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永红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水市秦州区林业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土壤
  • 3篇退耕
  • 3篇退耕还林
  • 2篇养分
  • 2篇造林
  • 2篇土壤养分
  • 2篇丘陵
  • 2篇丘陵沟壑区
  • 2篇黄土高原
  • 2篇黄土高原丘陵...
  • 2篇沟壑
  • 1篇有机碳
  • 1篇造林成活
  • 1篇造林成活率
  • 1篇造林模式
  • 1篇造林效果
  • 1篇生根粉
  • 1篇生态
  • 1篇生态工程
  • 1篇生态工程建设

机构

  • 5篇天水市秦州区...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天水市林业局
  • 1篇天水市林业科...

作者

  • 5篇郭永红
  • 3篇张义华
  • 3篇张宏霞
  • 2篇沈育伊
  • 2篇张亚霞
  • 1篇马自强
  • 1篇高嵩
  • 1篇闫瑞娟
  • 1篇葛丹
  • 1篇樊华

传媒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绿色大世界
  • 1篇林业科技通讯
  • 1篇甘肃林业科技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对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方法]对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退耕还林(草)工程9年后3种不同造林模式和农田对照的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不同退耕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不同退耕模式下,细菌数量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细菌和放线菌的平均值都是农田对照>经济林型>乔草型>乔木型,而真菌表现为乔草型>乔木型>经济林型>农田对照。土壤三大类微生物数量的垂直变化趋势是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结论]不同退耕还林模式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增强了微生物的活性,促进了主要微生物数量的增加;巩固退耕还林(草)后续工程可改善土壤肥力;乔草型造林模式比单一树种造林模式(乔木型和经济林型)更有利于改善土壤质量。
张宏霞沈育伊郭永红
关键词:退耕还林土壤微生物丘陵沟壑区黄土高原
渭北干旱区保水剂造林效果试验研究
2007年
天水市渭北干旱山区是实施生态工程建设的重点区域,但春冬两季气候干旱,常规办法造林成活率往往达不到指标要求,为了提高旱地造林成活率,在苗木栽植时应用保水剂进行造林成活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保水剂在干旱地造林时能明显的提高造林成活率。
张义华马自强郭永红张亚霞
关键词:保水剂造林效果造林成活率苗木栽植生态工程建设生根粉
天水市退耕还林(草)不同造林模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研究不同造林模式对改善土壤的差异和机理。[方法]对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退耕还林(草)工程3种造林模式土壤的含水量、容重、总孔隙度、水稳性团粒组成和土壤有机碳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与农田对照相比,退耕还林(草)3种造林模式的土壤含水量均显著地高;0~20cm表层的土壤容重均显著地高,而20~60cm土层的则均显著地低;0~20cm表层的土壤总孔隙度显著地低,而20~60cm土层的则均显著地高;各土层土壤不同粒径的土壤团粒百分含量高于相应的农田;土壤有机碳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说明退耕还林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向下输送。3种造林模式中以乔草型效果为最好。[结论]实施7年退耕还林(草)后,与农田相比,明显改善了土壤物理性质和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保水和蓄水性能。
郭永红张义华张宏霞樊华
关键词:退耕还林工程造林模式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有机碳
退耕还林经济社会效益分析被引量:9
2007年
按照退耕还林效益监测经济社会效益监测的方法,遴选典型固定监测对象,以逐年度入户调查的方法,调查退耕农户收入、消费支出,与退耕前1998年基础数据对照,量化分析退耕还林在退耕农户经济收入、消费支出,文化教育及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影响程度。
张义华郭永红高嵩闫平娃张亚霞钱猛虎闫瑞娟葛丹
关键词:退耕还林经济社会效益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酶活性特征
2019年
选择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甘肃省天水市吕二沟流域为研究区,以其林地、果园、耕地、草地和撂荒地5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除蔗糖酶外,脲酶、蛋白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总体变化规律相似,林地土壤酶活性显著高于其它土地利用方式;其次是果园和耕地、草地较低,撂荒地酶活性最低。蔗糖酶、脲酶、蛋白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等相互之间关系密切,并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等主要养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酶活性与养分均有显著影响,土壤酶活性可作为土壤质量评价的一个参考指标。积极巩固退耕还林恢复工程和减少人为活动的干扰,将有利于土壤质量的提升。
张宏霞郭永红沈育伊段春燕
关键词: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酶土壤养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