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丽
- 作品数:51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农业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生命教育的实践叙事与价值寻绎
- 2021年
- 教育关乎生命,教育本身就是栽培生命的过程。因此,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乃至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生命教育,就其育人的目的性和方向性而言,体现着教育的本质要求。朱小蔓教授谈及教师在生命教育中的重要性,曾有这样一段精彩的表述:“作为一名老师,你每天都在做着生命教育。每天都在发生着与生命相互影响的关系,你的一言一行,你的每一堂课,你的一个微笑、一个皱眉,都在影响孩子对生命的感觉。”
- 吴海丽
- 关键词:热爱生命尊重生命超越生命珍惜生命
- 由两堂课谈教学内容的确定与优化
- 2011年
- 第22届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颁奖大会暨“苏派”教学观摩活动上的两堂语文阅读展示课,深化了笔者对语文教学内容如何确定与优化的思考。以下结合课例,谈几点心得。
- 吴海丽
- 关键词:语文教学内容教学观摩活动语文阅读展示课课例
- 从一篇课文的四种教学设计看难点突破的关键问题——以《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为例
- 2009年
-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的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在了解宋庆龄故居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的基础上,理解作者寄予其间的对宋庆龄的赞美之情。因此,在教学本课时,如果只引导学生了解樟树的外形特点和可贵之处,而不能引导学生探究“树如人、人如树”的寓意,则只能算是浅层次的教学。最近,笔者亲历了该课的4种异构教学,在对这篇课文难点突破的四种设计作一比较和解读的基础上,还引发了对“以物喻人”类文章难点突破教学设计的思考。
- 吴海丽
- 关键词:教学设计宋庆龄故居课文
- 说说班级博客“我们的巴学园”
- 2016年
- 2011年9月.学校迎来了又一批一年级的孩子。
送走了一个六年级毕业班.我申请新一轮的大循环教学,最终顺利成为一(5)班的班主任,任教语文等科目。
- 吴海丽
- 关键词:班级博客循环教学毕业班班主任
- 全身心和孩子一起经历童年
- 2019年
- “我们一起在学校里饲养小兔怎么样?”“什么?”孩子们睁大眼睛瞪着我,一副副形象各异的惊喜的表情,绽放在他们脸上。“怎么?不想养吗?”我的反问,其实是一种肯定。这种肯定引得欢呼声像鞭炮爆炸了一样,四散到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欢呼的,敲桌子的,激动得前仰后合的……孩子们用最夸张的肢体语言释放着自己对这一提议的欢迎。这是时隔五年我第二次带学生在学校里一起养小兔,只不过第一次无疾而终,结局有些潦草。
- 吴海丽
- 关键词:孩子童年身心肢体语言反问
- 总在忙碌的教育生活肯定是有问题的
- 2015年
- 教育应该是从容的,教育者的心态应该是积极、主动和自由的,所以——
- 吴海丽
- 关键词:教育生活教育者
- 童心的歌谣
- 2001年
- 我们习惯用成人的眼光看世界,却不知道用孩子的心眼看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
- 吴海丽
- 关键词:男孩飞机
- 班本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被引量:1
- 2017年
- 班级授课制引入中国已逾百年,学生集中于班级接受教育教学,仍是一种常态。在这种集中统一的学校教育方式下,教师、家长、学生、社会等教育要素总体上还是各自为战,未能形成有效合力。作为教育核心要素的课程,在班级实施这一终端层面,主要还是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的简单传递与常规执行,课程供给与成长需求之间的适应性还很不够,教育教学的针对性不强,
- 吴海丽
- 关键词:教育核心教育要素人性教育文化场教学导向
- 一只蜜蜂唤起的生命教育
- 2017年
-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不少孩子不以为然地踩蚂蚁、捉西瓜虫把玩,其实他们并没有多少恶意,只是觉得“好玩”。每当看到这样的场景.我常常想,如果孩子们能够了解到这些小小的生命是多么珍贵,他们在满足自己的探究欲望、享受快乐的时候.就会满怀一颗慈悲之心、敬畏之心静静地观赏了!、
- 吴海丽
- 关键词:生命教育蜜蜂探究欲望孩子
- 心灵的握手
- 2006年
- 吴海丽
- 关键词:心灵日记本批阅转学自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