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长松

作品数:6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骨折
  • 2篇手术
  • 2篇椎体
  • 2篇疗效
  • 2篇股骨
  • 1篇单节段
  • 1篇压缩骨折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间盘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腰椎椎体
  • 1篇腰椎椎体间融...
  • 1篇腰椎椎体间融...
  • 1篇融合术
  • 1篇三踝骨折
  • 1篇神经病
  • 1篇神经损伤
  • 1篇手术并发症
  • 1篇手术方法

机构

  • 6篇北京市大兴区...

作者

  • 6篇刘长松
  • 3篇张晓丽
  • 2篇王卫粮
  • 2篇刘书茂
  • 2篇范步新
  • 2篇刘新民
  • 1篇王祥立
  • 1篇曲宪芳
  • 1篇吴鹏
  • 1篇春芳
  • 1篇肖强
  • 1篇李悦

传媒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InterTan与PFNA-Ⅱ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探讨Inter Tan髓内钉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Inter Tan组和PFNA-Ⅱ组,每组各45例,其中Inter Tan组患者采用InterTan髓内钉治疗,PFNA-Ⅱ患者采用新型股骨近端带锁防螺旋髓内钉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康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3~8个月,PFNA-Ⅱ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InterTan组相比明显缩短,且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而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与InterTan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InterTan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5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明显优于PFNA-Ⅱ组(P〈0.05),而术后8个月的Harris评分与PFNA-Ⅱ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PFNA-Ⅱ组2例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出现骨不连,而InterTan组无下肢深静脉血栓、骨不连、内固定断裂和股骨颈短缩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InterTan与PFNA-Ⅱ髓内钉均为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手术方法,与InterTan髓内钉治疗法相比,PFNA-Ⅱ手术易操作,手术时间短,且术中出血少;InterTan髓内钉具有固定更牢靠、加压效果好、防旋抗切出和早期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王卫粮范步新春芳刘书茂刘长松刘新民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INTERTAN安全性
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并发症及原因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术后并发症并分析其原因。方法 2008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共295例,按Evans分型,Ia型26例,Ib型53例,Ic型97例,Id型52例,II型67例。其中DHS组59例,IMHS组80例,PFN组25例,GAMMA3组28例,INTERTAN组103例。随访3~36个月,对部分发生并发症的病例进行手术干预。结果内固定物切割6例,拉力螺钉退出2例,髋内翻、下肢短缩12例,感染6例,血管损伤2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2例,内植物远端骨折2例,部分经再次手术治疗治愈。结论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要结合骨折类型、患者全身情况合理选用内固定物,术中复位及操作技术的改进以及术后适度的功能锻炼,能够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吴鹏范步新甘立猛张晓丽刘长松曲宪芳王祥立刘书茂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并发症
弯角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新鲜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比较弯角与常规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新鲜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新鲜单节段OVCF患者124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弯角组(n=65)和单侧组(n=59),弯角组行弯角经皮椎体成形术,单侧组行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总治疗费用。分别在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2组疼痛、功能恢复情况,并比较2组椎体压缩率、Cobb角、骨密度。观察2组骨水泥分布情况,记录2组术后6个月内骨水泥渗漏、再发骨折、伤口感染、伤口延迟愈合发生率。结果弯角组手术时间长于单侧组,透视次数少于单侧组(P<0.05),但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及总治疗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ODI、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椎体压缩率较术前降低,Cobb角较术前变小,骨密度较术前增大,且弯角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椎体压缩率较单侧组低,Cobb角较单侧组小(P<0.05)。弯角组骨水泥分布合理率高于单侧组(P<0.05),骨水泥渗漏率低于单侧组(P<0.05);2组再发骨折、伤口感染、伤口延迟愈合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相比,弯角经皮椎体成形术能减少透视次数,降低骨水泥渗漏率,改善术后椎体压缩率、Cobb角及骨水泥分布情况。
李悦刘新民王卫粮胡辰甫刘长松
关键词:COBB角骨水泥渗漏
肱骨干骨折3种手术方法致桡神经损伤的原因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比较使用钢板、髓内钉及外固定架治疗肱骨干骨折对桡神经的损伤几率及原因分析。方法总结、随访2000-2008年间手术治疗的肱骨干骨折96例,其中钢板固定53例,髓内钉固定34例,外固定架固定9例,对比其术后桡神经损伤情况,并分析其原因。结果所有患者皆获得了随访,随访时间4~24个月,平均11个月。使用钢板内固定组,桡神经损伤7例(13.61%);使用髓内钉内固定组,桡神经损伤4例(11.77%);使用外固定架固定组,桡神经损伤1例(11.11%)。3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神经医源性损伤与手术方法无关,与手术熟练程度等相关性高。
刘长松肖强
关键词:肱骨骨折外科手术
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与后路开放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比较
2022年
比较采用通道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S-TLIF)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 将2021年6 月—2022 年2 月60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作为数据分析基础,随机分为MIS-TLIF组与PLIF组,各纳入30例,分别行MIS-TLIF与PLIF方案治疗。对不同研究对象的疼痛评分、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评定(ODI)等研究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从一般资料的对比情况来看,术前的各项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等方面,MIS-TLIF组研究对象的各项指标结果均优于PLIF组,差异对比明显(P<0.05);从并发症的风险程度来看,不同研究对象的数据结果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从腿痛VAS 评分、ODI等指标结果来看,两组研究对象的术前差异对比不明显(P>0.05);而MIS-TLIF组术后1~3个月的指标评定结果均优于PLIF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通道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是一种更加有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案,该手术模式有利于患者各项下肢症状的改善,且治疗过程中,这一份方案表现出了切口更小、术中出血更少、术后引流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等优势,且有利于患者疼痛程度和肢体功能的改善。
甘立猛胡辰甫刘长松张晓丽
关键词: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腰椎间盘突出
踝关节后外侧切口联合内侧切口治疗三踝骨折临床体会
2016年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中踝关节后外侧切口联合内侧切口的临床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3 年 8 月至 2015 年 2 月收治三踝骨折患者 58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实施踝关节后外侧切口+内侧切口手术,对照组则实施踝关节外侧入路+后内侧入路手术,对2组患者踝关节功能优良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负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加以对比.结果:本研究观察组患者上述对比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俯卧位踝关节后外侧切口与内侧切口联合应用于三踝骨折的临床治疗可促使手术创伤的有效减轻,加快骨折愈合,促进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的改善,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张晓丽刘长松
关键词:三踝骨折踝关节后外侧切口内侧切口临床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