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敏

作品数:14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7篇肿瘤
  • 6篇病理
  • 5篇临床病理
  • 4篇影像
  • 4篇病理分析
  • 3篇血管
  • 3篇临床病理分析
  • 2篇血管外皮瘤
  • 2篇荧光
  • 2篇荧光传感
  • 2篇荧光传感器
  • 2篇神经内分泌
  • 2篇肾肿瘤
  • 2篇碳化
  • 2篇文献复习
  • 2篇细胞
  • 2篇纤维性
  • 2篇纤维性肿瘤
  • 2篇腺瘤
  • 2篇免疫

机构

  • 14篇福建医科大学
  • 5篇福建省立医院

作者

  • 14篇罗敏
  • 4篇晋龙
  • 4篇马明平
  • 3篇眭玉霞
  • 2篇李春艳
  • 2篇蔡淑贤
  • 2篇陈敬华
  • 2篇陈小岩
  • 2篇包强
  • 2篇林佳
  • 2篇陈志忠
  • 2篇张玮
  • 2篇陈灵锋
  • 2篇王丽萍
  • 1篇郭国栋
  • 1篇孙维路
  • 1篇陈新
  • 1篇蔡文超
  • 1篇吴建满
  • 1篇林浩

传媒

  • 3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诊断病理学杂...
  • 2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放射学实践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囊性间皮瘤5例临床影像分析并文献复习
2021年
囊性间皮瘤是一种来源于间皮的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发生于衬有浆膜的胸膜、心包或腹膜间隙的间皮组织[1],常发生于盆腔脏器的表面,也可发生于腹膜后、胸膜、心包、阴道膜和精索[2-3].囊性间皮瘤缺乏有特征性的影像表现,与其他囊性病变鉴别存在困难,明确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染色.
林浩林生发罗敏马明平
关键词:影像
伴有极向反转的乳头状肾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及文献复习
2023年
伴有极向反转的乳头状肾肿瘤(papillary renal neoplasm with reverse polarity,PRNRP)是近年新定义的肿瘤,较为罕见,且形态特殊,易误诊。本研究回顾性分析5例PRNRP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收集2010-01—2021-12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福建省立医院病理科确诊的乳头状肾肿瘤病例共107例.
秦晓英刘琛游立圣陈灵锋罗敏陈小岩陈新晋龙
关键词:肿瘤病例临床病理特点肾肿瘤乳头状病理科
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N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MNT的临床相关资料及病理特征,对其进行HE及免疫组化Eili Vision法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患者年龄53~77岁,平均年龄61.8岁,男女之比为5∶1。5例为体检时发现,1例以胸闷为主诉检查发现。CT提示均为前纵隔占位。镜检由富于淋巴细胞的间质所分隔的散在或融合成团的上皮细胞结节,淋巴细胞间质中常见含有生发中心的淋巴滤泡结构,背景中可见散在分布的小囊腔;其中1例伴发B2型胸腺瘤,镜下可见丰富的上皮细胞中散在不成熟的淋巴细胞。免疫组化:上皮细胞CK19(+)、EMA(-),上皮细胞巢内可见散在CD3(+)的T淋巴细胞,富于淋巴细胞的间质主要由CD20(+)的B细胞构成淋巴滤泡结构,囊腔被覆上皮CK19和EMA均(+),CD3和CD5(+)的T细胞位于滤泡间区,而CD99(+)的不成熟T细胞主要位于淋巴间质中,上皮细胞团中少见。术后随访,1例不明原因死亡,其余存活,无复发及转移。结论 MNT是一种罕见的胸腺上皮性肿瘤,预后良好。具有特征性病理表现,结合发生部位、影像学资料、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免疫组化标记可以作出准确诊断。
王丽萍眭玉霞晋龙罗敏陈志忠陈小岩
关键词:免疫组化
纵隔神经内分泌癌的CT表现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纵隔神经内分泌癌的CT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纵隔神经内分泌癌患者2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CT表现。结果8例位于前纵隔,8例位于前中纵隔,3例位于中纵隔,2例位于中后纵隔,1例位于后纵隔。10例呈类圆形或多结节融合状,12例呈不规则分叶状;18例出现不同程度坏死囊变;9例出现钙化,表现为散在或多发斑片状、弧形钙化。增强扫描轻度强化3例,中度强化12例,明显强化4例,静脉期12例病灶内可见多发迂曲小血管影。结论纵隔神经内分泌癌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当前中纵隔出现不均匀软组织密度肿物,病灶内出现灶性坏死或大片状坏死伴散在斑片状钙化灶,增强扫描不均匀中度强化伴静脉期多发小血管影,则高度提示本病的可能,但确诊仍需病理。
吴靖雯吴建满罗敏孙维路马明平
关键词:神经内分泌癌纵隔
后肾腺瘤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后肾腺瘤(MA)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MA的认识及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MA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8例中男2例,女6例。2例腰痛不适,6例无临床症状,为体检发现。8例均为单肾实质单发肿块,边界清楚,5例呈类圆形。7例CT平扫呈等及稍高密度,其中2例出现砂砾样钙化,1例合并囊变并囊壁弧形钙化呈高低混杂密度;增强扫描7例肿块呈渐进性轻中度流入型强化,1例肿块呈慢进慢出型强化。MRI 6例肿块DWI均呈明显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明显减低,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稍低或稍高信号。术前CT误诊为肾癌7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MRI术前6例均误诊。免疫组织化学:7例WT1及Vimentin呈强阳性,8例CD57均呈阳性,Ki-67均低表达(1~10%),EMA及CK7均呈阴性,2例行基因检测,均为BRAF基因V600E突变。结论发生在女性、CT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MRI扩散明显受限,增强呈渐进性轻中度流入型强化的肾实性肿块,要高度怀疑MA的可能,可术前穿刺活检做基因检测BRAF基因V600E并术后密切随访,最终确诊要依靠病理检查。
罗敏黄婷陈少斌马明平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后肾腺瘤计算机体层摄影
基于氧化锌的光电化学方法的构建及应用于DNA和蛋白质的检测
作为一种重要的多功能半导体材料,氧化锌(ZnO)具有优良的光学和电学性能,以及相当丰富的形态学特性和化学稳定性。因此,本论文构建基于ZnO纳米花-棒结构(ZnO FRs)的光电化学检测方法,并应用于DNA和蛋白质的检测。...
罗敏
关键词:氧化锌DNA检测蛋白质
基于类石墨相碳化氮纳米材料的荧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类石墨相碳化氮纳米材料的荧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将类石墨相碳化氮纳米材料,结合酶切循环信号放大技术,制成荧光传感器。该荧光传感器包括类石墨相碳化氮纳米片(g-C<Sub>3</Sub>N<Sub>4</...
陈敬华李春艳赵燕苹林佳刘智晶吴冬枝蔡淑贤罗敏
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长径≤3cm)的影像诊断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长径≤3cm的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早期EAML的影像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共27个病灶)肾脏EAML(长径≤3cm)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病理资料,其中1例合并结节性硬化。术前23例均行超声及CT检查,6例行MRI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结果:(1)部位:27个病灶中,位于肾皮质近包膜下19个(其中16个病灶的主体位于肾轮廓外),肾实质邻近包膜及肾窦4个,位于肾髓质2个,肾窦旁2个。(2)大小及形态:长径<1.0cm的病灶2个(A组),1.0~2.0cm的15个(B组),2.0~3.0cm的10个(C组);4个病灶形态不规则,23个呈类圆形或类椭圆形。(3)超声表现:18个病灶呈高低混杂回声,超声造影均呈流出型强化。(4)CT表现:平扫显示20个病灶呈稍高密度,6个病灶内含有脂肪密度呈等低混杂密度,1个病灶呈等密度;增强后24个病灶呈流出型、1个呈平台型、2个呈流入型强化;可见皮质掀起征16个,黑星征9个,条索征19个;(5)MRI表现:3个病灶的边缘部分在反相位图像上的信号较同相位减低;5个病灶在T2WI上呈等低信号、增强扫描呈流出型强化,1个病灶在T2WI上呈等高信号、增强后呈平台型强化;(6)诊断符合率:B超、CT及MRI在A组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0%(0/2)、50%(1/2)及0%(0/1);B组分别为40%(6/15)、73.33%(11/15)及100%(3/3);C组分别为60%(6/10)、80%(8/10)及100%(2/2)。结论:肾EAML(长径≤3cm)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多种影像检查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
罗敏蔡文超张玮包强
关键词:肾肿瘤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MDCT术前鉴别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G1/2与G3级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DCT术前鉴别G1/2与G3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手术病理证实为pNET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动态增强MDCT表现,根据2017年WHO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类将29例肿瘤分为G1/2和G3级两组,比较G1/2与G3级两组之间的形态学特征、肿瘤外侵征象和增强扫描各期的差异。结果29例pNET病例中一共发现29个病灶,G1/2级24例(82.8%),G3级5例(17.2%)。静脉期相对强化指数(<0.9)、淋巴结肿大和远处转移对G1/2和G3级两组肿瘤鉴别诊断价值最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分别为80.0%、91.7%,Odd sratio:44.0);其次是胰胆管扩张、胰周侵犯、延迟期相对强化指数(<0.9)、囊变坏死、动脉期相对强化指数(<1.1)、肿瘤最大直径(>35 mm)和边界不清。当以上10项阳性表现出现2个及以上时,诊断G3级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83.3%;当出现3个及以上时,诊断G3级pNET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高达100%和95.8%。结论动态增强MDCT可用于术前鉴别G1/2与G3级pNET,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有利于指导临床选择。
吴菊艺罗敏
关键词: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多层螺旋CT
SMARCA4缺失性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学分析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探讨SMARCA4缺失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5例SMARCA4缺失性NSCLC的临床资料,对肿瘤标本进行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及荧光定量PCR检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5例患者全部是男性,全部吸烟。肿瘤细胞呈实性片状、巢状排列伴片状坏死,胞质较丰富,胞质呈完全透明状至淡染嗜酸性。部分细胞内可见淡蓝色黏液。细胞核呈空泡状,核仁明显,核分裂象易见,肿瘤细胞间见微脓肿及嗜酸性小球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SMARCA4均阴性,细胞角蛋白(CK)7、p53和SMARCB1均弥漫强阳性,CK5/6、p40、甲状腺转录因子1、Napsin A、突触素、嗜铬粒素A、SALL4、CD34和SOX2均为阴性,2例CD56局部弱阳性表达。PCR检测5例均未检测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BRAF基因突变及间变性淋巴瘤激酶、ROS1基因重排。随访4例死亡,1例无瘤生存。结论SMARCA4缺失性NSCLC是一种罕见肿瘤,具有特征性的免疫表型及分子表型,生物学行为易转移,预后差。
眭玉霞晋龙郭国栋罗敏秦晓英游立圣陈灵锋
关键词:甲状腺转录因子1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肿瘤标本非小细胞肺癌NSCLC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