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兵令 作品数:21 被引量:53 H指数:5 供职机构: 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一种抗奶牛运输应激的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奶牛运输应激的药物组合物,按照生药重量份数比计量包括:酸枣仁80~100g、茯苓25~30g、远志15~20g、知母15~20g、栀子20~30g、黄芩10~20g、龙骨5~10g、牡蛎10~2... 石玉祥 安永福 张登荣 张永英 李英 赵兵令 甄龙 王炜文献传递 小鼠毛囊不同生长周期中MITF下游色素相关基因的定位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2017年 小眼畸形转录因子(MITF)不仅是黑色素细胞发育、增殖和存活的必要调节因子,而且对调节相关酶和黑素体蛋白表达来确保黑色素产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MITF下游色素相关基因在小鼠毛囊生长周期中的表达及相关性仍有待研究。HE染色结果表明不同毛囊时期的小鼠毛囊呈现典型的组织形态学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显示,MITF、GPNMB、OA1、TYR、TYRP2在不同毛囊生长周期中的毛基质及内外毛根鞘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黑色素测定结果表明,在毛囊生长初期和中期,碱性可溶性总黑色素(ASM)、真黑素(EM)以及褐黑素(PM)相对含量高于毛囊生长末期。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表明,MITF、GPNMB、OA1、TYR、TYRP2在毛囊生长初期和中期蛋白质相对水平明显高于毛囊生长末期。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MITF、GPNMB、OA1、TYR、TYRP2、PMEL在毛囊生长初期和中期,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毛囊生长末期。在不同毛囊生长周期小鼠皮肤的MITF下游色素相关基因表达存在显著差异,表明上述因子在维持黑色素细胞色素生成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赵兵令 王海东 陈天直 于秀菊 杨玉静 许灿 胡帅鹏 聂瑞强 董常生关键词:小鼠 毛囊 免疫组化学 GPNMB通过调控MITF下游色素相关基因表达影响黑色素细胞色素的生成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究GPNMB是否会通过调控MITF及其下游色素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影响黑色素细胞中色素的生成,为进一步阐明GPNMB对黑色素细胞中色素生成的具体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首先对小鼠GPNMB核酸序列进行检索,通过对GPNMB和慢病毒表达载体序列分析来筛选出合适的酶切位点,在此选取SalⅠ和XbaⅠ作为酶切位点。并对GPNMB基因序列设计含有SalⅠ和XbaⅠ酶切位点的全长引物,克隆GPNMB基因全长序列,将含有酶切位点的GPNMB基因片段与T载体进行连接,送华大基因测序。将构建成功的T载体提取质粒,双酶切后将其与含有绿色荧光蛋白(GFP)的慢病毒表达载体相连接,送华大基因进一步测序确认。使用质粒中提试剂盒获得大量去内毒素的GPNMB慢病毒真核表达载体。通过体外培养小鼠黑色素细胞,选择细胞对数生长期利用细胞转染技术过量表达GPNMB。观察转染后黑色素细胞形态特征变化和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量,收集黑色素细胞,并对其进行转染效率验证,黑色素含量进行测定,以及经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PMEL、MITF、TYR、TYRP1、TYRP2和OA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Control)相比试验组(Vector-GFP-GPNMB)、空载组(Vector-GFP)中黑色素细胞的形态特征无明显变化,并且试验组、空载组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量显示5μg DNA/孔转染效率最高。相对于空载组和正常组,试验组的GPNMB mRNA和蛋白水平都显著的升高(P<0.01)。与空载组相比,试验组黑色素含量升高1.34倍,差异显著(P<0.01)。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MITF mRNA显著降低2.25倍(P<0.01);PMEL mRNA显著升高1.59倍(P<0.05);TYRP1 mRNA显著升高2.35倍(P<0.01);TYRP2 mRNA显著升高1.60倍(P<0.01);TYR mRNA升高1.65倍和OA1 mRNA升高1.5倍,但变化不明显。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MITF蛋白显著降低1.59倍(P<0.01);TYR蛋白显著升高1.23倍(P<0.01);TYRP2蛋白显著升高4.3 赵兵令 李亚楠 陈天直 刘颖 常露程 范瑞文 薛霖莉 王海东 董常生关键词:MITF 黑色素细胞 KRT71决定羊驼毛弯曲度的形成 被引量:4 2016年 角蛋白71(Keratins 71,KRT71)属于人类Ⅱ型上皮角蛋白,是毛囊特异性的上皮角蛋白基因。相关研究表明,在其他物种中,KRT71与被毛卷曲相关,KRT71在卷曲的被毛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眼观羊驼背部、耳部和腿部毛发的弯曲程度不同,但KRT71与其被毛的弯曲度是否相关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PCR技术克隆KRT71基因全CDS区。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基因的表达。免疫组化、Western印迹对KRT71蛋白在羊驼背部、耳部和腿部皮肤组织中的表达量进行分析,以探讨KRT71与羊驼毛发弯曲度的关系。结果显示,羊驼的KRT71基因的CDS区共有1 578 bp,编码525个氨基酸;免疫组化结果显示,KRT71在羊驼的背部、耳部和腿部均有表达,并且主要特异性表达于毛囊的内根鞘;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KRT71的mRNA和蛋白量均呈现背部﹥腿部﹥耳部的趋势;相较于耳部,背部和腿部的表达量较高。实验结果提示,KRT71的表达量与毛纤维的弯曲度呈正相关,KRT71可能在羊驼毛纤维的弯曲度形成过程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程笳琪 于秀菊 高淑媛 赵兵令 崔玉琮 秦以龙 牛姝 曹校瑞 赫晓燕关键词:羊驼毛 不同毛色绵羊皮肤中MC1R的差异表达及定位 被引量:7 2016年 MC1R基因与黑色素细胞的功能、皮肤的色素沉着和皮肤癌风险相关。本研究MC1R基因在不同毛色绵羊皮肤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及定位,以探索MC1R基因对皮肤色素生成方面的重要作用,确定其与毛色形成的相关性。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和免疫印迹方法分别检测不同毛色绵羊皮肤中MC1R基因m 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差异;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不同毛色绵羊皮肤组织中的MC1R基因进行定位。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MC1R m RNA在所有绵羊皮肤组织中都表达,在全黑绵羊皮肤中的相对表达量为537.91±150.36**,在花黑和花白绵羊皮肤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7.95±9.3**和4.19±0.57**,而在全白绵羊皮肤中的相对表达量为1.03±0.27;免疫印迹结果显示所有绵羊皮肤组织蛋白中均存在与MC1R反应的阳性条带,MC1R在全黑绵羊皮肤组织中的相对蛋白含量为6.3±0.21**,在花黑和花白绵羊皮肤组织中的相对蛋白含量分别为2.74±0.24**和1.55±0.1**,而在全白绵羊皮肤组织中的相对蛋白含量为1±0.1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MC1R蛋白主要表达部位为绵羊皮肤组织毛囊的基质、根鞘等区域。试验表明不同毛色绵羊皮肤组织均正常表达MC1R基因,但其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全黑绵羊皮肤中MC1R m RNA和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它三种毛色绵羊,综上可知MC1R基因影响绵羊黑白花毛色的形成,而且真黑素的合成依赖于MC1R的表达水平。 王海东 李亚楠 陈天直 赵兵令 刘颖 常露程 薛霖莉关键词:绵羊 毛色 MC1R 荧光定量PCR 免疫组化 HGF/c-met在小鼠毛囊生长周期中的表达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HGF及其受体c-met是很多系统中间充质-上皮互相作用的主要的介导者,毛囊周期性生长是典型的间充质-上皮互作模型,为证实HGF/c-met信号在小鼠毛囊周期生长过程中是否发挥作用。方法本实验运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HGF/c-met在ICR小鼠毛囊生长期、退化期和休止期进行组织定位。结果 HGF主要位于真毛乳头和皮脂腺,c-met主要位于毛基质、根鞘部和表皮。HGF及其受体在小鼠毛囊生长期表达量达到最高值,在退化期基本不表达,在休止期-生长期过渡时HGF及其受体表达量均上升。结论 HGF/c-met信号在ICR小鼠毛囊生长过程中起调控作用。 于秀菊 高淑媛 程笳琪 赵兵令 赫晓燕 董常生关键词:肝细胞生长因子 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ICR小鼠 免疫组织化学 内皮素3在不同毛色绵羊皮肤的表达与定位 被引量:1 2015年 旨在探索内皮素3(Endothelin 3,EDN3)在不同毛色绵羊皮肤的表达差异以及对毛色的影响。以不同毛色绵羊为研究对象,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EDN3基因在不同毛色绵羊皮肤的表达量,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ELISA方法对EDN3蛋白在不同毛色绵羊皮肤中的定位和表达进行研究。1)qRT-PCR结果显示,EDN3在白色绵羊皮肤的相对表达量为5.540 6±0.030 7,在黑色绵羊皮肤的相对表达量为1.005 8±0.062 0。黑白花色绵羊的白色区和黑色区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341 9±0.087 7和1.150 1±0.005 3。2)ELISA结果显示,EDN3在白色绵羊皮肤中的表达量为128.424 7±2.223 4,在黑色绵羊皮肤的相对表达量为25.114 4±3.248 3。在黑白花色绵羊白色皮肤中的表达量为93.945 3±7.562 2,黑色皮肤的表达量为28.606 0±9.295 9。3)免疫组织化学显示,EDN3在绵羊皮肤毛囊的毛基质、内外毛根鞘、毛乳头等区域均有表达。综上表明,EDN3在不同毛色绵羊皮肤中均可正常表达,且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EDN3是维持黑色素细胞存在不可缺少的基因,但不影响绵羊黑白花的形成。 李亚楠 赵兵令 马淑慧 赫晓燕 范瑞文 王海东 耿建军 董常生关键词:绵羊 免疫组织化学 一种家禽饲养用免疫增强剂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家禽饲养用免疫增强剂,其按重量份数比包含:黄芪30-45、女贞子30-40、党参20-30、红花8-12、白术10-15,肉桂10-12、熟地15-20、何首乌10-15、麦冬10-12、当归15-20、... 石玉祥 强慧芹 赵洪明 钟翠红 王斌 裴艳涛 张永英 张登荣 赵兵令文献传递 一种家禽饲养用免疫增强剂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家禽饲养用免疫增强剂,其按重量份数比包含:黄芪30-45、女贞子30-40、党参20-30、红花8-12、白术10-15,肉桂10-12、熟地15-20、何首乌10-15、麦冬10-12、当归15-20、... 石玉祥 强慧芹 赵洪明 钟翠红 王斌 裴艳涛 张永英 张登荣 赵兵令文献传递 GPR143在绵羊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及定位分析 被引量:2 2016年 G蛋白偶联受体143(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143,GPR143)在黑素体的生物合成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旨在研究GPR143基因在不同毛色绵羊皮肤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及定位,探索GPR143基因与毛色形成的相关性。通过q RT-PCR方法和免疫印迹方法分别检测不同毛色绵羊皮肤组织中GPR143基因m 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差异;运用免疫荧光法对不同毛色绵羊皮肤组织中的GPR143基因进行定位并对结果进行光密度值分析。q RT-PCR结果显示,GPR143基因在黑色绵羊皮肤组织中m RNA相对表达量为白色绵羊的7.84倍,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免疫印迹结果显示,黑色绵羊皮肤组织中GPR143蛋白表达量是白色绵羊的1.3倍,二者差异显著(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GPR143蛋白的主要表达部位为绵羊皮肤组织毛囊外根鞘和表皮层,经光密度值分析后发现,GPR143在黑色绵羊皮肤毛囊外根鞘和表皮层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白色绵羊。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毛色绵羊皮肤组织均能表达GPR143基因,但黑色绵羊皮肤组织中该基因的m RNA和蛋白水平都显著高于白色绵羊,说明GPR143的m RNA和蛋白在黑色绵羊皮肤组织中表达上调,在白色绵羊皮肤组织中表达下调。GPR143基因可能通过调控MITF水平和黑素体的数量、大小、运动和成熟进而参与绵羊毛色的形成过程。 陈天直 赵兵令 刘宇 赵园园 王海东 范瑞文 王鹏超 董常生关键词:绵羊 毛色 QRT-PCR 免疫印迹 免疫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