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小龙

作品数:29 被引量:93H指数:5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缺陷症
  • 12篇基因
  • 11篇家系
  • 9篇突变
  • 9篇凝血
  • 7篇遗传性
  • 7篇凝血因子
  • 7篇基因突变
  • 6篇模型分析
  • 5篇蛋白
  • 5篇家系分析
  • 4篇突变分析
  • 4篇基因变异
  • 4篇基因突变分析
  • 3篇遗传性蛋白C...
  • 3篇分子
  • 2篇蛋白原
  • 2篇血常规
  • 2篇血清
  • 2篇血清铁

机构

  • 29篇温州医科大学
  • 2篇温州市人民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山西省人民医...
  • 1篇航天中心医院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29篇李小龙
  • 20篇王明山
  • 18篇杨丽红
  • 15篇金艳慧
  • 6篇刘媚娜
  • 6篇徐斐
  • 4篇谢海啸
  • 4篇徐琦煜
  • 4篇陶洪群
  • 4篇周星星
  • 3篇潘景业
  • 3篇王薇薇
  • 3篇王金果
  • 2篇朱丽青
  • 2篇王赛芳
  • 2篇刘欢乐
  • 2篇夏虹
  • 1篇邹安庆
  • 1篇梁国威
  • 1篇余方友

传媒

  • 8篇中华医学遗传...
  • 6篇温州医科大学...
  • 4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浙江医学
  • 1篇科教文汇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2015浙江...
  • 1篇全国高等医学...

年份

  • 3篇2022
  • 1篇2021
  • 9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在缺铁性贫血诊断治疗中的价值被引量:29
2015年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常见贫血之一,当体内贮存铁耗尽时就会发生,目前IDA主要通过检测HG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清铁(SI)及血清铁蛋白(SF)等来诊断,但这些指标具有诊断灵敏度不高,疗效评估等待时间长等缺点。
李小龙陶洪群王薇薇徐斐黄小芳王赛芳刘欢乐王金果刘晖黄秀峰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平均体积血清铁蛋白
尿液分析系统自动审核规则建立与验证的多中心研究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建立全自动尿液分析系统自动审核规则并对其进行验证,在保证结果可靠性的前提下提高检验效率。方法收集来自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航天中心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山西省人民医院5家医院检验科2019年9月至2020年4月期间的尿液标本共5359份,其中建立表观健康人群参考区间组355份,规则建立组3449份和规则验证组1555份。以显微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应用贝克曼库尔特全自动尿液分析系统对尿液标本进行检测,建立尿液分析系统自动审核规则。各实验室均进行严格的室内质量控制,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在规则建立阶段计算正常人群参考范围和自动审核规则结果(包括真阳性率、真阴性率、假阳性率、假阴性率、自动审核通过率),规则验证阶段计算自动审核规则的性能指标包括(有效拦截率、无效拦截率、有效审核率、无效审核率、自动审核通过率、自动审核通过正确率)。结果以显微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初步建立贝克曼库尔特全自动尿液分析系统自动审核规则,其自动审核通过率为52.51%(1811/3449),显微镜检查率为2.58%(89/3449),假阴性率、假阳性率、真阴性率和真阳性率分别为2.26%(78/3449)、11.86%(409/3449)、47.00%(1621/3449)和38.88%(1341/3449)。验证数据与规则建立数据一致并有一定提升,最终设定20条自动审核规则,其有效拦截率、无效拦截率、有效审核率、无效审核率、自动审核通过正确率分别为38.52%(599/1555)、10.35%(161/1555)、49.07%(763/1555)、2.06%(32/1555)和87.59%(1362/1555)。结论应用全自动尿液分析系统自动审核规则能够提高尿液检验的效率,节省人力,同时保证检测结果可靠性。
刘雪凯陈卫宾李小龙宋金龙郭慧芳冯璟刘沁青徐斐王伟鑫刘锋耿庆茂李小莉杜宇晓梁国威
关键词:尿液分析
遗传性FⅪ缺陷症一家系的F11基因新复合杂合变异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对1个复合杂合变异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Ⅺ(coagulation factorⅪ,FⅪ)缺陷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变异分析,探讨其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11人)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浆FⅪ活性(FⅪactivity,FⅪ∶C)及FⅪ抗原(FⅪantigen,FⅪ∶Ag)等指标以明确诊断;用Sanger测序法分析先证者F11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侧翼序列、5′和3′非翻译区及家系成员相应的变异位点区域,用反向测序予以证实。用PolyPhen-2和SIFT软件分析变异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用Swiss-PdbViewer软件对变异位点进行蛋白模型和氨基酸相互作用分析。结果先证者和其姐姐APTT、FⅪ∶C、FⅪ∶Ag均明显异常,分别为73.0 s、10.0%、15.0%和87.1 s、2.0%、11.5%;其部分家系成员的APTT稍有延长,FⅪ∶C和FⅪ∶Ag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基因分析发现先证者及其姐姐F11基因第7外显子存在c.738G>A杂合变异(p.Trp228stop),第9外显子存在c.938G>T杂合变异(p.Ser295Ile);其父亲、妹妹、女儿均为p.Trp228stop的杂合子,而母亲、外甥则为p.Ser295Ile的杂合子。p.Ser295Ile变异PolyPhen-2评分结果为0.840分,预示此变异很可能是有害变异;SIFT评分结果为0.00分,预示此变异为有害变异,可影响蛋白质功能;模型分析显示p.Ser295Ile变异破坏了氨基酸间其中一个氢键的联系,使蛋白结构发生变化,不稳定性增加。结论该先证者的F11基因第7外显子存在c.738G>A(p.Trp228stop)杂合变异及第9外显子存在c.938G>T(p.Ser295Ile)杂合变异;p.Trp228stop遗传自父亲,p.Ser295Ile遗传自母亲,且与该家系FⅪ水平降低有关。
夏虹李小龙朱丽青金艳慧杨丽红潘景业张海月王明山
关键词:基因变异
利用微博对学生尿沉渣形态学实时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目的:利用微博建立尿沉渣形态学教学互动平台.方法:在新浪网中建立尿沉渣讲习堂微博并利用图文报告系统采集图片,然后编辑上传微博.结果:经本校学生及检验工作者两年的应用,其测评效果良好,访问学习参与人数逐年递增.结论:该尿沉...
李小龙陶洪群黄小芳徐斐
关键词:教学实践
文献传递
一个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Ⅻ缺陷症家系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对一个复合杂合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XII(FXII)缺陷症家系进行实验室表型和基因突变分析,寻找致病基因并初步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5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因子VIII促凝活性(FVIII:C)、凝血因子Ⅸ促凝活性(FIX:C)、凝血因子XI促凝活性(FXI:C)、XII促凝活性(FXII:C)和FXII抗原含量(FXII:Ag)等指标以明确诊断。采用PCR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F12基因所有的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对可疑的突变反向测序进行验证,并对家系成员的相应突变位点区域进行检测。采用ClustalX-2.1-win软件和4个在线生物信息工具(Mutation Taster、Poly-Phen-2、PROVEAN和SIFT)分析氨基酸突变位点的保守性和突变对蛋白质功能的可能影响;用Swiss-Pdb Viewer 4.0.1软件对突变位点进行蛋白模型相互作用分析。结果:先证者APTT为59.1 s,明显延长;FXII:C和FXII:Ag分别降低至4%和5%,其父亲、母亲、女儿的FXII:C和FXII:Ag降低至32%~37%。基因分析发现先证者F12基因第13号外显子存在复合杂合基因突变,即c.1561G>A杂合错义突变(p.Glu502Lys)和c.1637T>C杂合错义突变(p.Met527Thr);其父亲为p.Met527Thr携带者,母亲和女儿为p.Glu502Lys携带者。保守性分析结果表明,Glu502和Met527在同源物种间高度保守;4个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两个突变的预测结果一致,均预示很可能是有害突变,可引起相关疾病。突变蛋白模型分析显示,野生型Glu502与His365之间形成1条氢键,Glu502替换为Lys502导致氢键的消失;野生型Met527与Leu524之间形成1条氢键,Met527替换为Thr527导致Thr527-Leu524之间增加2条氢键。结论:该先证者F12基因第13号外显子上存在p.Glu502Lys和p.Met527Thr复合杂合突变,推测该突变遗传自具有血缘关系且分别存在p.Glu502Lys和p.Met527Thr杂合子的父母,并与该家系FXII水平降低有关。
李少禧李小龙金艳慧杨丽红张海月王明山
关键词:分子发病机制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AX-4280室内质控图方法学建立
目的利用医院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建立一套尿液干化学检验项目的 levey-jennings质控图,并利用此质控图进行日常尿液干化学检验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方法 AX-4280可直接将所测得物质浓度以反射率形式输出,反射率值为...
李小龙孙瑶
文献传递
复合杂合性F11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Ⅺ缺陷症家系分析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对一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Ⅺ(coagulation factor Ⅺ,FⅪ)缺陷症患者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检测,寻找致病基因并初步探讨其分子致病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含量、血浆凝血因子Ⅷ活性(coagulation factor Ⅷ activity,FⅧ∶C)、凝血因子Ⅸ活性(coagulation factor Ⅸ activity,FⅨ∶C )、FⅪ活性(FⅪ activity,FⅪ∶C)、凝血因子Ⅻ活性(coagulation factor Ⅻ activity,FⅫ∶C)和狼疮抗凝物(lupus antieoagulation,LA);ELISA法检测FⅪ抗原(FⅪ antigen,FⅪ∶Ag)等指标,明确临床表型诊断。采用DNA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F11基因15个外显子、侧翼序列以及5′端、3′端非翻译区序列,发现突变位点后用反向测序予以证实,并检测家系成员相应的突变位点区域。采用ClustalX-2.1-win软件分析氨基酸突变位点的保守性;用PolyPhen-2 、PROVEAN、SIFT和Mutation Taster 4个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突变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用Swiss-PdbViewer软件对突变位点进行蛋白模型和氨基酸相互作用分析。结果先证者APTT为69.6 s,明显延长,其FⅪ∶C和FⅪ∶Ag均明显下降,分别为6%和10.7%;其母亲、姐姐、大妹、弟弟、女儿和儿子APTT均稍延长,FⅪ∶C和FⅪ∶Ag也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为正常对照的50%左右)。基因分析发现先证者F11基因第7外显子的c.738G>A(p.Trp228stop)杂合无义突变及第13外显子的c.1556G>C(p.Trp501Ser)杂合错义突变;其母亲、姐姐和女儿存在p.Trp228stop突变杂合子,大妹、弟弟和儿子存在p.Trp501Ser突变杂合子;其丈夫和小妹均为野生型。保守性分析结果表明,Trp501在同源物种间高度保守。4个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突变的预测结果一致:PolyPhen-2评分结果为1.000分,PROVEAN评分结果为-11.565分,均预示此突变是可能致病性的突变;SIF
刘媚娜李小龙周星星金艳慧杨丽红潘景业苏看看王明山
关键词:遗传性模型分析
一个纯合子Tyr503Cys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Ⅺ缺陷症家系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对一个纯合子Tyr503Cys错义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XI(FXI)缺陷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检测,寻找致病基因并初步探讨其分子致病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5人)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因子Ⅷ促凝活性(FVIII:C)、凝血因子IX促凝活性(FIX:C)、FXI促凝活性(FXI:C)、凝血因子XII促凝活性(FXII:C)和FXI抗原(FXI:Ag)含量等指标以明确诊断。采用PCR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F11基因所有外显子和侧翼序列,发现突变位点后用反向测序予以证实,并检测家系成员相应的突变位点区域。使用ClustalX-2.1-win软件分析氨基酸突变位点的保守性;用PolyPhen-2、PROVEAN和MutationTaster软件分析突变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用Swiss-PdbViewer软件对突变位点进行蛋白模型和氨基酸相互作用分析。结果:先证者APTT为59.3s,明显延长,FXI:C降低至13%;其母亲、女儿和儿子的APTT均有不同程度延长,FXI:C降至37%~42%,该家系5人FXI:Ag均在参考值范围。基因分析发现先证者F11基因第13号外显子存在c.1562A>G纯合错义突变,导致Tyr503Cys突变;其母亲、女儿和儿子存在Tyr503Cys突变杂合子。保守性分析结果表明,Tyr503在同源物种间高度保守。3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突变的预测结果一致,均预示此突变很可能是有害突变,可引起相关疾病。突变蛋白模型分析显示,野生型Tyr503与Ile370、Lys554形成2个氢键;突变型Cys503与Lys554之间新增了一个氢键。结论:该先证者F11基因第13号外显子存在c.1562A>G纯合错义突变,导致Tyr503Cys突变;推测该纯合突变遗传自具有血缘关系且均存在Tyr503Cys杂合子的父母,并与该家系FXI水平减低有关。
周星星李小龙金艳慧杨丽红潘景业苏看看王明山
关键词:分子机制聚合酶链式反应
温州地区767例腹泻患儿A群轮状病毒感染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分析浙江温州地区腹泻患儿A群轮状病毒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9月~2014年9月门诊及住院767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检测结果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67例腹泻患儿中,有156例检出轮状病毒阳性,阳性率为20.3%。其中,0~6个月、6个月~1岁、1~2岁、2~3岁、〉3岁患儿RV阳性率分别为11.1%、22.3%、35.4%、42.9%、5.6%,而1~2岁、2~3岁这两个年龄段的腹泻患儿RV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患儿与女性患儿间的阳性率分别为18.6%和2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56,P〉0.05);秋冬季10月、11月、12月以及次年的1月是RV感染高峰,其阳性率分别为39.2%、43.3%、43.1%、32.1%,不同月份之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439,P〈0.01)。结论 1~3岁儿童是A群轮状病毒感染高发年龄段群体,每年秋冬季节高发。
陈韩李小龙王薇薇郑文静王金果余方友
关键词: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腹泻粪便标本
一个遗传性纤溶酶原缺陷症家系的表型与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对一个遗传性纤溶酶原(PLG)缺陷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变异分析,探讨其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4人)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纤溶酶原活性(PLG:A)、纤溶酶原抗原(PLG:Ag)、抗凝血酶活性(AT:A)、蛋白C活性(PC:A)及蛋白S活性(PS:A)等指标以明确诊断。用DNA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PLG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侧翼序列、5’和3’非翻译区及家系成员相应的突变位点区域,用反向测序予以证实。应用Clustal X-2.1-win软件将突变氨基酸进行同源物种序列保守性分析;利用PolyPhen-2、PROVEAN、SIFT和MutationTaster 4个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突变氨基酸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用Swiss-Pdb Viewer软件对突变位点进行蛋白质模型和氨基酸相互作用分析。结果:先证者和其祖父、父亲PLG:A均降低为正常值的50%左右,PLG:Ag含量正常,结果分别为45%、95%,64%、94%和64%、104%;基因分析发现先证者PLG基因第15号外显子存在c.1858G>A杂合错义突变导致p.Ala601Thr;其祖父和父亲具有同样的基因突变。Ala601在其11个同源物种间高度保守;4个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结果一致,均为有害突变,可引起相应疾病。结论:该先证者的PLG基因第15号外显子存在c.1858G>A(p.Ala601Thr)杂合错义突变;祖孙三代均为Ala601Thr杂合子,突变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且与该家系PLG活性降低有关。
夏虹张海月刘媚娜李小龙杨丽红王明山
关键词:基因突变模型分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