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虹

作品数:16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原发性
  • 5篇原发性震颤
  • 5篇震颤
  • 4篇老年
  • 3篇性别
  • 3篇症状
  • 3篇帕金森
  • 3篇帕金森病
  • 3篇发病
  • 2篇多发
  • 2篇多发性
  • 2篇多发性硬化
  • 2篇性别因素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复发
  • 2篇成像
  • 1篇代谢
  • 1篇低血压
  • 1篇多系统萎缩

机构

  • 16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科学院自...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平安健康互联...
  • 1篇洛阳市中心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枣庄市立医院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北京市房山区...
  • 1篇北京市化工职...

作者

  • 16篇孙虹
  • 8篇陈彪
  • 5篇方向华
  • 5篇孙菲
  • 5篇汤哲
  • 5篇刘宏军
  • 5篇张新卿
  • 4篇许二赫
  • 4篇毛薇
  • 3篇吴晓光
  • 3篇梅珊珊
  • 3篇许保磊
  • 3篇王慧
  • 2篇蒋田仔
  • 2篇李坤成
  • 2篇梁艳彩
  • 2篇刘疏影
  • 2篇林富春
  • 2篇于春水
  • 1篇孟琛

传媒

  • 4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中华神经科杂...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西北国防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保健医苑
  • 1篇阿尔茨海默病...
  • 1篇国际老年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09
  • 5篇200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痴呆特别照料单元的现状和展望
2024年
在痴呆负担日益沉重的背景下,痴呆特别照料单元(Dementia Special Care Units,DSCU)作为旨在为阿尔茨海默病等痴呆症患者提供专病照料的有效手段逐渐受到重视。经过长期发展,DSCU在物理空间、人力资源建设、效果评价等方面已经形成成熟的建设策略,实践证明规范的DSCU可以帮助控制痴呆相关精神行为异常(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BPSD),使痴呆患者获益。本文就DSCU的发展、建设、展望作一综述。
管锦群梁艳彩刘赛男侯海燕孙虹
关键词:痴呆
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的影响因素及脑部葡萄糖代谢的改变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合并抑郁的影响因素及脑部葡萄糖代谢的改变。方法收集散发性PD患者63例,按照是否合并抑郁分组。采集并比较两组间一般临床资料及日常生活质量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相关因素分析。采用头颅F-氟脱氧葡萄糖-PET(FDG-PET)检测两组脑部葡萄糖代谢的改变并比较。结果PD合并抑郁的患者(PD合并抑郁组)26例(41.27%),未合并抑郁的患者(PD组)37例。PD合并抑郁组患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PD组(P<0.05)。PD合并抑郁组患者39项PD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分明显高于PD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酸水平(OR=1.003,95%CI:1.003~1.024,P=0.013)和PDQ39(OR=1.165,95%CI:1.042~1.303,P=0.007)是PD合并抑郁的独立影响因素。尿酸水平与PDQ39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9、0.724,二者联合的曲线下面积是0.763。PD合并抑郁组左颞叶及右颞叶葡萄糖代谢下降例数显著高于PD组(均P<0.05)。结论尿酸水平及PDQ39评分是PD合并抑郁的独立影响因素,对PD合并抑郁可能具有一定预测价值。颞叶葡萄糖代谢水平下降和PD合并抑郁相关,可能作为PD合并抑郁的影像标志物之一。
许保磊章晓君孙炎苏丹梅珊珊孙虹刘疏影徐希彤王慧毛薇许二赫
关键词:帕金森病抑郁
PLA2G6基因突变致青年帕金森病的临床特征(附1例报告)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本文报道了一个可能致病的PLA2G6基因突变的新位点,并对PLA2G6基因突变所致青年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PLA2G6基因突变相关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做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青年女性,隐匿性起病,病程两年余。主要临床表现为右下肢震颤、右侧肢体肌张力障碍及运动迟缓,病情逐渐进展。应用小剂量左旋多巴效果好,但维持时间较短。基因检测发现PLA2G6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991G>T(p.D331Y)、c.1630A>G(p.M544V),后者可能是一个新的突变位点。结论 PLA2G6突变所致帕金森病临床罕见,临床表现多样,临床容易误诊,基因检查为鉴别要点。
范成成蔡卫卫孙虹梅珊珊王慧许保磊马敬红许二赫陈彪
关键词:青年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
帕金森病的早期危险信号
2023年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形势愈发严重,与年龄和衰老密切相关的帕金森病的患病率逐渐增加。帕金森病作为发病率最高的神经变性疾病之一,目前无法治愈,对症治疗仍是目前临床上的主要治疗思路,尤其是到了中晚期,疾病的治疗难度加大,患者的生活质量进一步下降。尽早识别和诊断帕金森病,及时干预和治疗,对于患者疾病的长期管理和预后非常重要。但由于疾病早期症状不典型,常常会让患者忽视疾病的存在,大多数患者在疾病早期并没有去及时寻求医疗干预的意愿。因此对于我们广大中老年群体,了解如何认识并及时识别帕金森病相关的早期风险并指导及时就医,是非常有必要的。
孙虹邓文溢
关键词:帕金森病神经变性疾病危险信号医疗干预疾病早期症状不典型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小脑型的临床特点(附1例报告)
2022年
目的探讨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小脑型(PSP-C)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PSP-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老年男性,隐匿性起病、缓慢进展,病程两年余。主要临床表现为双侧肢体运动迟缓、肌张力增高,伴垂直凝视麻痹及姿势平衡障碍。病程早期出现突出的小脑性共济失调及姿势平衡障碍。头颅MRI示中脑、小脑萎缩,脱氧葡萄糖-PET-CT示小脑及额叶代谢降低。结论PSP-C患者以共济失调症状为首发症状或主要运动症状,诊断上需与伴共济失调症状的其他疾病相鉴别。
孙虹董崇张晶晶李渊王慧毛薇
关键词:共济失调
复发好转型多发性硬化患者中表现正常的脑组织的DTI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利用扩散张量成像(DTI)直方图分析,明确复发好转型多发性硬化(RRMS)常规MRI表现正常脑组织(NABT)是否存在隐匿性损伤,并研究NABT的DTI直方图指标与扩展残疾状态(EDSS)评分、病程、T2WI病灶体积及脑组织体积的相关性。方法对24例RRMS患者和24例性别和年龄匹配的正常志愿者行常规MRI和DTI检查,分割提取NABT后,得到NABT的平均弥散率(MD)和部分各向异性(FA)直方图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RRMS患者NABT的平均MD为1.014×10-3mm2·s-1、MD直方图峰位置为0.809×10-3mm2·s-1和FA直方图峰高为4.502‰明显高于正常志愿者(分别为0.910×10-3mm2·s-1、0.767×10-3mm2·s-1和4.107‰)(P<0.001),而MD直方图峰高为8.858‰和平均FA为0.231明显低于正常志愿者(0.767‰和0.254)(P<0.001)。在RRMS患者,所有NABT的MD和FA直方图指标与EDSS评分和病程均无相关性,但多数指标与T2WI病灶体积及脑组织体积显著相关。结论RRMS患者NABT内存在隐匿性损伤,其损伤程度与脑内病灶负荷及脑萎缩程度有关。
于春水李坤成林富春蒋田仔孙虹陈彪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以发作性运动障碍为首发症状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23年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 spectrum disease,NMOS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主要影响视神经和脊髓,其特征是水通道蛋白-4自身抗体的存在(aquaporin-4,AQP4)。NMOSD可出现多种形式的运动障碍表现,包括继发性发作性运动障碍(secondary paroxysmal dyskinesia,sPxD)表现,但sPxD通常出现在疾病恢复期。以发作性运动障碍为首发症状的病例罕见报道。本文分享1例以发作性运动障碍起病的NMOSD病例,该症状持续近1个月才出现肢体无力等其他症状。正确认识发作性运动障碍和NMOSD的关系有助于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
李苗苗孙虹张慧李渊徐希彤毛薇
关键词:发作性运动障碍继发性
以周围神经损伤为主的晚发型甲基丙二酸血症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例
2022年
甲基丙二酸血症(MMA)又称甲基丙二酸尿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代谢病。MMA患者根据发病年龄可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1],以早发型多见。MMA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临床表型复杂[2],可以导致多系统受累,以CNS损害为主,引起智力下降、运动功能障碍、癫痫及锥体外系症状,周围神经损伤较为少见。关于以周围神经损伤为主的MMA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病例,临床诊断困难,国内外仅有个别报道。
李彩红许保磊孙虹王雪刘疏影徐希彤毛薇阮征许二赫梅珊珊
关键词:甲基丙二酸血症锥体外系症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甲基丙二酸尿症晚发型周围神经损伤
北京地区中老年人群原发性震颤的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中老年人原发性震颤(essentialtremor,ET)的流行状况及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分层、分段、整群、随机、等距的抽样原则,2000年在北京城区、近郊平原、远郊山区调查了2835名55岁以上中老年人,采用筛查和临床诊断两步法确诊患者。结果发现ET患者135例,55岁以上中老年人城市、近郊平原、山区的ET患病率(标化)分别为4·3%、2·9%、2·3%,北京市的患病率为3·3%。男性患病率(6·0%)高于女性(3·6%);随年龄增加,ET的患病率增加;ET与吸烟、饮酒、喝茶、职业均无显著相关性,与居住地、性别、年龄有相关性。结论北京市55岁以上中老年人群ET的患病率为3·3%(标化),ET患病率与年龄、地区及性别有关。
孙虹陈彪孙菲张新卿汤哲刘宏军吴晓光方向华
关键词:流行病学患病率性别因素老年
老年人原发性震颤的临床特征
2006年
目的:在北京市老龄化多维纵向研究基线人群基础上,对抽样筛查确诊的中老年人原发性震颤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方法:2000-07/09以社区为基础调查了北京市55岁以上2835名中老年人群,通过原发性震颤的筛查和诊断,最终共确诊原发性震颤患者135例,其中男83例,女52例;年龄55~101岁,平均(75.8±7.9)岁。55~64岁年龄段男7例,女2例;65~74岁年龄段男31例,女14例,≥75岁年龄段男45例,女36例。对调查发现的135例原发性震颤患者进行病史收集、体格检查、震颤评分和功能评价,进而分析原发性震颤的临床特点。结果:135例原发性震颤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震颤部位以上肢(100%)、头部震颤(20%)为主。②女性震颤总分高于男性,但差异无显著性(7.2±3.4,6.5±2.5,P=0.150);男性和女性肢体震颤总分差异也不明显(6.3±2.4,6.0±2.2,P=0.421)。女性头部震颤几率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16.9%,P>0.05)。③头部震颤组肢体震颤总分与无头部震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6.6±4.1,6.0±1.6,P=0.506)。④阳性家族史报告仅占3%,有69.6%的患者曾意识到震颤的存在,大部分患者(90.4%)均于50岁以后起病。⑤按照有无病史将原发性震颤患者分为两组,发现有病史组头部受累几率明显高于无病史组(25.5%,7.3%,P=0.015),而震颤总分和肢体震颤总分差异均不明显(6.8±2.7,6.5±3.1;6.1±2.1,6.2±2.7,P>0.05)。结论:①上肢与头部是原发性震颤患者的主要震颤部位,震颤程度与特点无明显性别差异。②是否合并头部震颤不影响肢体震颤程度。③大部分原发性震颤患者于50岁之后发病。④头部震颤与否是影响震颤病史汇报的主要因素。
孙虹陈彪孙菲孟琛汤哲刘宏军张新卿方向华吴晓光
关键词:震颤性别因素流行病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