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康蕊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市道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3篇流式细胞
  • 3篇流式细胞术
  • 3篇白血
  • 3篇白血病
  • 2篇肿瘤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流式细胞术检...
  • 2篇基因
  • 2篇发热
  • 2篇病例
  • 2篇病例摘要
  • 1篇单核
  • 1篇单核细胞
  • 1篇单核细胞白血...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类
  • 1篇多形

机构

  • 6篇北京市道培医...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作者

  • 6篇童春容
  • 6篇康蕊
  • 5篇李燕燕
  • 4篇王卉
  • 4篇张帅
  • 3篇林跃辉
  • 3篇蔡鹏
  • 3篇伍平
  • 2篇刘红星
  • 2篇王彤
  • 1篇欧媛
  • 1篇彭吉润
  • 1篇杨平地
  • 1篇李绵洋
  • 1篇于鑫
  • 1篇王静波
  • 1篇顾江英
  • 1篇靳娴
  • 1篇凌文君
  • 1篇熊敏

传媒

  • 3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间断发热伴幼稚细胞增多
2010年
病例摘要 患者男,26岁,主因间断发热2个月,外院诊断“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1个月,于2009年1月收入北京市道培医院住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体温升高,最高38.7℃,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WBC、PLT正常,Hb100g/L,抗炎治疗1周后体温降至正常。5d后体温又升高,具体不详。
王卉伍平凌文君张帅李燕燕康蕊刘红星王彤童春容
关键词:间断发热细胞增多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体温升高医院住院病例摘要
持续发热 肝脾大 骨髓幼稚细胞被引量:1
2010年
病例摘要 患者男,23岁。主因“持续发热、肝脾大、骨髓发现幼稚细胞4个月”于2008年5月收入院。患者2008年1月无明显诱因发热38~39℃,伴头痛、头昏,偶有恶心、呕吐,无咳嗽咳痰、腹痛腹泻、关节痛、尿频尿急等,予以抗感染治疗效果差。当地医院查血象:WBC7.8×10^9/L,Hb89g/L,
王卉伍平熊敏林跃辉张帅李燕燕康蕊赵杰王彤杨平地童春容
关键词:持续发热肝脾大病例摘要腹痛腹泻关节痛抗感染
流式细胞术在非造血系统肿瘤骨髓侵犯检测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术在识别CK阳性和阴性非造血系统肿瘤骨髓侵犯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代表10种常见人类上皮来源肿瘤的26个细胞系和1种人淋巴瘤细胞系、1种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细胞系,均购自美国标准生物品收藏中心。选择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北京市道培医院5份非造血系统肿瘤患者、15份血液系统肿瘤患者、15份移植后骨髓恢复正常的对照组患者骨髓标本。复苏冻存的各细胞系,传代培养至细胞进入对数生长期。破膜后使用胞浆CK—FITC抗体做荧光标记,进行四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肿瘤细胞CK表达率。骨髓标本按照我室常规四色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做胞膜和胞浆染色,通过系别标志和幼稚细胞标志,以及CK表达情况,根据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做出相应诊断或者排除造血系统肿瘤。结果 所有上皮来源的肿瘤细胞系均不同程度表达CK,平均CK表达率为81.1%,而淋巴系统肿瘤细胞系均不表达CK。2例上皮来源肿瘤均表达CK,其中1例甲状腺癌病例CK表达率为100.0%,1例肺癌病例CK表达率为98.2%。血液系统肿瘤和对照组骨髓标本均不表达CK,分别表达相应的血液学标志:如CD45,和系别标志,或者CD138和胞浆轻链。3份非上皮来源的非造血系统肿瘤骨髓标本均不表达CK。CK阳性或阴性的非造血系统肿瘤不表达造血细胞标志:如CD45、HLA—ABC、HLA—DRDPDQ,不表达特异性系别标志。而CK阳性可能有助于提示上皮来源肿瘤的诊断。结论 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造血细胞标志和CK可以有效排除CD45,阴性的造血系统肿瘤,检测CK阳性和阴性非造血系统肿瘤骨髓侵犯。
王卉于鑫彭吉润童春容伍平李燕燕康蕊孙慧鹏
关键词:骨髓肿瘤肿瘤侵润流式细胞术
流式细胞术检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多形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附二例报告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流式细胞术检测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多形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多色流式细胞术诊断a110—HSCT后多形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结果2例allo-HSCT患者分别于移植后46d(+46d)和+50d出现高热,多处淋巴结肿大,抗炎治疗无效,骨髓EB病毒DNA水平升高,经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外周血多群轻链限制性单克隆B细胞和(或)浆细胞。诊断为移植后多形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经免疫抑制减量、抗病毒、使用利妥昔单抗、输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治疗后,经流式细胞术随访监测外周血和(或)骨髓标本。2例患者的B细胞克隆均消失,但是单克隆浆细胞持续存在或者新出现的克隆。1例患者2周后死亡;另1例患者仍在治疗中,外周血未见B细胞和浆细胞,骨髓未见B细胞,可见单克隆浆细胞。结论使用流式细胞术可以有效诊断移植后多形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并进行病情监测。随访过程中,骨髓标本可能比外周血标本敏感。allo—HSCT患者如果没有淋巴结活检,通过检测外周血也可以发现B细胞异常。
王卉童春容王静波林跃辉张帅李燕燕康蕊蔡鹏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造血干细胞移植
相对定量四色流式细胞术分析正常B淋巴细胞发育成熟过程中的抗原表达规律被引量:1
2008年
张帅童春容范桥珍林跃辉李燕燕康蕊刘红星蔡鹏
关键词:淋巴细胞发育抗原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肿瘤细胞表达
白血病过继免疫治疗时外周血T淋巴细胞诱导培养后的克隆性变化被引量:1
2009年
本研究分析白血病细胞免疫时自体树突细胞(DC)和多种细胞因子诱导外周血淋巴细胞后T细胞克隆性的变化。采集21例化疗缓解后行细胞免疫治疗的白血病患者的骨髓和外周血,加入细胞因子培养,获得树突细胞(DC)和激活T细胞。用RT-PCR扩增代表T细胞克隆性的T细胞受体β链可变区(T-cell receptor β variable region,TCRBV),用TCRBV基因扫描的方法观察培养前后T细胞克隆的特征性变化;对T细胞克隆的TCRBV进行序列分析。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D3+、CD4+、CD8+、CD56+和CD4+CD25str+FOXP3+,确定其细胞毒T细胞、辅助T细胞、调节T细胞和NK-T细胞的比例变化。结果表明:临床缓解后的白血病患者的T细胞呈寡克隆分布,分属在24个TCRBV家族中一些TCRBV基因家族的淋巴细胞克隆消失,仅少数保持多克隆分布,其中TCRBV24基因家族均为克隆性的分布(100%)。分析患者的TCRBV24基因序列特征时发现,3例在CDR3区共用motif VAG,2例共用GGG,表明这些TCRBV24有可能识别同一抗原,其中1例(例5)患者除TCRBV24在CDR3区有motif GGG外,TCRBV8也有GGG,也可能会识别同一抗原。外周血淋巴细胞经过13天的体外抗原和细胞因子培养后,培养前出现的一些寡克隆以及克隆完全缺失的状态随即出现了明显变化,培养后都出现完整多克隆分布。将培养前后T细胞进行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培养后淋巴细胞数目为培养前的3.38±1.20倍,CD3+数培养前为(71.1±11.8)%细胞,培养第13天后为(95.4±3.2)%,明显增加;CD4+数培养前为(26.7±11.4)%,培养第13天后为(27.0±13.1)%,无明显变化(p>0.01);CD8+数培养前为(35.7±12.9)%,培养第13天后为(55.5±13.8)%,明显增加(p<0.01);CD3+CD56+数培养前为(3.1±1.6)%,培养第13天后为(9.8±6.1)%,增加2倍多(p<0.01);CD4+CD25str+FOXP3+数培养前为(0.12±0.1)%,培养第13天后为(0.22±0.18)%(p<0.01)。结论:T淋巴细胞诱导培养方法的主要作用是促进CTL和NK细胞增殖,缓解后白血病患
刘岩顾江英欧媛李绵洋王赫靳娴陶秀艳刘兆利马杏凡王秀丽马思琨康蕊蔡鹏童春容朱平
关键词:白血病过继免疫治疗T细胞克隆基因扫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