键词:放化疗子宫内膜癌术后
术前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治疗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治疗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40例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后联合TME治疗,评价术前及新辅助放化疗后的病理完全缓解率、肿瘤降期情况、根治性切除率(R0切除率)、保肛率。并记录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40例患者中37例手术,7例病理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为18.9%。降期情况:T降期28例,降期率为75.7%;临床分期N+患者31例,N降期24例,降期率为77.4%。术后根治性切除患者36例,R0切除率97.3%,1例患者阴道侵犯,未能完整切除病灶;术前新辅助放化疗过程中出现2例肝转移,1例腹腔转移,无法行TME手术。低位直肠癌患者20例,行miles手术患者10例,保肛率50.0%。40例患者中出现Ⅲ级血液系统毒性反应2例,1例为白细胞降低,1例为血小板降低,经对症治疗后血液指标均可恢复正常。术后出现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2例,予保守治疗后缓解。无Ⅳ级不良反应,未见肠穿孔、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新辅助放化疗联合TME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近期临床疗效显著,完全缓解率和降期率、保肛率较高,且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徐玉云李国强叶玲黄平
关键词:新辅助放化疗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Ⅱ、Ⅲ期直肠癌根治术后采用卡培他滨单药或联合奥沙利铂同步放化疗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Ⅱ、Ⅲ期直肠癌根治术后采用卡培他滨单药或联合奥沙利铂同步放化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Ⅱ、Ⅲ期直肠癌根治术后行同期放化疗患者40例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干预组21例和对照组19例,干预组行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同步放化疗,对照组行卡培他滨单药同步放化疗,比较两组治疗和随访3年间无病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转移率、总生存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转移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Ⅲ、Ⅳ度血液毒性和神经毒性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恶性呕吐、腹泻、手足综合征、放射性皮炎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Ⅱ、Ⅲ期直肠癌根治术后采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同步放化疗治疗,相对于卡倍他滨单药同步放化疗治疗,疗效基本相似,但增加治疗毒副反应。
徐玉云李国强叶玲
关键词:直肠癌奥沙利铂放化疗
CT引导下三维插植腔内后装放疗在中晚期子宫颈癌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2023年
目的:观察CT引导下三维插植腔内后装放疗在中晚期子宫颈癌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7月—2020年7月在梅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96例中晚期子宫颈癌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两组,各48例。A组行CT引导下三维插植腔内后装放疗,B组行二维常规腔内后装放疗,同时两组均接受铂类药物化疗。对比两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并随访2年对比两组局部控制率、生存率。结果:A组近期总有效率(100.00%)与B组(100.00%)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髓抑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急性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较B组略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1级、2级急性放射性肠炎发生率(45.83%)较B组(66.67%)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随访2年局部控制率较B组略低,生存率较B组略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三维插植腔内后装放疗治疗中晚期子宫颈癌的近期及远期效果均较理想,有助于减少急性放射性肠炎、急性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
叶玲杨泉富罗敬
关键词:中晚期子宫颈癌CT引导
俯卧位碳纤维腹板加热塑膜固定技术在直肠癌放疗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俯卧位碳纤维腹板加热塑膜固定技术对直肠癌患者放疗摆位重复性的影响及对危及器官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直肠癌术后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观察组患者行俯卧位碳纤维腹板加热塑膜固定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MRT),对照组行仰卧位加热塑体膜固定IMRT。比较两组患者计划靶区(PTV)平均剂量(Dmean)和总体积(VT)、小肠和膀胱照射剂量和体积;比较两组患者的摆位误差及急性放射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PTV的VT和Dmean比较、小肠和膀胱的V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小肠和膀胱的照射体积和Dmean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头-脚、左-右及前-后方向位移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和治疗后胃肠道反应和泌尿系反应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俯卧位碳纤维腹板加热塑膜固定技术应用于直肠癌根治术后放疗能保证放疗疗效,保护小肠和膀胱等危及器官,摆位重复性良好,安全性高。
罗敬李国强郑志坚叶玲徐玉云
关键词:直肠癌摆位重复性
中晚期宫颈癌调强放疗联合同步化疗与常规放疗联合同步化疗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对比观察被引量:60
2016年
目的评价调强放射治疗(IMRT)联合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应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8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IMRT+腔内近距离放疗+顺铂同步化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放疗(前后对穿)+腔内近距离放疗+顺铂同步化疗。评价两组患者1年、3年、5年的局部控制率,远处转移率,患者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1年、3年、5年局部控制率为100.0%、92.5%、87.5%。均高于对照组的95.0%、87.5%、70.0%。两组1年、3年的局部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年局部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3年、5年远处复发转移率与对照组相近(P>0.05)。观察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95.0%、90.0%;均高于对照组的95.0%、92.5%、70.0%,两组1年、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100%、75.0%、60.0%;均高于对照组的95.0%、67.5%、40.0%,观察组3年及5年无瘤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骨髓抑制、放射性膀胱炎、放射性直肠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强放射治疗联合同步化疗可提高晚期宫颈癌临床疗效,减少了治疗不良作用,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叶玲
关键词:宫颈癌调强放疗同步化疗常规放疗
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瘤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单纯放疗与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瘤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8例骨转移癌采用放。疗联合唑来磷酸治疗骨转移病灶,患者给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唑来膦酸4mg,快速静脉滴注后,采用60Coγ射线或直线加速器6MVX射线放疗,放疗剂量及方法3GY/次,5/周,DT30CY/10次,放疗2周后,4周后再次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唑来膦酸4mg,快速静脉滴注。设对照组48例,予单纯放疗。结果:68例观察组患者中,疼痛减轻者总有效率92.6%,对照组止痛总有效76.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与单纯放疗相比,放射治疗联合唑来磷酸的止痛疗效显著,是骨转移癌治疗的重要手段。
李国强郑志坚卢鑫叶玲
关键词:唑来磷酸骨转移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