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亮
- 作品数:6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山西省荣军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脊髓损伤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38例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观察对脊髓损伤患者实施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伤后4周内开始综合康复治疗)38例、B组(伤后10周~12周开始康复治疗)42例、C组(未行康复治疗)40例。比较3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功能独立性,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时比较,A、B 2组的BI评分和FIM评分均显著高于C组(P〈0.01);且A组显著高于B组(P〈0.01)。A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C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可显著提高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功能独立性,减少并发症发生;且开始时间越早,效果越好。
- 吴文广王晓亮张泽
- 关键词:脊髓损伤综合康复治疗
- 全膝置换患者系统性康复干预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观察给予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系统性康复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患者38例,均为于外院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2 d^3 d入我院进行康复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与入院时比较,出院后2个月及半年患者膝关节活动度(ROM)、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出院后半年患者的SF-36简明健康调查问卷中的生理内容综合测量(PCS)、心理内容综合测量(MCS)评分显著高于入院时(P<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给予系统性康复治疗,有助于膝关节正常功能的恢复,提升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王晓亮吴文广
- 关键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
- 血浆LPA、TGF⁃β1和D⁃D检测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DVT诊断的价值
- 2024年
- 目的分析血浆血磷脂酸(LP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D⁃二聚体(D⁃D)检测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10月于山西省荣军医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分为非DVT组(n=69)和DVT组(n=20)。比较两组血浆LPA、TGF⁃β1和D⁃D水平,比较两组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运动、吸烟史、BMI、家族史、采取血栓预防措施),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DV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浆LPA、TGF⁃β1和D⁃D单一、联合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DVT的诊断价值。结果DVT组血浆LPA、TGF⁃β1和D⁃D均显著高于非DV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性别、运动、吸烟史、BMI和家族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采取血栓预防措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未采取血栓预防措施、血浆LPA(<10μmol/L,>140μmol/L)、TGF⁃β1(<10 pg/mL,>100 pg/mL)、D⁃D(>0.5 mg/L)均为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DV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血浆LPA+TGF⁃β1+D⁃D联合诊断全膝关节置换术后DVT的AUC为0.896,高于血浆LPA、TGF⁃β1和D⁃D单独检测(P<0.05)。结论血浆LPA、TGF⁃β1、D⁃D水平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患者中呈高表达,且三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全膝关节置换术后DVT的诊断效果。
- 吴文广李凯王晓亮李锐高文平师瑜
-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全膝关节置换术
- 伤椎置钉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23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观察伤椎置钉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采用椎弓根螺钉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的4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为跨伤椎2节段4钉固定,B组为伤椎置钉3节段6钉固定,观察2组手术前后伤椎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的变化情况,以及术后腰痛程度。结果 2组手术前伤椎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椎体压缩率、Cobb角和末次随访时的丢失程度均显著低于A组(P<0.01)。B组术后腰痛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伤椎置钉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可有效恢复伤椎高度并减轻其后凸畸形,且远期丢失率低,后遗腰痛轻微,具有显著的临床优势。
- 吴文广杨继让王晓亮
-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
- 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评价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采用减重平板步行训练(BWSST)对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本院收治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42例分为两组,常规组22例给予常规康复治疗,BWSST组20例给予常规康复治疗+BWSST。对比两组在康复效果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干预前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脊髓损伤步行指数Ⅱ(WISCIⅡ)分级、脊髓独立性评定Ⅲ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BWSST组上述评分、评级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1)。结论: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同时配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改善平衡能力、步行功能以及日常生活功能独立性均有显著效果。
- 王晓亮吴文广
- 关键词: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康复效果
- 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解剖钢板与锁定钢板内固定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究分析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解剖钢板与锁定钢板内固定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46例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每组23例。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46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随访1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4.2个月。按Cassebaum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观察组优17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91.3%;对照组优15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为87%。结论:解剖钢板治疗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有利于骨折复位,可以给骨骼以牢固、稳定的支撑,患者可早期功能锻炼;锁定钢板内固定更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者,骨折粉碎程度重或有髁间骨质缺损的情况。因此在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情况来选定具体的治疗方法。
- 吴文广王晓亮
- 关键词: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解剖钢板锁定钢板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