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名

作品数:11 被引量:26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废水
  • 3篇树脂
  • 3篇水性
  • 2篇水性树脂
  • 2篇钻井废水
  • 2篇污染
  • 2篇污染土
  • 2篇污染土壤
  • 2篇吸水
  • 2篇吸水树脂
  • 2篇吸水性
  • 2篇吸水性树脂
  • 2篇硫酸铝
  • 2篇聚合硫酸铝
  • 2篇可溶性淀粉
  • 2篇混凝
  • 2篇混凝剂
  • 2篇混凝效果
  • 2篇复合混凝
  • 2篇复合混凝剂

机构

  • 1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川庆钻探工程...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吉林省环境工...
  • 1篇四川奎能环保...
  • 1篇四川省生态环...
  • 1篇中国石油集团...

作者

  • 11篇张名
  • 6篇朱天菊
  • 4篇兰贵红
  • 4篇王兵
  • 3篇任宏洋
  • 3篇谢红丽
  • 2篇王波
  • 2篇徐波
  • 2篇袁增
  • 2篇杨旭
  • 2篇邱海燕
  • 2篇廖能
  • 1篇陈卓
  • 1篇张洪杰
  • 1篇王文俊
  • 1篇许倩
  • 1篇薛松松
  • 1篇邓琪
  • 1篇邓春萍

传媒

  • 2篇精细化工
  • 1篇应用化工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环境科学与管...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成都市新都区城市主干道挥发性有机物分布特征研究
2015年
选择新都区的部分城市主干道两侧大气中VOCs(挥发性有机物)含量进行检测,了解新都区城区空气质量,分析车流量、降水、温度等条件对不同道路类型(相对宽阔型、高层峡谷型、交叉口道路)两侧空气中VOCs浓度的影响。车流量是影响VOCs浓度偏高的主要原因,一天不同时段的浓度变化呈双峰型,高浓度出现在早晨和傍晚。大气降水会使VOCs浓度降低,温度对其影响不大,温度的骤降通常伴随降水,使VOCs浓度下降,不同道路类型其下降的幅度存在差异,相对开阔型下降幅度最大。夏季,不同道路类型两侧空气中VOCs浓度的趋势相似,浓度差异大;在冬季三种道路类型两侧空气中VOCs浓度的趋势相同,浓度差异小。
张名黄激文朱天菊邓琪包化云廖能
关键词:挥发性有机物车流量降水
CMC-g-P(AM-co-NaAMC14S)高吸水树脂的合成及性能被引量:8
2018年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十四烷基磺酸钠(NaAMCl4S)为单体,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高吸水性树脂CMC-g-P(AM-co-NaAMC14S),重点考察了CMC和NaAMC14S的质量分数对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并利用FTIR和SEM对树脂的结构和表面形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CMC和NaAMCl4S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和0.93%时,树脂具有较高的吸水倍率和良好的保水性能,优化条件下制备的树脂对去离子水和生理盐水(质量分数0.9%的NaCl水溶液)的吸液倍率分别达到1425.6和78.6g/g;在30、60和100℃条件下,静置2h,保水率分别为89.6%、68.6%和50.3%;在1000和12000r/min的转速下离心45min,保水率分别为99.94%和73.70%。FTIR分析表明:AM和NaAMCl4S成功接枝在CMC上;SEM分析结果表明:树脂具有较好的空间网络结构(比表面积较大),具有较高的吸液性能。
邱海燕薛松松张洪杰兰贵红曾文强张名
关键词:水溶液聚合法保水性能空间网络结构吸液性能丙烯酸系列化学品
一种乙二胺改性桃核阳离子型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乙二胺改型桃核阳离子型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将冲洗干净的桃核粉碎过筛后得到的50~60目粒径的粉末于烘箱中90℃烘24h,采用0.1mol/L氢氧化钠碱洗1h,水洗至中性后于烘箱中50℃烘干,然后采用表氯醇对...
兰贵红张名严君华
文献传递
树脂-植物联合修复法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由于植物修复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处理时间长,易受重金属浓度影响,其在突发重金属污染土壤事件中的应用依然面临挑战。研究提供一种树脂-植物联合修复的方法,在短时间内树脂抑制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保护植物初期生长,然后重金属缓慢释放,被修复植物吸收,最终重金属污染物从土壤中去除。结果发现,加入0.5%的树脂后,土壤中可溶态Cu^(2+)和Zn^(2+)的浓度分别降低了50.02%和83.41%,同时对保持土壤水分和改善土壤孔隙结构均表现出良好的促进作用;树脂投加15 d时,雍菜根系部位Cu、Zn的浓度只有未投加树脂时的39.48%和31.53%,此时雍菜的生长情况明显较未施加树脂的空白组更好。研究旨在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李瑞丰兰贵红鲁莹纯张吉红徐倩霞张名邱海燕徐波邓春萍
关键词:重金属保水剂树脂植物修复
钻井废水三级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钻井废水三级处理装置,包括进水单元、预处理单元、三维电极处理单元、生化深度处理单元、出水与尾气处理单元,所述三维电极处理单元包括第一缓冲池、蠕动泵、三维电极反应池、微电解池反应池、反应池、二沉池、第一...
朱天菊任宏洋任阳明张名谢红丽陈卓王文俊
土著水生植物对页岩气钻井废水中Cu和Pb的去除及富集特征被引量:9
2017年
为实现页岩气钻井废水绿色环保无害化现场处理,选取页岩气井场附近的土著水生植物凤眼莲(Eichhorniacrassipes)、水花生(Alligator philoxeroides)、鱼腥草(Herbahouttuyniae)、狐尾草(Alopecuruspratensis)、菖蒲(Acoruscalamus)、雍菜(Swamp mrningglory)为试验植物,考察植物单一养殖与5种植物(凤眼莲、水花生、鱼腥草、狐尾草、菖蒲)组合作用时对页岩气钻井废水中Cu、Pb的去除率及生物富集特征.结果表明:凤眼莲对钻井废水中Cu的去除效率最高,达到83.04%,对Pb的去除效率达到88.89%,根部吸附重金属离子能力较强;鱼腥草对废水中Cu、Pb富集能力较强BCF(富集系数)达400以上,地上转运系数在0.5以上,Cu、Pb主要富集在茎叶;雍菜对页岩气钻井废水的毒性物质较为敏感,不易存活.水生植物组合养殖时,对废水中Cu、Pb的降解速率大于单一养殖,分别达到82.17%、88.03%.试验用土著水生植物对页岩气钻井废水中Cu、Pb的BCF均达到200以上.研究显示,通过土著水生植物对页岩气钻井废水中的Cu、Pb可以进行有效降解.
朱天菊王兵谢红丽廖能张名许倩
关键词:水生植物钻井废水生物富集
油田废水的深度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田废水的深度处理装置,包括:进水单元、处理单元、出水单元,所述处理单元包括:泵、臭氧分流开关、臭氧流量计、单向止回阀、双向射流器、缓冲分流塔、超声反应空塔、紫外光源室;所述泵与双向射流器连通,双向射流...
朱天菊王兵任阳明张名谢红丽
文献传递
聚(AM-co-C16DMAAC)/可溶性淀粉高吸水树脂的制备及溶胀动力学被引量:7
2020年
为了提高传统丙烯酰胺(AM)基可溶性淀粉树脂的吸水性能,引入了十六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C16DMAAC),采用水溶液接枝共聚法和Na OH水解,单因素优化制得AM-co-C16DMAAC高吸水性树脂。通过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进行表征,并对其吸水膨胀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树脂产品的最佳合成条件为:在固体单体含量为20%的50g聚合体系中,可溶性淀粉加量为40%(以可溶性淀粉、AM和C16DMAAC总质量为基准,下同),n(AM)∶n(C16DMAAC)=99.2∶0.8,过硫酸铵(APS,5000 mg/L)4 mL,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0.02g,水解度DH=80%;该条件下制得的树脂产品在去离子水和生理盐水中的吸水倍率分别为1964.96和76.77g/g,较未添加C16DMAAC树脂分别提高61.53%和28.35%;氢氧化钠高温水解步骤和引入单体C16DMAAC能显著提高AM基可溶性淀粉复合树脂的吸水性能;AM-co-C16DMAAC树脂的吸水膨胀过程符合Fickian扩散模型,驱动力为树脂内外水渗透压差和Na+浓度差异。
张名徐波周露张太亮兰贵红
关键词:可溶性淀粉高吸水性树脂功能材料
聚合硫酸铝-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均聚物无机有机复合混凝剂及其制备工艺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合硫酸铝‑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均聚物无机有机复合混凝剂及其制备工艺和应用,属于环境废水水处理领域。本发明中复合混凝剂的制备工艺具体步骤如下:将硫酸铝溶液中滴加Na<Sub>2</Sub>CO<Sub>3...
朱天菊王兵杨旭任宏洋袁增王波张名
文献传递
改性淀粉吸水树脂的合成及对Cu、Zn污染土壤的钝化效果研究
随着工业生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威胁着土壤的正常功能和人类的生命健康。因此,如何经济高效地处理重金属污染土壤,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性或被植物吸收的可能性,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
张名
关键词:可溶性淀粉丙烯酰胺高吸水性树脂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