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馨

作品数:11 被引量:47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脉
  • 4篇心肌
  • 4篇介入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4篇冠状动脉介入
  • 3篇动脉介入
  • 3篇心病
  • 3篇型心
  • 3篇经皮冠状动脉...
  • 3篇冠脉
  • 3篇冠心病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肌梗死患者
  • 2篇血清
  • 2篇女性
  • 2篇介入术
  • 2篇介入治疗
  • 2篇经皮冠状动脉...
  • 2篇梗死

机构

  • 10篇北京市大兴区...

作者

  • 10篇李馨
  • 7篇王文斌
  • 6篇程国杰
  • 4篇张银
  • 3篇唐学弘
  • 2篇韩兰唐
  • 2篇曹树军
  • 2篇俞晓薇
  • 1篇刘文娴
  • 1篇赵智勇
  • 1篇王立中
  • 1篇杨红英
  • 1篇刘佳

传媒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健康之路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1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小板参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影响被引量:16
2018年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小板参数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的关系,及评估各血小板参数对MACE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7年7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行急诊PCI的急性STEMI患者365例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随访期间MACE发生情况。根据有无MACE发生分为MACE组(144例)和无MACE组(221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及各血小板参数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高血压病史、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是STEMI患者接受急诊PCI术后近期MAC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OR=4.54,95%CI:1.11~18.47,P=0.035)。MPV预测MACE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9%和72.7%。结论 MPV增大与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近期MACE发生有关,可能是此类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王文斌菅宏伟程国杰唐学弘李馨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血小板参数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经桡动脉路径冠脉介入失败的原因和危险因素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路径进行冠脉介入患者无法完成的原因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桡动脉路径行冠脉介入66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操作过程和临床资料,对经桡动脉路径行冠脉介入失败的各项可能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分析。结果 660例患者中,发生动脉并发症13例(1.97%),经桡动脉路径无法完成的患者39例(5.91%)。经桡动脉路径失败的原因包括无法进一步引导导管进入升主动脉,导管长度不足,桡动脉穿刺失败。经多因素分析,年龄大于75岁,以往做过冠状动脉搭桥术,以及身高矮小是经桡动脉路径冠脉介入失败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大于75岁,做过冠状动脉搭桥术以及身材矮小是经桡动脉路径冠脉介入失败的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适当的选择患者和术前风险评估是提高经桡动脉路径的成功率。
唐学弘曹树军张银王立中王文斌赵智勇李馨
关键词:冠状动脉介入桡动脉血管通路
冠脉CT对冠心病性别差异的对比研究
2017年
目的:比较男性与女性冠心病病人的冠脉病变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73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64排冠脉CT检查和冠脉钙化积分检测结果,探究男性、女性与冠脉病变和钙化积分的相关性,并比较男性与女性冠心病病人的冠脉病变状况。结果:冠心病女性患者的年龄高于男性,BMI和吸烟率低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女性患者的任意斑块、双支病变、三支/左主干病变、混合斑块发生率均少于男性患者,非钙化斑块和钙化积分为0的比例高于男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的女性与冠心病的男性比较,其病变程度较轻,钙化积分较低,非钙化斑块比例较高。
李馨王文斌韩兰唐俞晓薇张银程国杰
关键词:女性冠心病冠脉病变
比伐卢定在女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评价女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应用比伐卢定抗凝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月因STEMI就诊于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并行急诊PCI的女性患者共182例。根据术中使用抗凝药物情况分为比伐卢定组(94例)和普通肝素或联合替罗非班组(88例)。评价两组在住院期间及术后30 d内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MACCE),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梗、再次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和缺血性卒中。评价住院期间和术后30 d内的出血事件。结果随访30 d,比伐卢定组和肝素组分别有2、5例患者发生MACCE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住院期间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随访30 d肝素组出血发生率高于比伐卢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女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时应用比伐卢定可以达到良好的抗凝效果,并且安全性更好。
王文斌曹星梅李馨程国杰唐学弘
关键词:比伐卢定女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清核富集转录体1和微小RNA-206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损伤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究血清核富集转录体1(NEAT1)、微小RNA-206(miR-206)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损伤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行PCI手术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对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是否发生心肌损伤及术后随访12个月是否发生MACE,分为心肌损伤组(32例)和心肌未损伤组(70例),MACE组(24例)和非MACE组(78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中miR-206和NEAT1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miR-206水平与NEAT1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NEAT1和miR-206预测ACS患者PCI术后发生心肌损伤及MACE的价值。结果与心肌未损伤组[(1.02±0.26)、(1.05±0.22)]相比,心肌损伤组血清NEAT1(2.13±0.61)水平较高(P<0.05),血清miR-206(0.52±0.15)水平较低(P<0.05);与非MACE组[(1.24±0.07)ng/ml、(4.06±0.97)U/L、(1.05±0.25)、(1.02±0.24)]相比,MACE组术后肌钙蛋白I(cTnI)[(1.72±1.16)ng/ml]、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5.11±1.12)U/L]、血清NEAT1(2.19±0.65)水平较高(P<0.05),血清miR-206(0.47±0.13)水平较低(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miR-206水平预测ACS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及MACE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3、0.824,血清NEAT1水平预测急ACS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及MACE的AUC分别为0.851、0.876,二者联合预测ACS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的AUC为0.908,二者联合预测ACS患者PCI术后MACE的AUC为0.926;心肌损伤组及MACE组患者血清miR-206水平与NEAT1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PCI术后发生心肌损伤及MACE的ACS患者血清NEAT1表达上调,血清miR-206表达下调,miR-206和NEAT1可预测ACS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及MACE,且二者联合预测价值较高。
孙鹏瑜裴月皓李馨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心肌损伤不良心血管事件
模拟教学在心内科急重症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2021年
目的评价模拟教学法在心内科急重症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11月—2021年6月间80名实习医师随机分为研究组42名和对照组38名。针对心内科急重症胸痛-急性心梗、头晕-高血压急症的教学,研究组采用模拟教学法+传统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授课和示范)。对两组的出科成绩、五站式考核、毕业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同时比较实习生对两种教学方法效果的打分。结果研究组出科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教学效果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成绩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模拟教学法可明显提高在心内科急重症领域的临床教学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杨红英李馨孙杰
关键词:模拟教学心内科急重症教学
超声心动图联合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及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水平评估冠心病心衰患者心功能的价值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联合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冠心病心衰患者心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06例冠心病心衰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中Ⅱ级144例,Ⅲ级103例,Ⅳ级59例。另选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108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对所有受检者均进行NYHA心功能分级,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峰值射血率(PER)及峰值充盈率(PFR),检测所有受试者的NT-proBNP、hs-CR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VEDV、LVESV、LVEF、PER、PFR、hs-CRP及NT-proBNP各指标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的价值。结果:研究组LVEDV(122.69±18.24)ml、LVESV(70.79±10.03)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92.27±15.22)ml、(33.16±7.22)ml;LVEF(42.26±5.13)%、PER(2.49±0.22)EDV/s及PFR(1.79±0.26)EDV/s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69.34±5.27)%、(3.56±0.27)EDV/s及(2.59±0.23)EDV/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526、35.837、46.828、40.825、28.302,P<0.05);研究组hs-CRP和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000、29.099,P<0.05);Ⅱ/Ⅲ级患者的LVEDV、LVESV明显低于IV级,LVEF、PER及PFR明显高于IV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391、92.658、32.140、240.474、116.921,P<0.05);Ⅱ/Ⅲ级患者hs-CRP、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Ⅳ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037、5.955,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VEDV、LVESV、LVEF、PER、PFR、hs-CRP及NT-proBNP各指标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45.00%、50.00%、70.00%、70.00%、75.00%、70.00%和90.00%,特异性分别为76.70%、57.00%、82.60%、44.20%、58.10%、52.30%和96.50%。LVEDV、LVESV、LVEF、PER、PFR、hs-CRP及NT-proBNP和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92(95%CI:0.441~0.743)、0.615(95%CI:0.468~0.761)、0.766(95%CI:0.634~0.8
鲁凤瑾李馨李萌程国杰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冠心病心功能
冠心病患者血清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调节转录辅激活因子3及氧化应激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2024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调节转录辅激活因子3(CRTC3)及氧化应激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154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组,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分为轻度硬化组、中度硬化组和重度硬化组;另选取154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CRTC3及氧化应激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CRTC3、丙二醛(MDA)、颈动脉斑块面积和中层内膜厚度(IMT)高于或大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硬化组、中度硬化组和重度硬化组血清CRTC3、MDA、颈动脉斑块面积和IMT依次升高或增大,SOD、GSH-Px水平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CRTC3、MDA水平与颈动脉斑块面积、IMT呈正相关(P<0.05),SOD、GSH-Px与颈动脉斑块面积、IMT呈负相关(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CRTC3、SOD、MDA和GSH-Px联合诊断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90(95%CI:0.982~0.998),灵敏度为96.27%,特异度为76.28%。4项指标联合诊断的价值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_(联合-CRTC3)=2.723,Z_(联合-SOD)=2.698,Z_(联合-MDA)=2.673,Z_(联合-GSH-Px)=2.803,P均<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CRTC3、MDA水平显著升高,SOD、GSH-Px水平显著降低;血清CRTC3、氧化应激水平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李馨程国杰刘佳王文斌
关键词:冠心病氧化应激颈动脉粥样硬化
丹参多酚酸盐辅助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TNF-α、hs-CRP、IL-1和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辅助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炎症因子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从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15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76例,给予内科规治疗;观察组7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治疗1月后,观察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心功能、运动诱发心绞痛的发作时间、6 min步行距离、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IL-1)]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79%和76.3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等心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运动诱发心绞痛的发作时间及6 min步行距离均明显长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NF-α、hs-CRP、IL-1炎症因子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89%和10.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辅助治疗UA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临床症状及降低TNF-α、hs-CRP、IL-1等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李馨王文斌曹树军张银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丹参多酚酸盐白细胞介素1
超敏肌钙蛋白Ⅰ在扩张型心肌病HF失代偿期的临床价值
2017年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力衰竭(HF)失代偿期超敏肌钙蛋白I(hs-cTnI)浓度与HF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HF失代偿期住院的DCM患者263例,按hs-cTnI水平分为正常组(A组,143例)和升高组(B组,120例)。分析两组患者入院时的一般资料、检查及出院后12个月内的终点事件。结果:B组患者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比A组患者入院时更高(P<0.05)、射血分数更低(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更大(P<0.05)、NYHA分级达Ⅲ、Ⅳ级的比率更高(P<0.05);B组患者3、6、12个月的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P<0.05)。结论:DCM患者HF失代偿期hs-TnI浓度升高提示患者HF程度更严重、患者12个月内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更高,对12个月内终点事件发生有预测价值。
李馨刘文娴韩兰唐程国杰俞晓薇张银王文斌邢成伟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