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旭斌

作品数:8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2篇CT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多发伤
  • 1篇多模式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性痴呆
  • 1篇严重多发
  • 1篇严重多发伤
  • 1篇早期快速诊断
  • 1篇正侧位
  • 1篇正侧位片
  • 1篇容积
  • 1篇容积扫描
  • 1篇双排螺旋CT
  • 1篇投照
  • 1篇头颅
  • 1篇头颅扫描
  • 1篇图像
  • 1篇全身多发
  • 1篇全身多发伤

机构

  • 8篇南通市第四人...

作者

  • 8篇徐旭斌
  • 3篇沈贤
  • 1篇刘青云
  • 1篇余蓓蓓

传媒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医用放射技术...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1
  • 2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肩胛骨前后斜位投照新方法
2006年
肩胛骨正侧位片经常不能满足诊断要求,而后前斜位片虽然有较好改善,但肩胛骨内缘常与胸廓肋缘重叠;根据我们的工作经验,前后斜位投照效果不错,现介绍如下:
徐旭斌
关键词:斜位投照肩胛骨正侧位片斜位片
胸腹盆联合螺旋CT检查在严重多发伤早期快速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6年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急救中心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12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资料,将采用一次性胸腹盆CT检查的75例患者列为观察组,将采用胸部X线、腹部B超等局部检查的45例患者列为对照组。对两组疾病确诊时间、漏诊率、死亡率等相关指标比较,评价胸腹盆联合螺旋CT检查在严重多发伤早期快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的疾病确诊时间(89.34±16.32)min,对照组疾病确诊时间为(44.81±10.38)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漏诊率和死亡率依次为8.00%和5.33%,对照组的漏诊率和死亡率依次为17.78%和17.78%,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多发伤患者给予早期胸腹盆联合螺旋CT检查有助于快速诊断,缩短诊疗时间,提升其生存率,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荐。
余蓓蓓徐旭斌陈普建
关键词:全身多发伤
颈椎CT容积扫描轴位椎间盘重组与结合多模式重组对比观察
2018年
目的分析颈椎容积扫描图像探讨合理选择颈椎CT扫描方式减少辐射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研究该院2014年1月—2018年3月间拟诊颈椎病行颈椎容积扫描患者共390例,单独观察轴位椎间盘重组图像与综合观察多模式重组图像并对比分析。结果综合观察对于椎间盘突出、椎间孔变窄、骨性椎管狭窄、椎小关节异常、钩椎关节增生、颈椎椎体骨赘、椎间隙变窄、颈椎不稳、颈椎曲度异常的检出率为26.5%、34.4%、58.5%、52.1%、37.4%、62.1%、60.0%、39.2%、42.6%,较单独观察22.4%、9.5%、30.5%、38.2%、0.0%、53.8%、8.5%、0.0%、0.0%明显更高(χ2=7.10、70.47、61.68、15.10、179.62、5.38、230.07、190.33、210.88,P=0.01、<0.00、<0.00、0.00、<0.00、0.02、<0.00、<0.00、<0.00)。年龄越大,颈椎异常频次越高;综合观察对于椎体后缘无骨赘无后纵韧带骨化组椎间盘突出的发现率与单独观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CT容积扫描结合多模式重组的应用效果优于轴位椎间盘重组,但对于不伴有明显椎骨增生和韧带钙化的患者,椎间盘突出诊断价值相仿;为了减少对患者辐射,该文推荐对拟诊颈椎病的40岁以下患者经筛选可以选择椎间盘序列扫描。
徐旭斌顾新泉余清
关键词:颈椎CT容积扫描
双排螺旋CT头颅扫描方式选择探讨
2006年
徐旭斌沈贤刘青云
关键词:双排螺旋CT头颅扫描CT图像
外伤所致脑软化的CT分析
2011年
目的:总结外伤后脑软化的CT影像学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提高对脑软化的认识。方法:头颅常规轴位平扫。结果:软化灶在额叶22例,颞叶25例,枕叶8例,顶叶5例,以额颞叶多见,双侧大脑半球多部位受伤11例;手术治疗28例,保守治疗17例。结论:对脑软化灶CT表现进行分析,有利于提高诊断的正确性。
顾新泉徐旭斌沈贤
关键词:颅脑CT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
2011年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特点,提高诊断的正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CT影像学表现,均行CT平扫+增强扫描。结果:本组12例中恶性8例,潜在恶性2例,良性2例;发生于食管1例,胃6例,十二指肠2例,空回肠2例,结肠1例;CT平扫肿块密度较均匀3例,肿块密度不均9例,肿瘤内见片状新鲜出血灶1例,病灶中见钙化影1例。增强后肿块实质部分呈中度或明显强化,瘤内坏死区无强化,3例病灶于静脉期强化程度较动脉期显著。结论: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能清晰地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及与邻近周围组织关系等特征,对GIST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顾新泉徐旭斌沈贤
关键词:间质瘤螺旋CT
多层螺旋CT在急腹症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急腹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04例临床疑似急腹症患者行MSCT检查。观察MSCT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临床经手术或病理确诊87例;经MSCT诊断为阳性80例,阴性14例,假阳性3例,假阴性7例。MSCT诊断急腹症的灵敏度为91.95%,特异度为82.35%,准确率为90.38%。结论:MSCT可快速完成扫描,清晰显示急腹症患者病变范围、部位及程度,对急腹症的诊断具有较高灵敏度和准确率。
顾新泉徐旭斌
关键词:急腹症多层螺旋CT
磁共振在诊断血管性痴呆与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血管性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这两种疾病鉴别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同期在我院就诊的3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和32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分别设为VD组和AD组。两组患者均行脑磁共振检查,比较两组海马体积、脑白质疏松体积及严重程度,分析两组脑磁共振影像结果。结果:VD组海马体积、脑白质疏松体积均明显大于AD组(P<0.05)。VD组有脑白质疏松病灶患者例数31例,占96.87%;AD有病灶患者例数24例,占75%。VD组脑白质疏松记分为0分、1分的患者例数明显少于AD组(P<0.05或P<0.01),记分为2分的患者例数与AD组无明显差异(P>0.05),记分为3分、4分的患者例数明显高于AD组(P<0.05或P<0.01)。脑磁共振显示,AD组脑部图像未见明显梗死病灶;VD组均有梗死病灶,其中大血管病变13例,以单侧病灶为主(9例),发生在额叶5例、颞叶2例、枕叶1例、顶叶1例,其余4例双侧分布;小血管病变19例,为双侧病变,梗死部位发生在基底节12例,侧脑室体旁3例,丘脑4例。结论:脑磁共振检查可以准确反映脑部影像形态学改变,在鉴别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方面具有显著应用价值。
余清徐旭斌王小军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