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蓓蓓 作品数:10 被引量:23 H指数:2 供职机构: 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双侧丘脑底核交叉电脉冲脑深部电刺激对帕金森病步态障碍的疗效观察 2022年 目的评价双侧丘脑底核(STN)交叉电脉冲脑深部电刺激(DBS)对帕金森病(PD)步态障碍(GD)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35例行双侧STN-DBS治疗的PD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交叉电脉冲DBS持续刺激3个月,其后转为单极DBS刺激3个月,通过世界运动障碍学会第三版统一帕金森病评估量表(MDS-UPDRS Ⅲ)评估患者运动症状的变化,起立行走试验(TUG)评估患者GD的治疗效果,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量表-39(PDQ-39)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变化,并收集患者不良反应表现。结果35例PD患者采取交叉电脉冲DBS和单极DBS治疗后的MDS-UPDRS Ⅲ评分为(27.31±9.14)和(27.74±9.62)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交叉电脉冲DBS治疗后FOG-Q评分为(9.40±1.70)分,TUG步数(19.29±1.47)步,TUG时长为(10.97±1.40)s,PDQ-39评分分别为(59.46±1.71)分,均低于单极DBS治疗后[(12.54±1.99)分,(22.46±1.24)步,(13.97±1.24)s,(67.80±1.8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STN交叉电脉冲DBS治疗可以明显改善PD患者的GD,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陈普建 张璟 陈芬 陈怡伟 余蓓蓓 周春英关键词: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 步态障碍 生活质量 颞肌下三维CT成型钛网早期修补颅骨缺损的ICP及远期疗效观察 2016年 目的探讨颞肌下三维CT成型钛网早期修补颅骨缺损对颅内压(ICP)的影响及远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颅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2),观察组采用颞肌下三维CT成型钛网进行修补,对照组使用传统手工塑形钛网进行修补,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ICP变化、并发症发生率及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14.2±13.4)min,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3%,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修复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87.50%(P<0.05);两组患者术后患侧和健侧的ICP水平均显著提高,D值显著降低,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预后良好率为89.47%,对照组为81.2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肌下三维CT成型钛网早期修补缺损能够获得满意的外观修复效果,同时有效稳定颅内压,加快神经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安全性好,远期疗效确切。 陈普建 余蓓蓓 徐海波关键词:颅骨缺损 颅内压 远期疗效 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对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神经功能及血浆vWF、NF—κB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对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神经功能、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及核因子-κB(NF—κB)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05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4)和对照组(n=51)。观察组给予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对照组则行常规降压干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SBP)、神经功能评分(NIHSS)、血肿量、血浆vWF及NF-κB水平变化情况,统计比较两组血肿扩大发生率、不良反应及预后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24h的SBP、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24h的SBP、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24h血肿量明显增多(P〈0.05);观察组治疗后24h血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肿扩大4例(7.41%),对照组血肿扩大12例(23.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7.30,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5d血浆vWF、NF—κB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79.63%(43/54),对照组预后良好率60.78%(31/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4.48,P〈0.05)。【结论】早期强化降压治疗能有效控制脑出血患者血肿量增多,显著减少血肿扩大发生,能明显降低血浆vWF及NF—κB水平,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陈普建 余蓓蓓 朱蔚骏关键词:血肿 WILLEBRAND因子 胸腹盆联合螺旋CT检查在严重多发伤早期快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16年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急救中心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12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资料,将采用一次性胸腹盆CT检查的75例患者列为观察组,将采用胸部X线、腹部B超等局部检查的45例患者列为对照组。对两组疾病确诊时间、漏诊率、死亡率等相关指标比较,评价胸腹盆联合螺旋CT检查在严重多发伤早期快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的疾病确诊时间(89.34±16.32)min,对照组疾病确诊时间为(44.81±10.38)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漏诊率和死亡率依次为8.00%和5.33%,对照组的漏诊率和死亡率依次为17.78%和17.78%,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多发伤患者给予早期胸腹盆联合螺旋CT检查有助于快速诊断,缩短诊疗时间,提升其生存率,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荐。 余蓓蓓 徐旭斌 陈普建关键词:全身多发伤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Leksell头架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节高度的Leksell头架固定装置,包括枕块、夹板和轴承,所述枕块的左右两端均连接有调节块,且调节块的内部安装有调节杆,所述枕块的下方设置有底座,且底座的左右两端均安装有限位板,所述夹板安装于底座... 余蓓蓓 陈普建文献传递 特殊体位的肩胛骨关节盂的X线参数与肩胛骨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在特殊体位下肩胛骨关节盂的X线参数变化与肩胛骨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单侧锁骨中段骨折患者30例,术后常规进行肩关节康复训练。术后3个月、6个月时分别测定健、患侧肩关节的最大主动前屈、外展、后伸活动度,采用ROM评定肩关节功能;同时在最大主动前屈、外展、后伸位对双侧肩关节行站立位X线检查,在影像系统上测定并比较肩胛骨关节盂经投射形成的面积及外展角度。结果:同体位患侧肩关节ROM康复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康复训练,患侧肩胛骨功能均有改善。同体位患侧关节盂投射面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体位患侧关节盂投射角度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点,患侧肩关节在最大主动后伸、外展体位,关节盂投射面积与投射角度存在强的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均>0.7),检验结果显著(P<0.05)。在肩关节处于最大主动外展位时,外展活动度越大,关节盂投射面积越小,关节盂投射角度越大,肩胛骨功能越好;在肩关节处于最大主动后伸体位时,后伸活动度越大,关节盂投射面积越大,关节盂投射角度越小,肩胛骨功能越好。结论:关节盂投射面积与肩胛骨前后倾的程度相关,面积的数值变化越大、肩胛骨的前后倾功能越好。关节盂投射角度与肩胛骨的内外旋相关,角度变化越大、内外旋功能越好。当盂肱关节功能一致时,最大主动后伸、外展位的关节盂投影变化可以直接反映肩胛骨功能变化。在康复过程中,最大主动后伸位的关节盂投射面积的增大能反映肩胛骨的前倾功能改善,最大主动外展位的关节盂投射面积的缩小能反映肩胛骨的后倾功能好转;最大主动外展位的关节盂投射角度增大能提示肩胛骨的外旋功能提升。 余蓓蓓 丁正美 黄宾 朱小建 刘二涛 秦晓东 郭张建关键词:肩胛骨 关节盂 一种不易发生电极偏移的颅孔电极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不易发生电极偏移的颅孔电极锁,包括颅孔环和固定槽,所述颅孔环的内部中央开设有限位凹槽,且限位凹槽的内壁设置有颅孔盖,所述固定槽开设于限位凹槽的下端,且固定槽的内部设置有垫圈,所述垫圈的中央开设有锁定臂... 陈普建 余蓓蓓文献传递 CT与MRI诊断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本文对CT以及MRI诊断原发性胆囊癌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对56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进行CT以及MRI的诊断,对这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度以及检测值进行分析。结果对原发性胆囊癌患者行CT以及MRI诊断后,其检查结果较为相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T检查不能对胆囊的结石进行有效检测。结论对原发性胆囊癌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行CT和MRI为最常见的两种诊断方式,MRI的诊断效果相比与CT诊断价值高。 余蓓蓓关键词:CT诊断 MRI诊断 原发性胆囊癌 头颈部CT血管成像联合颈动脉超声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颈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s syndrome,VPS)患者颈动脉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对VPS患者66例进行头颈部CTA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诊断颈动脉斑块类型及颈动脉狭窄程度符合率。结果:头颈部CTA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测诊断软斑、纤维性斑块、钙化性斑块、混合性斑块的符合率分别为95.65%、94.12%、100%和100%,高于颈动脉CTA的56.52%、41.18%、35.71%和33.33%,也高于颈动脉超声的60.87%、47.06%、42.86%和4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颈部CTA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测诊断颈动脉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的符合率分别为100%、96.88%和100%,高于颈动脉CTA的21.43%、50.00%和23.08%,也高于颈动脉超声的28.57%、53.13%和30.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颈部CTA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明确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颈动脉病变位置、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狭窄程度,效果优于单独头颈部CTA或颈动脉超声检查。 余蓓蓓 陈普建 王小军 刘春关键词:颈动脉超声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MRI检查在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征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在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征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各70例(帕金森病组和帕金森综合征组),同期选取7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通过头颅MRI检查测量3组中脑直径、黑质致密带宽度(width of pars compacta of substantia nigra,WPCSN),计算WPCSN/中脑直径比值。结果:WPCSN帕金森病组为2.67±0.57 L/mm,帕金森综合征组为3.15±0.77 L/mm,均低于对照组的3.47±0.43 L/mm,帕金森病组WPCSN低于帕金森综合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帕金森病组WPCSN/中脑直径0.18±0.04,低于对照组的0.23±0.06和帕金森综合征组的0.25±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中脑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帕金森病组颅脑无异常率72.86%高于帕金森综合征组,帕金森病组脑萎缩率11.43%、基底节区病变率17.14%、皮层下白质病变率4.29%,分别低于帕金森综合征组的78.57%、51.43%和28.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帕金森综合征组与帕金森病组丘脑和脑干病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检查能有效鉴别诊断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 余蓓蓓 陈普建 余清 王小军 陈芬 单文苑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帕金森病 帕金森综合征 影像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