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弦

作品数:13 被引量:69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市道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细胞
  • 8篇白血
  • 8篇白血病
  • 5篇急性
  • 4篇造血
  • 4篇造血干
  • 4篇造血干细胞
  • 4篇造血干细胞移...
  • 4篇基因
  • 4篇干细胞
  • 4篇干细胞移植
  • 3篇生物学
  • 3篇复发
  • 2篇蛋白
  • 2篇性疾病
  • 2篇阳性
  • 2篇预后
  • 2篇融合基因
  • 2篇受体
  • 2篇髓系

机构

  • 13篇北京市道培医...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首都儿科研究...

作者

  • 13篇张弦
  • 12篇童春容
  • 9篇刘红星
  • 9篇吴彤
  • 8篇殷宇明
  • 7篇蔡鹏
  • 7篇陆道培
  • 6篇王卉
  • 6篇费新红
  • 6篇王静波
  • 6篇赵杰
  • 6篇孙媛
  • 5篇杨君芳
  • 5篇王彤
  • 5篇曹星玉
  • 5篇赵艳丽
  • 3篇卢岳
  • 3篇王建玲
  • 3篇张艳玲
  • 2篇林跃辉

传媒

  • 3篇中华血液学杂...
  • 3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年份

  • 3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难治性病毒感染和原发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相关基因突变研究被引量:16
2011年
目的研究难治性病毒感染或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中免疫基因突变的发生率、类型及其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基因测序方法检测难治性病毒感染或HLH患者是否有原发性HLH相关的PRFl、UNCl3D、STXl1、STXBP2、SH2D1A和XIAP基因突变,并追踪其临床特点及转归。结果共25例难治性病毒感染性疾病或HLH患者接受了基因突变筛查,其中13例检测到上述基因突变:PRFl突变6例,UNCl3D突变3例,STXll、STXBP2、SH2D1A、XIAP突变各1例;其中6例起病表现为病毒相关性HLH,1例为原因不明HLH,4例为慢性活动性EB病毒(EBV)感染(CAEBV),2例为EBV相关性淋巴瘤。12例未检测出基因突变的患者中,4例为EBV相关HLH,其中1例发展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另8例为CAEBV。结论原发性HLH相关免疫基因突变是难治性病毒感染或HLH的重要原因,大部分表现为HLH,部分患者以CAEBV或EBV相关淋巴瘤起病。基因检测是明确此类疾病诊断的有力证据。
童春容刘红星谢建军王芳蔡鹏王卉朱娟滕文张弦杨君芳张雅丽费新红赵杰殷宇明吴彤王静波孙媛刘嵘师晓东陆道培
关键词: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嗜血细胞性病毒性疾病突变EB病毒
多重位点特异性PCR检测骨髓增殖性疾病五种JAK2基因突变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检测多种朋也基因突变的多重位点特异性PCR方法,并探讨其对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建立同时检测JAK2 V617F突变和JAK2 exon12中K539L(包括2种基因突变)、N542-E543del和E543-D544del突变的多重位点特异性PCR方法。对115例MPD患者进行检测,包括61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43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和11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MF)患者。结果建立的PCR方法可以同时检测上述5种朋怨基因突变,可以检测出1%的JAK2 V617F突变型等位基因,对其他几种突变可检测出0.1%的突变型等位基因。在61例PV患者中,检测出JAK2 V617F突变56例JAK2 exon12突变3例;在43例ET患者中,检测出JAK2 V617F突变27例,未检测到JAK2 exon12突变;在11例MF患者中,检测到JAK2 V617F突变6例,未检测到JAK2 V617F突变。3例JAK2 exon12突变的患者临床表现为血红蛋白增多,内源性红系集落生成阳性,但白细胞和血小板增多不明显,不伴脾肿大。结论多重位点特异性PCR方法检测灵敏度高,可联合检测5种JAK2基因突变,能有效提高突变检出率。
刘红星童春容蔡鹏唐桂荣张弦滕文王赫张英朱平
关键词:骨髓增殖性疾病JANUS激酶2突变聚合酶链反应
伊玛替尼治疗变异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鉴定1例Ph染色体阳性的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AMLL)患者携带的变异型BCR/ABL融合基因,观察伊玛替尼治疗的疗效。方法联合使用形态学、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和基因分析确定患者的变异型BCR/ABL融合基因,使用伊玛替尼治疗并定量检测该融合基因。结果患者人院时检查Ph染色体阳性,荧光定量PCR未见BCR/ABL融合基因。形态学检查原始粒细胞比例0.66,免疫分型发现髓系和B系两群幼稚细胞。患者经化疗和骨髓移植疗效不佳,进一步检测发现新的变异型BCR/ABL融合基因(GenBank:EF423615),该融合蛋白较常见的BCR—ABL b2a2型缺失10个氨基酸并伴H893Q变异。遂用伊玛替尼治疗并迅速获得缓解,变异型融合基因表达量逐渐降低,5个月后转阴性。治疗中患者曾停药,变异型融合基因转为阳性,再次用药后又转为阴性。现患者已持续缓解12个月,生存状况良好。结论变异型BCR/ABL融合基因可能和患者的特殊临床表现有关,使用伊玛替尼治疗获得了很好的疗效。
刘红星曹星玉童春容吴彤王彤范桥珍伍平张弦蔡鹏朱平
关键词:融合蛋白质类
流式细胞术定期监测微量残留病可预测急性白血病复发——单中心163例研究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AL)在化疗获得第1次完全缓解(CR1)后用流式细胞术(FCM)定期监测微量残留病(MRD)的预后价值。方法对2005年4月至2009年7月北京市道培医院收治的CR1期AL患者(不包括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者),定期用FCM监测患者骨髓MRD,追踪至复发或至2010年7月。根据每例患者的白血病特点选择抗体组合,MRD≥0.01%为阳性,否则为阴性。用Kaplan-Meier法统计持续完全缓解(CCR)率,用Log—rank检验方法比较MRD阳性与阴性患者CCR率差异。结果163例患者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08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55例。89例AML患者在诊断后1年内接受MRD监测,根据化疗至12个月时的MRD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MRD阳性及阴性组:30例MRD阳性者中仅3例CCR至2010年7月,24、36个月的CCR率分别为13%、13%;59例MRD阴性者中47例CCR至2010年7月,24、36个月的CCR率分别为94%、78%;两组CCR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5例B—ALL患者在诊断后5个月内接受MRD监测,根据MRD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MRD阳性及阴性组:13例MRD阳性者无一例CCR至2010年7月,24、36个月的CCR率为0;22例MRD阴性者中20例CCR至2010年7月,24、36个月的CCR率均为96%;两组CCR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过以上监测时间MRD阳性的其他患者均复发,而MRD持续阴性者很少复发。结论用FCM定期监测AL的MRD有良好的预后价值。
童春容王卉杨君芳林跃辉张弦赵杰费新红顾江英陆道培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微量残留病白血病预后
HLA氨基酸三维构象差异在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作用分析
2011年
本研究探讨HLA氨基酸三维构象软件在评价不同HLA构象对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的作用。回顾分析62例北京市道培医院单中心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30例HLA等位基因10/10全合和32例HLA等位基因9/10相合)。应用Histocheck和HLA-Matchmaker2个HLA抗原三维空间构象分析软件,分析其评分系统与移植后1年总生存率、急性GVHD和复发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随着Histocheck软件的评分的增加,Ⅲ-Ⅳ度GVHD的发生率增加((0%增加到20%,p=0.25),但是高分组中仍有70%病例没有或只有轻度GVHD。对移植后的复发进行统计,除Histocheck分数偏高组(11-20)9例没有复发,其它组复发率差别不大(20%左右),(p=0.56)。②应用HLA-Matchmaker软件分析,随着供受者Eplet差异数目的增加,重度GVHD的发生率明显增加(0%增加到30%),无或轻度GVHD的发生率下降(p=0.019),但高分组中仍有60%没有或只有轻度GVHD,统计学有差异。差异数目偏高组(≥3)共10例均没有复发,偏低组(<3)复发率偏高(20%左右p=0.54)。结论:Histocheck和HLA-Matchmaker两个分析软件虽然对于HLA抗原构象差异的计算方法不同,但结果有很多的相近性。对于同一组供受者,两个给分系统与急性GVHD和复发的相关性类似,高分组中重度GVHD的比例增加,复发率下降,但相关性都不准确。HLA-Matchmaker软件的相关性略好于Histocheck。
张弦张艳玲王建玲童春容蔡鹏刘红星王静波曹星玉殷宇明赵艳丽卢岳孙媛周葭蕤高艳群吴彤
关键词:HLA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GVHD
HLA-A/B/C/DRB1/DQB1对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影响的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本研究探讨供受者HLA-A/B/C/DRB1/DQB1等位基因不合的数目和位点对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影响。选取北京市道培医院101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例,分别根据供受者HLA-A/B/C/DRB1/DQB1位点0-3个等位基因不合和HLA-C位点的不同,分组统计移植后1年以上总生存率、急性GVHD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表明:①按供受者HLA等位基因水平10/10全相合组(30例)与9/10相合组(32例),8/10相合组(31例)以及7/10相合组(8例)分组比较,10/10和9/10组的1年以上总活存率(OS)较8/10组(78%and 82%vs50%,p=0.39)增多;10/10组、9/10组和8/10组复发率为16%和18%vs20%;10/10组没有Ⅱ度以上GVHD发生,9/10和8/10组10%左右。7/10组虽然病例数少,缺乏统计学意义,但结果证实安全有效。②)对比HLA-C位点等位基因不合组与HLA-10/10全合组,HLA-C不合组有延长1年以上总生存率(77%vs85%,p=0.30),降低复发率的趋势(8%vs17%,p=0.47),其Ⅱ度以上GVHD发生率明显增高,统计学有明显差异(0%vs25%,p=0.006)。③按抑制性KIR的配体HLA-C1/C2将HLA-10/10组与HLA-C一个等位基因不合组按供受者HLA-C1/C2 match和mismatch分为两组(37例和5例),发现1年以上总生存率、复发率,GVHD发生率无明显差异(78%vs80%,14%vs20%,和5%vs20%)。结论:供受者HLA-A/B/C/DRB1/DQB1等位基因不相合数目0-2个情况下,数目越少,1年以上生存率越高,复发率和急性GVHD无明显差异。7/10组是安全的。HLA-C不相合组GVHD发生率明显增高,有减少复发和延长生存率的趋势,但其原因是否与抑制性KIR与其配体HLA-C1/C2有关,尚待研究。
张弦张艳玲王建玲童春容蔡鹏刘红星王静波曹星玉殷宇明赵艳丽卢岳孙媛周葭蕤高艳群吴彤
关键词: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总生存率GVHD复发
TLS-ERG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并发Sweet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2012年
目的:提高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并发Sweet综合征的认识,初步探讨Sweet综合征与结核变态反应综合征的内在联系。方法:报告1例原发耐药的TLS-ERG阳性AML患者先后出现Sweet综合征和结核变态反应综合征的临床演变过程、相关实验室检查和相关诊疗经过。结果:患者化疗后出现反复高热和颜面部的痛性皮疹。皮疹初发为假性水疱样,后呈红色或紫红色丘疹或结节,经系统抗感染治疗无效。皮肤活检病理提示真皮层嗜中性粒细胞炎性浸润,诊断为Sweet综合征。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短暂有效,因病情反复,并出现全身多发大关节疼痛和多发性红斑,考虑结核变态反应综合征,给予抗结核和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高热、皮疹和多发关节疼痛均缓解。结论:Sweet综合征的肿瘤相关型与血液病密切相关,其中最常见的为AM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需要与皮肤浸润、感染相鉴别。本例Sweet综合征糖皮质激素治疗仅短暂有效,因出现结核相关证据,加用抗结核治疗后Sweet综合征完全缓解,因此Sweet综合征也可能为结核变态反应综合征的一部分。
李智慧曹星玉吴彤张弦童春容
关键词:SWEET综合征
36例11q23/Mll融合基因白血病的分子生物学和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本研究分析急性白血病(AL)伴11q23/mll融合基因阳性的患者临床和分子生物学特点,探讨适宜的治疗策略。对36例急性白血病伴mll融合基因阳性患者的骨髓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染色体特征以及患者治疗、生存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在49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mll融合基因阳性共36例,占7.2%,其中32例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免疫表型均为髓系表达,有5例同时伴淋系表达;4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免疫表型为B淋巴系表达,有3例同时伴有非系别确定性髓系标志表达。36例患者中29例(80%)可检测到克隆性染色体异常,其中有22例检测到11号染色体改变。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化疗,总缓解率为47.2%,25例缓解后的病人有10例在6个月内复发,其复发率为40%,有9例进行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7例移植后存活;共死亡24例。36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6(2-46)个月,2年总生存率(OS)为41.4%,9例移植病人2年OS为87.5%。结论:白血病伴mll融合基因阳性的患者化疗效果差,易复发,预后差,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明显改善MLL融合基因阳性AL患者的生存。
赵杰殷宇明赵艳丽孙媛王静波钟静张弦费新红单褔香刘红星王彤王卉童春容吴彤陆道培
关键词:白血病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
83例AML1/ETO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分子生物学和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分析AML1/ETO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分子生物学和临床特点,探讨治疗策略。方法:对83例AML1/ETO阳性的AML患者的形态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染色体特征以及治疗、生存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83例AML1/ETO阳性的AML患者中,髓外浸润17例(20.4%),白细胞大于10×109/L的47例(57.8%);45例患者表达CD56抗原(60.8%),29例表达CD19抗原(39.2%);有65例患者检测到t(8;21)异位,其中包括单独t(8;21)异位的28例(43.1%)、伴有附加染色体的37例(56.9%);83例患者均进行了诱导化疗,总缓解率为79.5%,66例缓解后的患者有17例在6个月内复发,复发率为25.9%;83例患者共存活42例,死亡41例,中位生存期为26(2~113)个月;有36例进行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25例存活,3年OS率67.5%,5年OS是56.6%,另外47例接受化疗的患者3年OS率36.4%;预后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CD56的表达对OS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初诊时白细胞数目、髓外浸润、有无附加染色体以及治疗的情况(化疗和移植)对OS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的OS率明显高于接受化疗的患者(P<0.01)。结论:AML1/ETO阳性AML患者易并发高危因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明显改善AML1/ETO阳性AML患者的生存。
赵杰殷宇明杨君芳费新红赵艳丽王静波孙媛张弦单褔香李倩刘红星王卉王彤童春容吴彤陆道培
关键词:疾病特征治疗预后
9例γδ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报告9例γδ细胞淋巴瘤/白血病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对2007至2010年住院诊治的患者,常规询问病史,进行体检及实验室检测。对有异常细胞的骨髓或脾组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FCM)行免疫分型,同时用PCR法检测TCRγ/、TCRδ基因克隆性重排,用G显带技术分析染色体,用多重筑巢式PCR技术筛查急性白血病基因及1~8型人类疱疹病毒基因,并行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根据表达TCR78链来确定γδBT细胞,根据T细胞抗原表达异常确定恶性γδT细胞,根据γδBT细胞表达CD34、CD99、TDT、CD1a及急性白血病基因等确定为前体γδT细胞。结果共9例患者经FCM分析诊断为γδ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初诊时8例患者骨髓中检测出大量恶性细胞,细胞形态同原始细胞。5例患者诊断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或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γδT型),4例患者诊断为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HSγδTCL)。行TCR基因克隆重排检测的6例患者均检测出有克隆性TCRγ/和(或)TCRB基因重排。全部患者化疗难以完全缓解(CR)或CR后很快复发,5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患者4例持续CR,CR时间分别为2、2、3、12个月;1例T—ALL(γδST型)患者在allo—HSCT后1个月内复发。结论yS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的发病率可能比既往报道的高,部分T—ALL/LBL也为γδT细胞型;FCM是快速可靠的诊断方法,克隆性TCRγ和(或)TCRδ基因重排阳性有助于诊断;患者预后差,allo—HSCT可能是唯一可治愈的方法。
童春容王卉林跃辉杨君芳赵杰张弦殷宇明费新红伍平王彤刘红星蔡鹏魏志杰肖娟刘德琰熊敏钟静陆道培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基因重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