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斌

作品数:17 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蛋白
  • 5篇胸腰椎
  • 5篇腰椎
  • 5篇椎弓
  • 5篇椎弓根
  • 5篇骨折
  • 4篇单侧
  • 4篇胸腰椎骨折
  • 4篇腰椎骨折
  • 4篇椎骨
  • 4篇经椎弓根
  • 3篇植骨
  • 3篇细胞
  • 3篇基因
  • 3篇爆裂骨折
  • 2篇胸腰椎爆裂
  • 2篇胸腰椎爆裂骨...
  • 2篇腰椎爆裂骨折
  • 2篇植骨术
  • 2篇置钉

机构

  • 14篇广州医科大学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乐从医院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海南医学院
  • 1篇深圳大学
  • 1篇珠海市妇幼保...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贵阳市第一人...
  • 1篇海南省肿瘤医...

作者

  • 17篇肖斌
  • 3篇李健
  • 1篇陈秀云
  • 1篇卓超
  • 1篇吴举
  • 1篇李运泉
  • 1篇符生苗
  • 1篇吴波
  • 1篇李春雨
  • 1篇陈敏
  • 1篇陈金辉

传媒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生物技术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循证医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感染与化...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年份

  • 5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09
  • 1篇199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后路单侧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的生物力学评价
一.研究目的: 通过进行体外生物力学实验,将后路单侧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与传统的跨骨折椎内固定(4钉)及三椎体六螺钉固定三者进行生物力学比较,为临床上后路单侧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
肖斌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爆裂骨折椎弓根螺钉生物力学
文献传递
USP30在肝癌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可促进肝癌的发生发展
2023年
目的探讨泛素特异性肽酶30(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 30,USP30)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和细胞的表达水平及其对HCC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利用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分析USP30在HCC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TNM分级、临床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和western blot方法验证USP30在5种HCC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用细胞计数(cell counting kit-8,CCK-8)、transwell和划痕实验研究过表达及敲低USP30对H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免疫荧光法确定USP30的亚细胞定位。结果USP30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高表达USP30与TNM分级和临床分期显著相关;USP30 mRNA和蛋白表达量在5种HCC细胞中均高于正常肝脏细胞;过表达USP30促进HCC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而敲低USP30则抑制了HCC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免疫荧光实验表明USP30定位于细胞质。结论USP30在HCC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高表达的USP30促进HCC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USP30有望作为HCC诊断及治疗的潜在分子靶点。
陈秀云肖斌肖斌陈敏陈敏
关键词:肝细胞癌
经后路单侧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比较单侧伤椎置钉与跨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4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将其分为经单侧伤椎置钉结合经椎弓根植骨组(A组)和跨伤椎椎弓根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组(B组),每组20例。比较两组在术后1个月及术后2年的伤椎前缘高度、椎管正中矢状径、脊柱后凸角(Cobb角)、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Frankel分级等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椎管正中矢状径、Cobb角、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两项指标,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均良好,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经后路单侧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术能重建椎体高度,使脊柱的载荷分布更加合理,降低内固定失败率,减少矫正丢失,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肖斌李健蔡厚洪林绍仪梁观钦
关键词:单侧胸腰椎骨折经椎弓根植骨术
KL47型和KL64型产KPC酶肺炎克雷伯菌的菌株特征和体外药物敏感性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KL47型和KL64型荚膜血清型产KPC酶肺炎克雷伯菌(KPC-KP)的菌株特点,比较多黏菌素B、替加环素、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对KL47型和KL64型KPC-KP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2月南部战区总医院216例患者不同部位分离的280株经PCR确认携带blaKPC的KPC-KP菌株。用wzi测序法进行荚膜血清型测定,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多黏菌素B、替加环素、头孢他啶-阿维巴坦以及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280株KPC-KP中168株为患者单一部位分离的菌株,另112株来自48例患者2~5个不同部位分离到菌株。168株荚膜血清分型以KL47型和KL64为主,分别占44.6%(75/168)和38.7%(65/168),其他荚膜血清型(KL10、KL12、KL19、KL27、KL28、KL105、KL110)占14.9%(25/168),3株(1.8%)菌株无法归类于以上血清型。112株KPC-KP中82株来自37例患者不同部位分离的菌株荚膜血清型均为同一型,另30株来自11例患者不同部位分离的菌株荚膜血清型为不同型;KL47型和KL64型分别为54.5%(61/112)和27.7%(31/112),其他荚膜血清型为12.5%(14/112),有6株(5.4%)无法归类于以上血清型。KL47型和KL64型两组患者患有基础疾病中,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临床危险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L47和KL64型患者14 d及28 d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6株KL47对多黏菌素B、替加环素和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敏感率为95.6%、97.8%和98.5%,MIC_(90)分别为16、2、8 mg/L;96株KL64对多黏菌素B、替加环素和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敏感率为88.5%、91.7%和100%,MIC_(90)分别为16、2、4 mg/L。多黏菌素B和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对KL47和KL64体外抗菌活性相当(P>0.05),而替加环素对KL47和KL64型KPC-KP菌株体外抗菌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该院KPC-KP荚膜血清型以KL47和KL64型为主。多黏菌素B和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对KL47和KL64体外抗菌�
李晓晴王露霞卓超郭振辉陈金辉孙朝晖廖扬肖斌黄晓燕吴玉婷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多黏菌素B替加环素
类鼻疽实验室诊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类鼻疽是由革兰阴性菌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已成为一个新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传统的类鼻疽实验室诊断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且操作繁琐,许多热带发展中国家缺乏实验室诊断工具和相关临床经验,延误了类鼻疽病的诊断和治疗。优化的血清学检测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高灵敏度、高特异度等特点,对于类鼻疽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现就类鼻疽实验室诊断技术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便为该病制订最佳防控方案提供参考。
许珊珊陈鑫苹肖斌符生苗
关键词:类鼻疽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
重型颅脑损伤中远期并发垂体功能低下的高危临床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TBI)在中远期(伤后>6个月)发生垂体功能低下的类型特点及相关临床因素。方法:回访检测我院重型TBI患者117例在中远期的垂体激素水平、评估垂体功能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损伤类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手术、脑疝、颅底骨折及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 SAH)等。将以上因素与中远期并发垂体功能低下进行卡方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17例重度TBI患者中有49例并发中远期垂体功能低下,垂体功能低下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损伤类型、是否手术无关,而与患者的GCS评分≤5分、脑疝、t SAH及颅底骨折密切相关。结论:GCS≤5分、脑疝、t SAH及颅底骨折,是重型TBI中远期并发垂体功能低下的高危临床因素。
梁观钦蔡厚洪郭汝翠李春雨林绍仪吴举肖斌
关键词:创伤性脑损伤垂体激素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跨骨折椎体固定联合单侧伤椎植钉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 探讨经后路跨骨折椎体固定联合单侧伤椎椎弓根钉固定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稳定性。方法取18具新鲜小牛脊柱胸腰段(T_(11)~L_(3))标本,根据不同内固定方式随机分为A、B、C 3组(n=6);各组标本采用Panjabi落锤实验制作L_(1)椎体爆裂骨折模型后,采用脊柱通用椎弓根钉固定系统分别行跨骨折椎体固定(A组)、跨骨折椎体固定基础上联合单侧伤椎固定(B组)、跨骨折椎体固定基础上联合双侧伤椎固定(C组)。于各组标本正常、骨折及固定状态下,运用三维激光扫描仪测定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及左右轴向旋转方向伤椎上、下相邻节段的椎间活动度;采用MTS-858型生物材料试验机测定300 N载荷下标本抵抗轴向变形能力,计算轴向刚度。结果A、B、C组标本在正常状态和骨折状态下各方向椎间活动度及轴向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各组标本具有可比性。固定状态下,B、C组各方向椎间活动度均小于A组(P〈0.05),但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轴向刚度显著大于A组(P〈0.05),B组小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胸腰椎爆裂骨折,经伤椎椎弓根植钉能提高脊柱稳定性,且单侧与双侧植钉稳定性无明显差异。
肖斌李健蔡厚洪林绍仪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经椎弓根生物力学
后路单侧伤椎置钉结合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后路单侧伤椎植入螺钉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胸腰椎骨折实施经单侧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术治疗,术前伤椎前缘高度平均40%,脊柱后凸角( Cobb角)25°,椎管正中矢状径60%,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7例,C级6例,D级10例,E级5例,疼痛评分(VAS)平均8.5分。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30例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术后VAS评分平均2分,伤椎前缘平均高度恢复到95%,脊柱后凸角( Cobb角)为3.5°,椎管正中矢状径恢复到95%,VAS评分为1.5分,手术前后差异显著( P<0.05)。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A级1例,B级2例,C级4例,D级6例,E级17例。术后骨折均获得复位,无1例发生内固定断裂、松动,矫正丢失等并发症。结论:经后路单侧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术能重建椎体高度,使脊柱的载荷分布更加合理,增强脊柱的抗压稳定性,减轻腰背部疼痛,降低内固定失败率,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肖斌林绍仪蔡厚洪周柏臻
关键词:单侧胸腰椎骨折经椎弓根植骨术
基于CRISPR/Cas13a技术检测肿瘤驱动基因TP53 R248W的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CRISPR/Cas13a的TP53 R248W变异体的快速检测技术。方法:根据Over-lap PCR技术,以TP53野生型质粒为模板构建TP53 R248W变异体质粒;对TP53R248W变异体扩增产物大小,扩增反应条件及crRNA长度和浓度进行优化,初步建立基于CRISPR/Cas13a的R248W变异体快速检测方法;利用不同突变率TP53 R248W变异体及模拟血浆ctDNA,评价CRISPR/Cas13a方法的检测灵敏度。结果:建立的CRISPR/Cas13a方法成功检测出产物大小为368 bp的TP53R248W片段;在0.05~0.25μmol/L浓度范围内,crRNA浓度越高,检测结果相对荧光值越高;该方法检测TP53 R248W变异体的灵敏度为1×10~4拷贝/μL,最低可以检测出突变率为0.01%的变异体。结论:建立的CRISPR/Cas13a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灵敏、特异等优点,为组织和血浆中的TP53 R248W变异体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邝振展肖斌孙朝晖罗镕何洁雯李林海
CBL通过泛素化降解NCK2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2022年
目的阐明Casitas B系淋巴瘤(CBL)蛋白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MCF7常规培养,实验分为NC组、过表达CBL组和siNC组、siCBL组,采用克隆形成法和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伤口愈合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过表达(沉默)CBL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验证CBL对乳腺癌细胞周期进程、细胞周期标志物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罗丹明标记的鬼笔环肽染色细胞骨架观察CBL对细胞丝状伪足数量的影响。采用IP-质谱法筛选CBL的相互作用蛋白并确定NCK2为研究对象。实验分为CBL组、NCK2组、CBL+NCK2组,通过免疫共沉淀(IP)和免疫荧光共定位实验验证CBL与NCK2蛋白互作情况。通过环己酰亚胺追踪实验和泛素化实验检测CBL对NCK2蛋白稳定性和泛素化的影响。采用CCK-8和Transwell实验检测NCK2对CBL介导的乳腺癌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过表达CBL组的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0.05);沉默CBL组的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显著增加(P<0.01)。沉默CBL促进MCF7细胞周期G1/S转换(P<0.05)。过表达CBL下调乳腺癌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DK2/4(P<0.01)、Cyclin A2/B1/D1/D3/E2(P<0.05)、EMT相关蛋白Snail、N-Cadherin、Claudin-1(P<0.05),同时上调E-Cadherin(P<0.05);沉默CBL上调乳腺癌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DK2/4/6(P<0.05)、Cyclin A2/B1/D1/D3/E2(P<0.05),EMT相关蛋白Snail、Vimentin、Claudin-1(P<0.05),同时下调E-Cadherin(P<0.05)。过表达CBL使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中丝状伪足数量减少;沉默CBL使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丝状伪足数量增加。NCK2与CBL相互作用。过表达CBL抑制NCK2蛋白稳定性(P<0.05),并促进其泛素降解(P<0.01)。过表达NCK2能够逆转CBL介导的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CBL可通过泛素化降解NCK2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
宋筱羽肖斌陆景润张文武李锦潮竹昕孙朝晖李林海
关键词:CBLE3连接酶泛素化细胞侵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