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义华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水市秦州区林业局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退耕
  • 3篇退耕还林
  • 2篇造林
  • 2篇生态
  • 1篇养分
  • 1篇有机碳
  • 1篇造林成活
  • 1篇造林成活率
  • 1篇造林模式
  • 1篇造林效果
  • 1篇生根粉
  • 1篇生态工程
  • 1篇生态工程建设
  • 1篇生态效益
  • 1篇水剂
  • 1篇土量
  • 1篇土壤
  • 1篇土壤物理
  • 1篇土壤物理性质
  • 1篇土壤养分

机构

  • 5篇天水市秦州区...
  • 1篇天水市林业局
  • 1篇天水市秦州区...
  • 1篇天水市林业科...

作者

  • 5篇张义华
  • 3篇郭永红
  • 2篇高嵩
  • 2篇张亚霞
  • 1篇马自强
  • 1篇闫瑞娟
  • 1篇葛丹
  • 1篇辛晓霞
  • 1篇张宏霞
  • 1篇樊华

传媒

  • 2篇甘肃林业科技
  • 1篇绿色大世界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渭北干旱区保水剂造林效果试验研究
2007年
天水市渭北干旱山区是实施生态工程建设的重点区域,但春冬两季气候干旱,常规办法造林成活率往往达不到指标要求,为了提高旱地造林成活率,在苗木栽植时应用保水剂进行造林成活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保水剂在干旱地造林时能明显的提高造林成活率。
张义华马自强郭永红张亚霞
关键词:保水剂造林效果造林成活率苗木栽植生态工程建设生根粉
天水市退耕还林(草)不同造林模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研究不同造林模式对改善土壤的差异和机理。[方法]对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退耕还林(草)工程3种造林模式土壤的含水量、容重、总孔隙度、水稳性团粒组成和土壤有机碳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与农田对照相比,退耕还林(草)3种造林模式的土壤含水量均显著地高;0~20cm表层的土壤容重均显著地高,而20~60cm土层的则均显著地低;0~20cm表层的土壤总孔隙度显著地低,而20~60cm土层的则均显著地高;各土层土壤不同粒径的土壤团粒百分含量高于相应的农田;土壤有机碳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说明退耕还林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向下输送。3种造林模式中以乔草型效果为最好。[结论]实施7年退耕还林(草)后,与农田相比,明显改善了土壤物理性质和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保水和蓄水性能。
郭永红张义华张宏霞樊华
关键词:退耕还林工程造林模式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有机碳
退耕还林经济社会效益分析被引量:9
2007年
按照退耕还林效益监测经济社会效益监测的方法,遴选典型固定监测对象,以逐年度入户调查的方法,调查退耕农户收入、消费支出,与退耕前1998年基础数据对照,量化分析退耕还林在退耕农户经济收入、消费支出,文化教育及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影响程度。
张义华郭永红高嵩闫平娃张亚霞钱猛虎闫瑞娟葛丹
关键词:退耕还林经济社会效益
退耕还林固土量及固土防泥沙保肥效益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通过对退耕还林4年的林地上径流量、径流系数、泥沙流量的监测,测定出黄土区退耕还林4年的林地上乔木型、乔草型、经济林型、农田(对照)及荒造封禁区、未造林荒山区在年618 mm降水量下12°~15°坡面上的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22.24、27.24、21.34、122.20、57.42、820.00 t(/km2.a),从而测算出天水市秦州区退耕还林工程年固土量为223 757 t,年固土防泥沙和保肥效益分别为90.45万元、471.38万元。
高嵩张义华闫平娃钱猛虎
关键词:退耕还林
秦州区水土保持林建设生态效益价值评估被引量:4
2008年
生态效益的评价和核算对评价生态工程的建设效果至关重要。综合运用专家咨询、理论分析和频度分析3种方法,建立了秦州区水土保持林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市场价值法、碳税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和替代法等方法,对该区水土保持林年生态效益进行了价值核算。结果表明:秦州区水土保持林建设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核算后的总生态价值约为224 197.48万元.其中,水圈生态效益9 806.27万元,土圈生态效益65 676.65万元,气圈生态效益137 889.25万元,生物圈生态效益10 825.31万元。该评价方法可为相似类型区水土保持林建设效益评价提供参考。
唐慧中辛晓霞张义华
关键词:生态效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