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金龙
- 作品数:27 被引量:271H指数:12
- 供职机构:苏州博物馆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 苏州冠鑫公司工地东汉墓的清理被引量:1
- 2003年
- 苏州冠鑫公司工地东汉墓是目前苏州出土铜器最多的一座汉墓,为汉代冶炼工艺提供了新的资料。
- 张铁军金怡丁金龙朱伟峰闻惠芬
- 关键词:东汉时期墓葬铜器墓葬形制随葬品
- 江苏昆山市少卿山遗址的发掘被引量:15
- 2000年
- 少卿山遗址位于昆山市千灯镇东北。据清代《昆新两县续修合志》记载:"吴淞江自吴门至干墩浦,江南北有墩一千,故谓干墩。明永乐中,大理少卿袁复被旨浚千墩浦,乡民便之,号少卿墩"。少卿山(墩)
- 丁金龙张照根程振旅
- 关键词:崧泽文化
- 江苏苏州上方山六号墩的发掘被引量:6
- 1987年
- 上方山又名楞伽山,位于苏州市西南12.5公里。六号墩位于上方山楞伽寺塔西1公里处的上方山余脉的山脊上。因其是塔以西第六个墩,故定名为"六号墩"(图一)。其墩所处地俗名"抱震岭";是苏州市郊横塘乡新丰到梅湾的捷径山隘。此山岭海拔为76.2米。登山远眺,南面石湖经越来溪入太湖,吴山逶迤南伸;北面金山、狮子山、何山、索山、黄山环抱;西面接连七子山、尧峰山。
- 钱公麟丁金龙
- 关键词:原始青瓷出土遗物
- 江苏苏州浒墅关真山大墓的发掘被引量:25
- 1996年
- 1992年11月,苏州博物馆考古部发掘了浒墅关真山大墓(D9M1)。该墓棺椁均已腐朽,出土文物12573件,主要为玉石器、陶瓷器和天然海贝。玉器中有属葬玉的玉覆面,由虎形玉饰等8件玉饰组成。另有大量串饰、牌形玉片饰等,尤其是1万多粒油菜籽大小的玉珠,每粒均有钻孔。D9M1曾被盗掘,根据出土玉石器、陶瓷器的形制、纹饰,其年代应属春秋中晚期。此墓规模宏大,作者认为是吴王墓。洛阳联合考古发掘队1990年清理了元赛因赤答忽墓,此墓出土陶器多为黑陶仿古礼器,其中鸳鸯熏炉、象尊、驹尊等器造型古朴,制作精致。出土墓志志文内容涉及元末一些重要历史人物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有一定证史、补史价值。
- 丁金龙朱伟峰
- 关键词:绿松石原始瓷陶瓷器纹饰中晚期玉石器
- 张家港市东山村遗址发掘简报被引量:11
- 2000年
- 东山村遗址位于江苏省张家港市南沙镇,东距张家港市区18公里。遗址坐落在香山(海拔136.6米)东脊,为一处新石器时代大型村落遗址。1989年由苏州博物馆、张家港市文管会联合调查与试掘。
- 陈瑞近姚瑶张照根钱公麟丁金龙
- 关键词:文物考古地层堆积马家浜文化出土器物
- 全文增补中
- 聚对二甲苯在文物、图书加固保护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1998年
- 介绍了新型聚合物保护剂──聚对二甲苯的特性和对文物、图书的加固保护,测定了保护后的加固强度、吸水性、防霉性、防腐性,并进行了加速老化试验。
- 陈曦顾丽云洪书宝朱伟峰丁金龙钱公麟
- 关键词:聚对二甲苯文物图书
- 江苏昆山市少卿山遗址的植物蛋白石分析被引量:3
- 2000年
- 少卿山遗址位于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东北,曾进行过多次发掘,是一处内含马家浜、崧泽和良渚文化的新石器时代遗址。1997年,又对该遗址进行了一次抢救性发掘,发现了一处良渚文化时期人工堆筑的土台,现存面积约相当于现在少卿山的范围。
- 王才林丁金龙
- 关键词:粳稻
- 长江三角洲地区全新世植被变化与人地系统的演化——以太湖地区为例
- 过去全球变化所导致的区域环境响应在人类早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植被变化对人地系统的形成和演化构成直接影响。长江三角洲地区自全新世以来植被、气候和环境曾经历过一系列的变化,新石器时代文化伴随着全新世最温暖...
- 王伟铭舒军武陈炜丁金龙
- 关键词:植被变化稻作农业全新世人地系统
- 江苏绰墩遗址马家浜文化期的孢粉组合和环境意义被引量:12
- 2006年
- 对江苏省苏州绰墩遗址马家浜期的文化层展开孢粉分析研究,结合绰墩遗址前期的研究成果,可以推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对长江三角洲新石器时期人类生存与发展,影响甚微。预测未来数百至数千年间冰期的气候事件,也不会对这一地区高速发展的经济带来威胁。孢粉分析的结果再次证明长江下游是中国稻作起源地之一,但在马家浜文化期,绰墩遗址可能存稻作活动的间断。
- 萧家仪吕海波丁金龙郝瑞辉昆山市文管会
- 关键词:孢粉马家浜文化古文化古环境
- 长江三角洲绰墩遗址埋藏古水稻土肥力特征研究被引量:26
- 2006年
- 目的了解绰墩遗址古水稻土的基本性质,阐明水稻土的可持续利用机理。方法以绰墩遗址埋藏的古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根据14C和考古学方法确定了土壤成土年龄和分布;按照中国土壤学会编汇的《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测定了土壤pH,有机碳、营养元素含量。结果碳化稻和土壤有机质中14C分析证实绰墩遗址最古老水稻土为距今6000年马家浜时期,该时期古稻田位于表层以下1m左右,平均每块稻田面积5.2m2。古水稻土(每克土中水稻植硅体含量>5000颗)有机碳平均含量9.7g·kg-1;N、P、K、Ca、Mg、S、Fe、Mn、Cu、Zn的全量平均含量分别为0.8、1.58、18.2、7.6、6.3、0.1、22.、0.51g·kg-1和40.9、80.8mg·kg-1。结论古水稻土的有机碳、全氮含量、C/N比显著大于同期种植强度较弱的古水稻土(水稻植硅体含量<5000颗/g),其它元素差异不显著;不同种植强度古水稻土有效态养分含量和pH差异不显著。古水稻土N、S、Cu全量含量显著低于现代表层水稻土,而有机碳、P、Fe、Mn全量含量则相反;现代表层水稻土有效态养分含量一般大于古水稻土。
- 卢佳胡正义曹志洪杨林章林先贵董元华丁金龙郑云飞
- 关键词:古水稻土土壤肥力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