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传哲

作品数:40 被引量:243H指数:7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专利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6篇土壤
  • 10篇甘薯
  • 7篇作物
  • 7篇肥料
  • 6篇氮肥
  • 5篇酰胺
  • 5篇草酰胺
  • 4篇容重
  • 4篇烧苗
  • 4篇专用肥
  • 4篇小麦
  • 4篇锌肥
  • 4篇肥效
  • 4篇肥效期
  • 3篇养分
  • 3篇有机肥
  • 3篇有机物料
  • 3篇玉米
  • 3篇炭基
  • 3篇土壤物理

机构

  • 39篇江苏省农业科...
  • 12篇南京农业大学
  • 4篇南京林业大学
  • 3篇江苏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江苏徐淮地区...
  • 1篇烟台泓源生物...

作者

  • 40篇李传哲
  • 38篇张永春
  • 28篇马洪波
  • 19篇汪吉东
  • 11篇艾玉春
  • 10篇宁运旺
  • 10篇张辉
  • 7篇许仙菊
  • 7篇董月
  • 7篇王会方
  • 5篇吴迪
  • 2篇丁维荣
  • 2篇李辉信
  • 2篇刘源
  • 2篇付瑶瑶
  • 2篇安霞
  • 2篇王磊
  • 1篇孙丽
  • 1篇许建平
  • 1篇刘国华

传媒

  • 5篇江苏农业科学
  • 5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土壤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4篇2021
  • 6篇2020
  • 11篇2019
  • 8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硫缺乏对不同甘薯品种的生长及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为了探讨硫元素缺乏对不同甘薯品种生长及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采用砂培的方法,以苏薯16和苏薯11为材料,在硫缺乏条件下,对其外观症状、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地上与地下部分生物量及其根部和叶部矿质元素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硫缺乏时苏薯16和苏薯11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均显著下降,苏薯11的下降幅度比苏薯16的大,而地上和地下部生物量均显著上升,苏薯16的上升幅度大于苏薯11;缺硫条件下,苏薯16表现出来的显著症状为新叶失绿、变小,苏薯11表现为新叶失绿、新叶比较宽大,部分老叶也失绿;苏薯16的根部有膨大,苏薯11无;苏薯16的地上部和根部钾含量升高,苏11的地上部和根部钾含量下降,苏薯16和苏薯11地上部和根部钠含量均随钾含量的升高而升高,降低而降低,以保持合适的K/Na比值。
马洪波李传哲宁运旺张辉张永春
关键词:甘薯缺素症状净光合速率矿质元素
一种甘薯专用生物炭基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甘薯专用生物炭基有机肥,其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生物炭20‑30份,发酵菌菇渣40‑60份,活体黄粉虫1‑5份,尿素1‑5份,膨润土5‑10份,杀虫菌剂0.2‑1份以及微生物发酵菌剂0.5‑1份。按计量比将...
李传哲张永春汪吉东杨苏马洪波
文献传递
中国几种典型土壤酸碱缓冲容量测定方法的比较被引量:3
2020年
通过测定土壤酸碱缓冲容量,可以评价土壤抗酸化能力,了解土壤酸化过程,为修复酸化土壤提供依据。以中国部分典型地域的潮土、红壤及太湖地区水稻土为对象,对测定土壤酸碱缓冲容量的酸碱滴定法和培养法进行比较分析,探索适合测定不同土壤类型土壤酸碱缓冲容量的方法。结果显示,使用无CO2蒸馏水、CaCl2(0.01 mol/kg)浸提土壤(土水质量比为1.0∶2.5),运用HCl和NaOH滴定法分析的pH(H2O)、pH(CaCl2)在突变范围内与酸碱加入量呈极显著线性相关(P<0.01;CaCl2浸提的红壤pH除外)。利用CaCO3和H2SO4培养法分析则发现,初始反应为酸性的土壤,其pH值与酸碱加入量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P<0.05),但潮土和乌栅土除外。研究结果表明,以无CO2蒸馏水进行浸提,运用HCl和NaOH进行滴定的方法测定土壤酸碱缓冲容量对不同土壤类型都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利用该方法对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太湖地区水稻土酸碱缓冲容量进行测定发现,各施肥处理土壤酸碱缓冲容量为19.6~24.8 mmol/kg;太湖地区黄泥土酸碱缓冲容量受土壤有机质含量及阳离子交换量的影响,增施猪粪和施用过磷酸钙是提高该土壤酸碱缓冲能力的重要举措。
汪吉东冯冰李传哲李传哲吴迪吴迪王磊张辉艾玉春许仙菊
关键词:土壤酸化红壤水稻土
绿肥和凹凸棒添加对黄河故道潮土土壤结构和碳氮含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究绿肥秸秆和凹凸棒添加对黄河故道潮土壤结构和碳氮含量的影响,为科学评价凹凸棒对农田土壤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肥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设置6个处理:对照(CK)、蚕豆秸秆10 g/kg(B)、黑麦草秸秆10 g/kg(R)、凹凸棒土16 g/kg(A)、凹凸棒配施蚕豆秸秆(AB)、凹凸棒配施黑麦草秸秆(AR),采用SPSS统计、Origin整合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经过120 d室内培养发现:添加绿肥秸秆和凹凸棒均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碳氮含量,其中A,AB处理主要增加大团聚体(>0.25 mm)含量,而AR处理主要增加微团聚体(0.053~0.25 mm)含量,与CK相比,A,AB,AR处理降低土壤三相结构距离50.8%~55.6%,增加了土壤持水量16.0%~19.2%。单施绿肥秸秆和单施凹凸棒对土壤有机碳、全氮的增量为0.38~1.99 g/kg和0.12~0.49 g/kg,二者配施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微生物量氮的增量比单施绿肥分别高0.86~3.23 g/kg,0.29~0.44 g/kg和0.3~21.6 mg/kg,且蚕豆配施效果优于黑麦草配施。[结论]配施可以结合秸秆易分解、养分丰富和凹凸棒土较大比表面积的优势,在改良土壤结构,缓解养分释放,增强土壤固存养分能力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其中蚕豆秸秆10 g/kg配施凹凸棒16 g/kg对改良黄河故道土壤砂性结构,提高土壤碳氮含量效果最佳。
杨苏李传哲徐聪吴迪汪吉东张永春艾玉春李辉信
关键词:作物秸秆凹凸棒配施土壤结构
有机物料输入对黄河故道区土壤物理结构的影响被引量:4
2022年
通过研究不同种类有机物料添加对典型黄河故道区耕层土壤物理性状的改良效果,以期为合理培肥、提升当地土壤耕地质量提供科学依据。以黄河故道区典型潮土和当地有机物料为供试材料,连续2年进行定位试验,设置CK(不施有机物料)、M1(有机肥6 t/hm^(2))及M2(有机肥12 t/hm^(2))、S1(秸秆菌渣6 t/hm^(2))及S2(秸秆菌渣12 t/hm^(2))、B1(树枝菌渣6 t/hm^(2))及B2(树枝菌渣12 t/hm^(2))共7个处理,应用常规试验方法分析不同条件下土壤物理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有机物料施用年限的增加,土壤团聚体结构得到改善,>0.250 mm粒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增加,<0.053 mm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呈降低趋势,且在0~10 cm土层施用效果优于10~20 cm土层;有机物料输入可调节土壤三相比,减少液相比和气相比,增加固相比,降低土壤三相结构距离(STPED),其中输入秸秆菌渣的S2处理土壤STPED值最低(25.31),与输入树枝菌渣的B2处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土壤三相比均接近理想状态;与CK相比,有机物料施用可降低10~20 cm土层土壤紧实度;树枝菌渣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显著提高土壤田间持水量和土壤毛管孔隙度,透水透气性增强,土壤板结状况得到缓解。说明外源有机物输入对土壤物理性状有显著影响,从土壤物理结构的改善效果考虑,每年在耕作层施入树枝菌渣12 t/hm^(2)为最佳施肥量。
李传哲姚文静杨苏徐聪马洪波马洪波汪吉东汪吉东艾玉春
关键词:有机物料水稳性团聚体土壤紧实度土壤容重
动态土壤机械阻力模拟测算装置和测算方法
本发明属于农业机械领域,具体涉及动态土壤机械阻力模拟测算装置和测算方法,包括模拟容器、所述模拟容器为封闭的盒体,还包括模拟气囊,所述模拟气囊为弹性气囊,其上连接导气管,导气管的另一端连接至充气泵,所述导气管上还设置有阀门...
张辉张永春董月王会方李传哲宁运旺汪吉东马洪波
有机物料输入对土壤及玉米籽粒重金属来源解析及风险评估被引量:9
2020年
在黄泛冲积区添加不同有机物料可以提升土壤肥力,但是否对土壤环境及作物带来潜在的重金属污染风险尚未知。本研究开展了连续2 a的大田环境监测试验,在玉麦轮作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为CK(对照,不施有机物料)、M1(有机肥用量6 t·hm^-2)、M2(有机肥用量12 t·hm^-2)、M3(有机肥用量18 t·hm^-2)、S1(秸秆质菇渣用量6 t·hm^-2)、S2(秸秆质菇渣用量12 t·hm^-2)、S3(秸秆质菇渣用量18 t·hm^-2)、B1(木质菇渣用量6 t·hm^-2)、B2(木质菇渣用量12 t·hm^-2)、B3(木质菇渣用量18 t·hm^-2)。通过测定各处理0~20 cm土层土壤以及玉米籽粒重金属含量变化,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探究土壤重金属来源和作物品质与不同有机物料的关系,应用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以及污染负荷指数法对土壤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以上不同有机物料投入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危害程度均为中等风险,重金属Cd为主要生态危害贡献因子。等量不同有机物中,施用有机肥处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最显著,但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也最大;施用木质菇渣处理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效果最好,且对籽粒重金属含量影响效果最小。同种物料添加下,土壤及籽粒重金属的含量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M2、M3、S3处理下玉米籽粒中重金属Pb含量超标(0.2~0.295 mg·kg^-1),其超标率为35%。应用污染负荷指数法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处理土壤单因子Cd污染等级属于重污染等级,但除Cd以外的其他重金属含量都远低于我国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最低标准,因此土壤重金属含量整体而言仍属于安全等级。研究表明,目前所有处理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属于安全等级,但存在潜在的中等生态风险,部分处理玉米籽粒出现轻微Pb超标现象,从快速提高土壤肥力及最大限度减少土壤重金属和农产品污染风险角度,应减少商品有机肥及秸秆质
李传哲杨苏姚文静汪吉东张永春杨凤娟艾玉春
关键词:重金属有机物料环境监测污染评价玉米
一种含糖型水溶性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糖型水溶性肥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利用以红糖、白砂糖、绵白糖或者生产红糖、白砂糖、绵白糖的副产品红糖渣、白砂糖渣和绵白糖渣为原料,与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氨基酸混合溶解而成。本发明生产成本低,原料来源广泛,...
马洪波刘庆峰杨苏李传哲张永春
文献传递
草酰胺在土壤中氮肥释放特征及对甘薯生长的影响
2019年
草酰胺作为昂贵的缓释氮肥逐渐被人所知,为了降低草酰胺农业应用的成本,与尿素配合施用是一个有效的途径。为了获得甘薯增产的草酰胺和尿素使用比例最佳配方,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在投入等量氮磷钾养分情况下,尿素与草酰胺不同比例混合设5个处理,尿素:草酰胺比例分别为0:100%,25%:75%,50%:50%,75%:25%,100%:0。结果表明:随着草酰胺比例的增加甘薯产量也随之增加,尿素:草酰胺0:100%的甘薯产量最高,尿素:草酰胺100%:0的甘薯产量最低,即施用草酰胺可促进甘薯生长,在甘薯需氮最高时期,即甘薯生育期的中期,尿素:草酰胺0:100%,25%:75%,50%:50%处理的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高,满足了甘薯氮肥需求规律,从产量角度,尿素:草酰胺0:100%处理是甘薯增产的最佳比例,从成本考虑,尿素:草酰胺50%:50%处理是甘薯增产的最佳比例。
马洪波吴建燕李传哲张永春
关键词:草酰胺甘薯产量氮效率
氮肥形态对甘薯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被引量:18
2016年
为给甘薯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在大田生产条件下,分别施用酰胺态氮、硝态氮和铵态氮肥,研究了3种不同形态氮肥对甘薯产量、养分吸收及氮素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形态氮肥均可提高单株甘薯产量、薯数及单个薯质量,其中以铵态氮肥(T3)处理的单株甘薯产量和单株结薯数最高,分别达到995.16 g、5.42个,显著高于酰胺态氮肥(T1)处理和硝态氮肥(T2)处理(P<0.05),单个薯质量则以硝态氮处理最高,为185.87 g。叶面积指数在移栽后60 d时达到最大值,其中铵态氮肥处理(3.73)>硝态氮肥处理(3.43)>酰胺态氮肥处理(2.63)。甘薯根、叶干物质累积速率以铵态氮肥(T3)处理最高,其次为硝态氮肥(T2)处理。甘薯地上部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累积主要集中在甘薯旺长期、膨大期,其中,甘薯叶、茎柄对N的累积量T2处理>T3处理>T1处理,对P、K的累积量T3处理>T2处理>T1处理;由于块根的不断膨大,甘薯根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则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其中,根对N的累积量T2处理>T3处理>T1处理,对P的累积量T1处理>T2处理>T3处理,对K的累积量T3处理>T1处理>T2处理。3种形态氮肥处理中,硝态氮肥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最高(39.23%),其次为铵态氮肥处理(29.91%),酰胺态氮肥处理最低(27.56%);但铵态氮肥处理收获指数最高,为0.67,其次为硝态氮肥和酰胺态氮肥处理,均为0.64。因此,施用铵态氮肥最利于甘薯的高产和高效。
安霞董月吴建燕宁运旺许建平李传哲张永春
关键词:甘薯氮肥形态叶面积指数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