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旭

作品数:7 被引量:42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市红桥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眩晕
  • 2篇血肿
  • 2篇脑出血
  • 2篇出血
  • 1篇电图
  • 1篇性别
  • 1篇性别分布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支架
  • 1篇血管内支架置...
  • 1篇血管内支架置...
  • 1篇血肿扩大
  • 1篇血肿微创清除...
  • 1篇眼震
  • 1篇眼震电图
  • 1篇预后
  • 1篇阵发
  • 1篇阵发性
  • 1篇支架置入
  • 1篇支架置入术

机构

  • 7篇天津市红桥医...
  • 1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作者

  • 7篇黄旭
  • 4篇王伟
  • 2篇杜秋明
  • 2篇杨丽萍
  • 1篇曹书华
  • 1篇苏玫
  • 1篇吴伟强
  • 1篇杨丽萍
  • 1篇邱磊
  • 1篇白敏

传媒

  • 2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辽宁医学杂志
  • 1篇首都食品与医...

年份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武汉江岸方舱医院47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分析武汉江岸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临床特征、转归,为本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12日至2020年3月8日,武汉江岸方舱医院收治的472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出院及转院患者的年龄、首发临床症状、胸部CT表现、合并症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结果472例患者中,男(215例)女(257例)的比例是1∶1.2。首发临床症状以发热(75.4%)、干咳(50.0%)、乏力(20.1%)为主。87例(18.4%)患者合并慢性基础疾病。37例(7.8%)核酸阳性的患者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其中2例转院治疗。31例(6.5%)核酸阳性的患者胸部CT没有任何异常,均出院。57例(12.1%)患者病情加重,转院治疗,无死亡病例。出院组和转院组比较,在发热、干咳、胸闷憋气、周身酸痛、腹泻、寒战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热为首发的临床症状病例中,两组在低热、高热、超高热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患者和转院患者比较,在胸部CT表现病灶呈双肺弥漫性分布、病灶累及单个肺叶、多发病灶、单发病灶及没有任何异常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6例患者行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IgG、IGM)检测,其中IgM、IgG均阳性8例,IgM阴性、IgG阳性38例,两个抗体均阴性0例。结论年龄大、基础疾病多、胸部CT表现为弥漫性病变,首发临床症状伴有发热(尤其是高热)、干咳、胸闷憋气、周身酸痛、腹泻、寒战的此类患者是COVID-19的高危人群,且易进展为(危)重患者。
白敏刘献强吴伟强吴伟强黄旭靳怀宗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老年人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老年人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方法回顾48例老年人高血压脑临床治疗资料,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以改良Rankin量表(mRS)作为疗效的评价指标。0级3例,占6%;1级3例,占6%;2级4例,占9%;3级8例,占17%;4级15例,占31%;5级10例,占21%;6级5例,占10%。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老年人高血压脑出血,由于能快速直接清除血肿,因此能迅速阻断因脑出血及其占位效应所造成的一系例病理变化,有效减轻脑损伤、能较大地改善疗效与预后。
王伟杨丽萍黄旭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老年人
不同年龄和性别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及预后被引量:25
2021年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和性别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选取经临床确诊的505例脑卒中患者,其中男309例、女196例,依年龄分为中青年组(<50岁)、中老年组(50~80岁)和高龄组(>80岁)。收集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既往史(冠心病、心房纤颤、高血压、糖尿病史等)、纤维蛋白原(FIB)、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尿酸(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等生化检查指标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心电图及头CT和(或)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性别、年龄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预后。结果男性患者吸烟、饮酒、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史及Hcy水平明显高于女性,而TC、HDL-C、LDL-C水平、心房纤颤史则明显低于女性;中青年组有脑卒中史的男性患者较多,而TC和HDL-C则女性患者较多;中老年组高血压、冠心病史、Hcy、UA男性患者高于女性,而LDL-C、FIB则女性患者略高于男性;与中青年组比较,发病人数、高血压、脑卒中病史、TC、TG及LDL-C水平中老年组明显升高,而FIB水平则偏低;冠心病及颈动脉斑块形成史患者高龄组所占比例均少,而UA和CRP则明显升高;小面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所占比例最高。中老年、高龄组残障严重比例明显高于中青年组,而中青年组无残障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中老年、高龄组预后不良及极差患者比例明显高于中青年组,而中青年组预后良好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结论不同年龄及性别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预后不同,故应积极防治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做好不同群体脑卒中患者的防治工作。
杜秋明杜秋明曹书华苏玫邱磊王伟黄旭
关键词:脑卒中发病年龄性别分布
轻型创伤性脑损伤并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 分析轻型创伤性颅脑损伤(mTBI)患者并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t-BPPV)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探讨t-BPPV的发病规律.方法 选择天津市红桥医院神经内外科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mTBI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眩晕者64例,行眼震电图检查41例,最终入组23例患者,诊断为t-BPPV 13例,非t-BPPV 10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民族、户籍、吸烟情况、饮酒情况、职业、生活环境等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选出影响mTBI患者并发t-BPPV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t-BPPV组患者年龄小于非t-BPPV组(岁:54.00±14.68比65.90±9.84,P<0.05),女性比例明显高于非t-BPPV组〔69.2%(9/13)比20.0%(2/1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是影响mTBI并发t-BPPV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0.111,95% 可信区间(95%CI)=0.016~0.778,P=0.027〕.结论 有眩晕症状mTBI患者早期诊断,确定t-BPPV后早期治疗,对于缓解患者病情有重要意义.
王伟杜秋明杨丽萍黄旭崔相楠
关键词: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创伤性
视频眼震电图在以眩晕为主诉的后循环缺血患者诊断中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在以眩晕为主诉的后循环缺血患者中应用视频眼震电图(VNG)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64例以眩晕为主诉的后循环缺血患者纳入研究,将其设为实验组;同时选取36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均接受VNG检查,对比视动系统检查、自发性眼震、位置性眼震结果。结果:视动系统检查中实验组53例(82.81%)患者存在一项或多项异常,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17例(25.00%)自发性眼震,29例(45.31%)位置性眼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NG应用于以眩晕为主诉的后循环缺血患者中,临床表现相较于正常人群存在较大差异,可有效反映病变情况,诊断价值明显。
黄旭
关键词:眩晕后循环缺血视频眼震电图
强化降压治疗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的影响
2021年
目的为了深入探讨强化降压治疗对基底节区脑出血的影响.方法本次实验选择的研究对象是在我院救治的6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利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强化降压组和标准降压组两个实验组,每组有患者30例,分别在开始治疗后的4~6h内用静脉降压药物使收缩压控制在130~139mmHg、140~180mmHg.于治疗前、后头颅CT检查,计算血肿量、血肿扩大例数,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强化降压组治疗后24h时血肿扩大例数明显少于标准降压组,数据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P<0.05).结论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强化降压治疗能减少血肿扩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在救治的过程中经常容易发生血肿的情况,为了改善这样的情况,就需要采用合理的治疗方式,降低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血肿,帮助患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进而可以更快地回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最重要的是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这对于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对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也有着重要作用,对我国医学的发展具有推动的意义.
王伟杨丽萍黄旭
关键词:基底节区脑出血强化降压血肿扩大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9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相应对症治疗,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早期动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闭塞血管再通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闭塞血管再通评级情况(2级17例、3级22例)明显优于对照组(0级2例、1级5例、2级20例、3级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可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闭塞血管再通率,改善神经功能,临床疗效确切。
黄旭
关键词:溶栓治疗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