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孝

作品数:10 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江门市新会区沙堤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3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篇心理
  • 3篇精神分裂症
  • 3篇分裂症
  • 3篇干预
  • 2篇心理状况
  • 2篇生心
  • 2篇疗效
  • 2篇精神分裂症患...
  • 2篇高中生
  • 2篇高中生心理
  • 1篇心理分析
  • 1篇心理干预
  • 1篇心理健康
  • 1篇心理健康状况
  • 1篇心理问题
  • 1篇抑郁
  • 1篇孕产
  • 1篇孕产期
  • 1篇治疗失眠
  • 1篇治疗失眠症

机构

  • 10篇江门市新会区...
  • 1篇江门市新会区...

作者

  • 10篇杨孝
  • 5篇林卓毅
  • 4篇于世江
  • 3篇李福球
  • 2篇郭美萍
  • 2篇赵桂霞
  • 2篇梁先锋
  • 2篇张振文
  • 1篇陈洁
  • 1篇赵莺柳
  • 1篇陈启辉
  • 1篇杨婉娜
  • 1篇温志毅

传媒

  • 2篇临床精神医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四川精神卫生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今日药学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华医学会精...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江门市新会区小学生孤独感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生孤独感的影响。方法按整群抽样原则,从江门市新会区4所小学4~6年级取样1576名小学生,使用《儿童孤独量表》(CLS)进行评测,筛选出有孤独感学生225名为研究组,按匹配原则从无孤独感学生中随机抽225名作为对照组。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2组学生进行评定,比较2组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并分析父母教养方式各因素对学生孤独感的影响。结果父亲的"情感温暖和理解"、"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维度上分值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母亲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和"惩罚严厉"维度上分值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生的孤独感与父母的"情感温暖和理解"教养方式呈负相关(r=0.28和r=-0.29),与父母的"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呈正相关(r=0.36,r=0.29和r=0.29,r=0.28)。影响学生孤独感的主要因素是父母情感温暖和理解、父亲惩罚严厉和父母拒绝否认。结论小学生的孤独感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关,父母应改变不良的教养方式。
杨孝余英仪李福球于世江
关键词:小学生孤独感父母教养方式
江门市新会区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和探讨江门市新会区高中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特征。方法: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对江门市新会区三所中学的567名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并对SCL-90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江门市新会区高中生心...
梁先锋余英仪赵桂霞林卓毅杨孝凌秾喜黎华柱郭美萍易焕文
关键词: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文献传递
社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索主动性社区干预的康复治疗方法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方法:精神分裂症128例,连续1年的主动性访视干预社区治疗康复效果。结果:在维持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主动性访视干预1年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各因子、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分下降有显著性,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各因子自我评分和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1年前。结论:主动性访视干预康复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效。
林卓毅余英仪林辉荣杨孝李福球张振文林海程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日间医院工作站康复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功能康复的作用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日间医院工作站康复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将出院的8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研究组在日间医院进行康复训练。定期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简表(WHOQOL-BERF)[1]、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并进行比较。结果康复训练后,研究组PANSS阴性症状分、SDSS总分显著降低,并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而对照组PANSS阴性症状分、SDSS总分研究前后无明显差异;研究组WHOQOL-BERF评分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而对照组研究前后WHOQOL-BERF评分则无明显差异。结论科学、系统、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并提高其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日间医院工作站康复模式值得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余英仪于世江杨孝张振文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功能康复
首次怀孕精神病患者孕产期心理分析和干预
2012年
目的:探讨首次怀孕精神病患者孕产期心理情况,分析心理干预对心理情况的影响。方法:将200例首次怀孕精神病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采用对怀孕精神病患者给予积极的咨询与指导等心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未进行指导干预。结果:两组干预前SAS、SD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两组SAS、SDS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干预后焦虑与抑郁缓解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对首次怀孕精神病患者实行有效的心理干预,能使孕妇的负性情绪得以宣泄,有利于减轻孕妇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减少病情复发,值得推广应用。
郭美萍杨彩容陈启辉杨孝林卓毅林海程温志毅
关键词:孕产期心理状况心理干预
奎硫平与阿普唑仑治疗失眠症的对照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奎硫平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83例失眠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奎硫平组和阿普唑仑组,治疗6周。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于治疗前后评定临床疗效,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于第4周评定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SR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1),2组间SRS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4周时2组TES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奎硫平组低于阿普唑仑组。结论奎硫平治疗失眠症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是治疗失眠症的可选药物。
杨孝于世江余英仪
关键词:奎硫平失眠症疗效
舍曲林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抑郁的疗效分析
2010年
目的评价舍曲林联用碳酸锂治疗双相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第三版)双相障碍抑郁诊断标准的86例门诊或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3例。研究组用舍曲林合并碳酸锂,对照组用阿米替林合并碳酸锂,分别治疗8 w。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8 w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不良反应量表(TESS)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第2、4 w末,2组HAMD、HAMA总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第6、8 w末两组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第2、4、6、8 w末,2组TESS总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低于对照组;2组脱落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结论舍曲林合并碳酸锂治疗双相抑郁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少,依从性好。
杨孝余英仪于世江
关键词:双相抑郁疗效
齐拉西酮、氯氮平治疗的卫生经济学比较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比较齐拉西酮和氯氮平在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时的卫生经济学。方法:将85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43例,氯氮平组42例,疗程6个月。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进行评定;调查住院2年内因患精神分裂症所花费成本及治疗恢复后所获得的收入,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疗效相当,但齐拉西酮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氯氮平组(P<0.01)。齐拉西酮组的直接费用比氯氮平高,平均工作时间较氯氮平组长,效益比值明显比氯氮平组大(P<0.01)。结论:齐拉西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与氯氮平相当,不良反应较氯氮平轻,服药依从好,总的经济价值高于氯氮平。
林卓毅杨孝李福球苏伟胜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卫生经济学齐拉西酮氯氮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及护理干预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评价护理干预对COPD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COPD患者65例为研究组,另在社区选择60例无重大躯体疾病的老年人为对照组,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对象进行评定和比较。对研究组进行护理干预,时限3个月,干预后再用SCL-90对研究组进行评定,并与干预前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心理问题检出率及SCL-90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焦虑、躯体化、抑郁、强迫、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等6个因子较常见;经过护理干预后,研究组心理问题检出率及SCL-90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患者心理问题比正常老年人更常见;护理干预能改善COPD患者心理健康状况。
杨婉娜赵莺柳陈洁杨孝
关键词:COPD患者心理问题SCL-90护理干预
江门市新会区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采用测试法定量化评定分析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于2003-12/2004-03以江门市新会区高中生在校学生30000人为框架人口,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办法,抽取新会区华侨中学、梁启超中学、司前镇中学3个学校的高中一、二、三年级的第一个班共567人作为调查对象。以症状自评量表[包含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大因子。采用5级评分法(0从无,l轻度,2中度,3相当重,4严重)]评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评估标准参照全国成人常模标准以各因子分达到或超过中度痛苦水平(≥2分)为界划分有无心理问题。采用心理控制源量表(内控、外控为两极的泛化期待进行评定,得分以外控性计分)、艾森克个性问卷(45个条目,统计指标为神经质,内外向两个维度分)、应付方式问卷(统计指标包括积极和消极两个因子)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包括父亲养育方式的情感温暖、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6个因子;母亲养育方式的情感温暖、惩罚严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5个因子)进行调查。采用统一的指导语,无记名,答卷当场收回。结果:发放问卷567份,收回合格问卷567份,有效率100%。①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16.2%,高中生有心理健康问题人数在各因子中的比率为1.6%~8.6%。其中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抑郁、敌对、恐怖6个因子是高中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②高中生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与外控性、消极应付方式、父亲养育方式中的惩罚严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母亲养育方式中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以及艾森克人格问卷的神经质维度呈显著的正相关。③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的复相关系数在0.45~0.62之间,决定系数在0.20~0
余英仪梁先锋赵桂霞林卓毅杨孝
关键词:心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